最近车圈又开始不务正业,集体搁那儿修仙了。
广汽说,他们那个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快干到400Wh/kg了,2026年就要装车。好家伙,这已经不是技术了,这是玄学,是大力出奇迹。
你可能对400这个数字没概念,这么说吧,现在市面上能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的顶流电池,宁德那个神行PLUS,能量密度是205Wh/kg。这已经是能让你从哈尔滨开到漠河都不带喘气的水平了。现在,直接给你来个超级加倍,翻一番。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续航这个词,以后可以从字典里删了。从北京开车去广州,中途服务区你看都不用看一眼,甚至还有电去趟深圳吃个宵夜。充电10分钟,回蓝1000公里,加油站看了都要哭晕过去,中石油中石化连夜开会研究怎么改行开奶茶店。这哪里是充电,这分明是从电网里接了根管子,直接往里灌。
而且这玩意儿,天生自带金钟罩铁布衫。现在的锂电池,本质是个装满易燃液体的“压缩毛巾”,里面那层隔膜比纸还脆,稍微有点磕碰或者心里不爽,就给你表演一个原地飞升。固态电池不跟你玩这套虚的,它里面是固体的,物理上就把短路起火这条路给你堵死了。以后开车,安全感直接拉满,就算车撞成了废铁,那块电池大概率还能拆下来,传给你孙子当充电宝。真·一车传三代,人走电还在。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油车的棺材板已经按不住了?各大主机厂已经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要用一个“灵力压缩包”把整个燃油时代直接送走。
但,朋友,别激动。只要你稍微带点脑子,就会发现这里面全是套路。
所有脱离成本和产能谈技术,都是耍流氓。第一个拦路虎,叫“钱”。蔚来之前那个150度半固态电池包,光电池成本就30万,这价格你都能提一辆正经的奔驰宝马了。诶,这就有意思了,一个能买得起30万电池的人,他真的在乎那点油钱和续航吗?他买的根本不是车,是一种信仰,一种“你们都没有而我独有”的尊贵。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性价比,他都觉得你在侮辱他。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就算2026年成本“略有下降”,它依然是个奢侈品。贵,从来不是它的问题,是你的问题。懂?
第二个拦路虎,叫“量”。现在你看各路神仙都跳出来喊2026量产,丰田在喊,日产在喊,宝马也在喊。但“量产”这个词,跟“发布”一样,是中文互联网里最暧昧的词汇。量产一台也是量产,量产一万台也是量产。初期那点可怜的产能,百分之一万会用在那些七八十万的旗舰车型上,作用不是卖,是“秀肌肉”,是告诉资本市场,我,还有救。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把固态电池比作修仙渡劫,可能有点太中二了,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像。一个绝世高手,闭关修炼十年,准备练成神功一统江湖。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燃,对吧?
但现实世界,比武侠小说魔幻多了。
真正的杀招,往往不是这种需要吟唱半天的终极魔法,而是一把看似不起眼的匕首。给油车致命一击的,根本不是这些嗷嗷待哺的纯电“天行者”,而是那些已经把刺刀捅进油车腰子的“六边形战士”——插电混动和增程式。
这玩意儿简直是bug一样的存在。它用电,比纯电车还安静,用车成本低到发指;它用油,又彻底干掉了你的续航焦虑。市区通勤,你就是个电车,周末远行,你就是个油车。它把油车的优点和电车的优点,用一种极其粗暴且有效的方式,缝在了一起。更可怕的是,这帮“缝合怪”的价格,已经打到了十万以内。加大加大加大,配置给你拉满。
这就好比,那个修仙高手还在闭关,山下的街头混混已经不讲武德,直接掏出AK47把所有名门正派给突突了。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
我作为一个每天开车送娃上学的油车车主,其实我现在最焦虑的不是续航,而是学校门口那个停车位又被哪个天杀的占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车就是个工具,一个能上绿牌,能加油,平时用电贼便宜,长途没焦虑,还卖得死便宜的工具,它不香吗?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真正给油车敲响丧钟的,不是2026年那个虚无缥缈的固态电池“仙丹”,而是此时此刻,消费者用脚投票,疯狂涌入的插混和增程车这个“大力丸”。大家突然都开窍了,悟了,发现等那个不一定靠谱的未来,不如抓住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在。
所以油车死的更快了,因为大家发现等不起那个“仙丹”,转头就买了旁边那个便宜大碗的“大力丸”。
这场变革的终局,正在以一种极其荒诞且高效的方式,加速到来。
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还能这么玩儿?是是是,就是能这么玩儿。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