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芯片圈这颗大瓜,真是让人看得目不转睛。荷兰安世集团那边,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那副强硬的姿态荡然无存。
要知道,不久前他们还在搞冻结资产、撤换高管的戏码,一副要把安世中国拿捏在手心的样子。
谁能想到,转眼间就主动放开,让安世中国恢复对欧洲客户的芯片供应。这反转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更绝的是,这次恢复供货背后暗藏玄机,直接让欧洲那帮车企巨头们坐立不安。而我们东莞的工厂,在这场博弈中,成了定盘星。
欧洲车企快断粮了
欧洲的车企,特别是大众和宝马,这段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煎熬,简直是热锅上的蚂蚁。
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芯片库存眼看就只剩下半个月的量,他们最火的车型高尔夫的生产线,都快要停摆了。
高尔夫可是大众的命根子,一旦停产,每天的损失都是按百万欧元算的,工厂里的工人都开始为自己的饭碗发愁。
宝马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据说他们的供应链团队,天天从早开到晚,就怕主力车型因为缺芯片而掉链子。
好几款准备上市的新车,也因为这个原因一拖再拖,经销商那边催货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他们为什么这么慌?因为现在的汽车,就是个装着四个轮子的电脑。
一辆普普通通的家用车,里面塞了几十颗芯片都是少的。要是碰上带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的,芯片数量能上百。
之前全球闹“芯荒”的时候,多少车企被迫停产,亏得一塌糊涂。这次安世中国一“断供”,他们立马就慌了神。
釜底抽薪的反击
这场风波的源头,其实早就埋下了。2018年,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收购了荷兰的安世半导体,整个过程合法合规。
可到了今年,荷兰那边突然开始“翻旧账”,想干预安世总部的控制权,甚至暗地里冻结了中方股东的部分资产。
这操作,被中方直接定性为“掠夺”,在高层沟通时明确表态:不豁免、不谈判。
这意思很明白,不仅芯片这事没得商量,在稀土、关键金属这些领域,也别想再从我们这拿到什么特殊通道。
我们的底气在哪?安世中国掌握着全球八成的产能,过去五年给荷兰交了上亿欧元的税,养活了两千多名员工。结果呢?换来的不是感谢,而是想摘桃子。
更可笑的是,荷兰总部眼看硬的不行,居然开始“下场开黑”,给全球客户群发邮件,质疑安世中国的产品质量。
这封“诬陷信”非但没起作用,反而把客户们都惹毛了。大家只关心你能不能交货,谁有产能谁才是老大。
人民币结算令来了
就在欧洲车企急得跳脚时,安世中国出手了。新的供货方案一出,局势彻底逆转。
首先,国内北方有家企业和安世中国签了专项供应协议,这意味着一部分优质产能被提前锁定,优先保障我们自己人的需求。
接着就是重头戏了,所有对欧洲客户的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
这可不是换个币种那么简单。以前国际芯片贸易,不是美元就是欧元。这次安世中国直接把人民币推到了台前。
大众和宝马反应最快,根本不敢有半点犹豫,立马签了新协议。跟生产线停摆比起来,用什么货币结算根本不是事儿。
最关键的变化,还是供货量和交期。现在国内对芯片的需求暴增,安世中国明确表示,必须优先满足国内。
欧洲客户能拿到多少货,什么时候能拿到,全得看我们的脸色。这种被动的局面,让他们很不习惯,但又无可奈何。
实体制造才是王道
荷兰总部之前还以为自己掌控着一切,又是冻结资产又是撤换高管,想拿捏安世中国。
但他们压根没搞明白,安世真正的核心,在我们东莞的工厂里。这座工厂承担了全球80%的芯片封测产能,技术水平也是顶尖的。
没了东莞工厂,荷兰总部就是个空架子,连芯片都造不出来,还谈什么掌控市场?
这次博弈,荷兰算是彻底栽了。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
光是税收,每年2600万欧元就这么没了。更严重的是,还得罪了整个欧洲汽车圈,搞得怨声载道。
之前那个态度强硬的荷兰经济大臣,现在也只能改口,说愿意坐下来谈。这前后的反差,真是耐人寻味。
结语
这件事也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在实打实的制造业面前,任何资本游戏都是虚的。
安世中国能一步步夺回主动权,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东莞工厂里那些日夜轰鸣的机器,是那些实实在在的产能。
谁掌握了核心制造能力,谁就能在牌桌上占据优势。这次的反转,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样的故事或许还会不断上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