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集体逼近盈亏平衡线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新势力车企集体逼近盈亏平衡线-有驾

新势力车企有了一个划分阵营的新标签:盈利的和没盈利的。近期,车企半年报陆续出炉,从半年业绩数据来看,新势力车企正集体逼近盈亏平衡线。继理想、赛力斯后,零跑汽车也实现了半年度盈利,盈利阵营进一步扩大。没盈利的车企也在摩拳擦掌,上半年蓄力,争取下半年实现盈利。

零跑跑步加入

盈利阵营扩大

零跑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净利润为0.3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度利润转正,也让新势力车企的盈利阵营进一步扩大。同期,零跑汽车总收益达到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亮眼的经营收益主要源于整车交付量提升、战略合作(如一汽技术授权及碳积分交易收入)。其中,零跑汽车的电动汽车及部件销售收入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161.4%。

收入增长的背后永远是销量的支撑。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的销量达到22.17万辆,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较2024年同期增长155.7%。至今年7月,零跑汽车已经连续5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7月销量更是突破5万辆,在新势力车企中“遥遥领先”。值得关注的是,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不断向好。目前,零跑业务已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及服务网点超过1500个。据悉,1~7月零跑汽车出口2.5万辆,稳居前7个月新势力出口冠军之位。

更重要的是,零跑的毛利率水平也在改善,上半年,零跑的毛利率达到14.1%,较2024年同期的1.1%提升13个百分点,这与其规模效应带来单位成本降低以及不断降本增效有关。零跑走的是“全域自研”路线,其“零部件自研提升、通用化率扩大”的策略在控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介绍,目前,零跑汽车65%以上的零部件为自主研发生产,形成了更优的成本结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零跑已跨入盈利阵营,但因其走的是性价比路线,这也决定其后续盈利规模的攀升并不容易。

理想汽车于8月28日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302亿元,环比增长16.7%;净利润11亿元,环比增长69.6%,已连续11个季度保持盈利。毛利率达到20.1%,维持在健康区间。其中,车辆毛利率为19.4%,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成本优化与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二季度研发费用为28亿元,全年研发超百亿元,平均每3天投入1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持续盈利得益于理想汽车交付量的增长。二季度,理想汽车交付11.1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提升19.6%。增幅没那么高,根源在于理想汽车近两年市场表现一直较好,单季度超过11万辆的销量在一众新势力车企中仍处于领先位置。需要强调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理想汽车的毛利率能稳定在20%左右,体现出企业强大的抗压能力,进一步凸显了其盈利能力。在很多新势力车企仍奔跑在盈利的道路上之际,理想汽车正在持续向“盈利质量如何维持、领先优势能否扩大”转变。

虽然上半年销量有所下滑,但赛力斯仍实现了盈利的增长。赛力斯集团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7亿至3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6.20%至96.98%,利润增长近乎翻倍。值得强调的是,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4.35%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盈利的大幅增长,这凸显了其盈利能力的增强。

赛力斯盈利能力的增强,来源于高端品牌销量的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高端产品销量的增长是当前造车新势力车企得以快速实现盈利的根本保障。据悉,赛力斯35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占比达到76%,较高的单车售价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利润水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问界M9销量达到6.2万辆,同比增长6.28%。过去15个月,问界M9的交付总量已超过20万辆,连续11个月蝉联中国汽车市场50万元级月销冠军;问界M8上市3个月销量就突破了4万辆。赛力斯方面表示,公司将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路线,丰富产品布局。随着2025年二季度新产品上市,公司二季度销量较一季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盈利能力增强,实现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在整车产品销量持续攀升,推动汽车盈利增长的同时,赛力斯的关键技术及产品也为企业的进一步盈利带来了助力。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赛力斯增程器销量超47万台,向12家合作伙伴输出了相关技术和产品。

新势力车企集体逼近盈亏平衡线-有驾

毛利率持续增长

“小小蔚”冲刺下半年盈利

盈利是当前造车新势力车企集体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小鹏、小米和蔚来这3家在销量方面不断突破的企业,均把盈利目标的时间节点锁定在下半年。从财报来看,这3家企业正在加速向下半年的盈利目标逼近。

小鹏汽车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收入达到168.8亿元,虽然仍亏损11.4亿元,但亏损在大幅收窄(去年同期亏损26.5亿元),持续逼近下半年盈利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二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提升到17.3%,分拆到销售毛利率也有14.3%,较去年同期提升了7.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8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向上增长。

销量的持续增长是小鹏营收水平改善的重要支撑。上半年,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9.7万辆,逼近20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销量。下半年销量增长的势头更加迅猛,最新发布的7月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7万辆,同比增长229%,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海外市场的持续拓展也是小鹏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小鹏汽车海外销量达到1.2万辆,且扩张速度仍在加快。截至6月,小鹏汽车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年底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并将欧洲锁定为核心阵地。另外,技术服务收入也成为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服务及其他收入达到28.3亿元,毛利率高达60.1%,这主要得益于与大众汽车的合作。

“2025年二季度,小鹏汽车各项核心业务和财务指标,包括销量、收入、毛利率、在手现金,都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我们在2025年全面完成了智能化和电动化新一代技术平台的升级,与竞争对手全面拉开了技术代差。这将使我们的大产品周期产生更强势能,加速规模增长。”

小米集团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智能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其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且成为半年报的最大亮点。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到213亿元,同比暴增233.9%,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18.3%,快速成为小米的第二增长曲线。

交付量的快速增长同样是支撑小米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增长的最大功臣。上半年,小米电动汽车交付达到15.7万辆,7月销量数据进一步突破,交付量首次超过3万辆。与此同时,小米电动汽车的单车平均售价已经从23.83万元提升至25.36万元,环比增长6.4%,这将持续优化小米汽车的盈利能力。数据还显示,小米汽车的亏损正快速收窄。二季度,小米汽车经营亏损仅为3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了2亿元。小米汽车再次强调,下半年有望在单季度或单月实现扭亏为盈。

蔚来尚未发布半年报,但从一季度财报和上半年销量的种种表现看,蔚来的营收水平和毛利率也在持续改善,向下半年盈利目标加速迈进。数据显示,上半年,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1.4万辆,同比增长30.6%。7月,蔚来的销量为2.1万辆,同比增长25.2%。随着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持续推出新产品,蔚来的销量有望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突破。从数据来看,蔚来虽一直亏损,但营收数据在不断改善,2025年一季度营收为120.3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毛利率也升至10.2%。业内不少人对蔚来二季度的表现充满期待。不过,从当前的综合数据表现来看,蔚来要想实现下半年盈利的难度还很大。在一季度财报发布之时,蔚来提出四季度冲刺月销量5万辆的目标,这是其四季度实现盈利的保障。按照蔚来的计划,5万辆销量中,蔚来品牌2.5万辆,乐道品牌2.5万辆,萤火虫数千辆。但从现在的表现来看,蔚来仍没走出“两万辆俱乐部”,蔚来ES8、乐道L90的上市能否打破当下的局面还需观察,这也为其四季度盈利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

新势力车企集体逼近盈亏平衡线-有驾

“厂二代”亏损收窄

离盈利还有一段距离

相较于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距离盈利目标越来越近,甚至有些企业已经提前跨入盈利阵营,“厂二代”步伐则相对慢了一些,当前仍普遍处于销量爬坡阶段,要想盈利仍有一定难度。不过,从半年报来看,这些企业亏损额也在大幅收窄,距离盈利门槛更进一步。

采用“腾笼换鸟”方式上市的岚图汽车,其上半年的亮眼成绩尤为引人关注。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东风集团股份上半年销售汽车约82.39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45.33亿元,同比增长6.6%。这份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贡献。另外,今年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毛利润75.99亿元,同比增长28.0%;毛利率为13.9%,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对于毛利率的增长,东风集团股份表示,主要是集团自主新能源业务(岚图系列)以及商用车业务毛利明显上升。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岚图销量6.7万辆,同比增长85.8%。

事实上,岚图早已经实现了单季盈利。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岚图汽车税前净亏损为19.8亿元,税后净亏损14.72亿元;2024年,其税前净亏损收窄至2.43亿元,税后净亏损同步收窄至1800万元,离全年扭亏仅一步之遥。2024年四季度,岚图实现单季度盈利。此次半年报虽没有提及岚图的盈利情况,但从其所作出的贡献来看,岚图的表现不俗。随着销量的增长,岚图有望成为“厂二代”中率先实现盈利的车企。

背靠“新央企”长安汽车的全新发展,深蓝汽车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长安汽车发布的半年报显示,长安汽车上半年营业收入726.91亿元,同比下降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1亿元,同比下降19.09%。尽管长安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但扣非净利润却取得明显增长。上半年,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6%,这表明长安汽车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在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增强少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助力。长安汽车正在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尤其突出,而在这其中,深蓝S09等高价值产品的放量给长安汽车带来了一定的盈利支撑。

上半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44.8万辆,同比增长52.3%,占总销量的33.1%;海外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49%。深蓝品牌上半年交付超12万辆,旗舰车型深蓝S09上市24小时订单破8000辆;高端品牌阿维塔累计销量超15万辆,平均售价达27万元。深蓝等“厂二代”品牌销量的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母公司长安汽车营收的提升,也收窄了自身的亏损局面。按照长安汽车此前的规划,深蓝汽车要在2025年实现正向的盈利循环。

吉利汽车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502.85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但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92.9亿元,同比减少14%。吉利汽车方面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2024年同期有一笔出售附属公司的一次性收益,为77.26亿元;而核心汽车业务盈利能力则提升明显。吉利汽车相关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吉利汽车新能源盈利周期全面开启,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在今年上半年提升至4724元,同比涨幅达37%,核心归母净利率从2.8%增长至4.4%,涨幅达57%。

作为吉利汽车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氪将是盈利周期全面开启的重要支撑。上半年数据显示,极氪科技集团累计销量超24.49万辆,同比增长14.5%。其中,极氪品牌累计销量为9.07万辆、领克品牌累计销量为15.41万辆。二季度,极氪的亏损同比减少超7成,收窄76.58%,整车毛利率创下历史新高。当前,极氪正在推进代号为“M”的渠道改革计划,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终端触达能力,以促进销量和营收增长。

北汽蓝谷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北汽蓝谷实现营业收入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归母净利润为-23.08亿元,同比增长10.24%,较上年同期减亏2.46亿元;整体毛利率为-5.47%(上年同期为-10.98%)。从数据可以看出,北汽蓝谷虽然仍处于亏损之中,但其盈利能力已有了一定改善。

新势力车企集体逼近盈亏平衡线-有驾

盈利后的故事更值得期待

日前,何小鹏宣称,中国造车的季后赛还有5年,“没有哪一家敢说一定能爬出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哪一家企业能轻言胜出,而在今年实现盈利,某种程度上将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否继续存活下去的关键。

“盈利是企业当前发展的关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个产业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造车新势力企业因为整体规模不大,面临的风险更大一些。他认为,即使那些已经实现了短暂盈利的企业也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些未能盈利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则要更大一些。“在市场化发展中,盈利是一个企业生存下去的关键,当前,造车新势力企业必须努力实现盈利,积蓄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生存下去。”他说。

对于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盈利、保持盈利,销量增长是当务之急。从各车企的规划来看,今年下半年,将是产品极大丰富的半年,几乎所有新势力企业都在积极推出新产品以增加销量。以陷入各种纷争中的理想为例,其正在走出舒适区,试图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打开新局面。据悉,为打好i8、i6“销售之战”,理想正在对五大销售战区进行调整。刚刚实现盈利的零跑汽车,则基于良好的市场态势,调整了全年预期,将全年的销量目标由原来的58万辆,提升至65万辆,并在2026年挑战100万辆目标。小米汽车在提出单季度盈利的目标时说,要继续打造爆款产品。而小鹏汽车仍将在技术和合作上发力。

何小鹏认为,未来竞争态势将更严峻。“未来3年,汽车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100万辆销量已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未来核心是谁用最快的速度做到1000万辆,这才代表在这个市场上有足够的保有量。”正如何小鹏所言,车企必须跨过规模化门槛,才有可能存活下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