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

吉利不再满足于跟随比亚迪的脚步了。

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有驾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吉利似乎总被看作是那个“追赶者”。每当提起它的战略布局,总绕不开一个名字——比亚迪。毕竟,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以及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优势,一路高歌猛进,不仅销量登顶,更成了行业风向标。于是,业内普遍认为,吉利是在“摸着比亚迪过河”,学习其技术路径,复制其市场打法。

但如今,这种局面正在悄然改变。

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有驾

吉利的战略重心已从“对标”转向“引领”。 近年来,吉利接连推出雷神电混8848系统,宣称热效率高达46.5%,WLTC工况下综合续航突破1300公里,油耗低至3.9L/100km。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宣示,更是对比亚迪DM-i体系的正面挑战。更重要的是,吉利并未局限于单一技术路线,而是构建了涵盖纯电、插混、增程、甲醇、氢能源在内的多元化动力布局。这种“多线并举”的策略,明显区别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规模化”打法。

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有驾

在高端市场,吉利的动作更具颠覆性。 极氪品牌独立运营后迅速崛起,2024年交付量突破10万台,成为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而银河系列则在中端市场稳扎稳打,以“高颜值+高智能+高性价比”形成差异化优势。反观比亚迪,虽然也在发力腾势、仰望、方程豹等高端品牌,但其主力销量仍集中在20万元以下区间。吉利显然希望借助品牌向上,摆脱“性价比”标签,真正与比亚迪在品牌价值层面展开较量。

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有驾

智能化,更是吉利试图弯道超车的关键战场。 吉利与百度合作的智驾系统“千里浩瀚”已实现高速NOA全覆盖,并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方面加速落地。同时,吉利自研的卫星互联网布局也在稳步推进,通过“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构建天地一体化智能生态。相比之下,比亚迪虽在电池和三电领域优势明显,但在高阶智驾和生态整合上仍显保守。吉利显然想用“智能+生态”的组合拳,打破比亚迪在传统三电领域的垄断地位。

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有驾

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企业战略思维的转型。 比亚迪以“技术鱼池”著称,强调自研自产,掌控全产业链;而吉利则更像一个“生态型平台”,通过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全球资源——从沃尔沃、路特斯到奔驰Smart,从芯擎科技到亿咖通,吉利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协同网络。这种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使其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更具灵活性。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将不再是“比亚迪 vs 其他”的单一对抗格局。 吉利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技术路径和品牌升级之路。它不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试图成为那个率先趟出新航道的探路者。

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有驾

当技术积累、品牌势能与生态布局形成合力,吉利的野心早已不止于“追赶”。这场新能源时代的棋局,正从“单极引领”走向“多强争霸”。而吉利,已然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吉利不再满足于追随比亚迪的步伐-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