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这几年,变化是真不小。以前一到成都车展,大家最爱聊的话题无非是谁家豪车最拉风,BBA门口总是最热闹,奔驰、宝马、奥迪这仨,哪个不围满了人?可你看2025年成都车展,热闹的方向有点儿变了。这次成了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主场,什么比亚迪、奇瑞、长安、问界、小鹏、小米,风头劲得很。按理说,超级豪华品牌像保时捷、劳斯莱斯这些本来也该掀点波澜,结果今年人家集体没来,画风顿时变了。
可问题来了,BBA真的“凉了”吗?不少网上的声音嚷嚷说BBA时代快过去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新势力都要把传统豪华甩下去了。成都车展打头阵的是比亚迪一家包了一个大馆,不光是王朝、海洋,还有方程豹和仰望统统亮相;奇瑞那边也是四个品牌、三十多款新车集结;长安带着深蓝、阿维塔来了个大拼盘;还有鸿蒙智行、上汽奥迪也没少弄噱头。“自主品牌上位、德系豪华退潮”这种说法,被很多媒体放大。
可是真就这样吗?你去展台逛一圈会发现,好家伙,奔驰、宝马、奥迪那一摊,热度一点不输网红摊位。虽然今年整体上新车发布的排场没过去大,没赶在成都拼大招,主要新品都藏着掖着,可能都等着下一波9月到慕尼黑车展上“主打”。但你看它们展台上,依旧人头攒动,宝马3系、奔驰GLC、奥迪A5L这些车还是有人愿意围着看,销售问不过来。这说明啥?BBA的护城河并没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被填平。
说到底,有些事你得想明白:消费者选车,到底在意啥?新势力拿技术搞生态,噱头一个比一个新,小米SU7、蔚来ES8、小鹏P7,就不说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电池换着花样在卷,连展台布置都开始比创意、比热闹。而BBA,今年新车发布确实少了,但也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奔驰推出全新AMG CLE 53、纯电CLA——橙色灯光“你好成都”显得不low;宝马那边主要是新M系上市,还有电动MINI全球首秀,也搞出了点小高潮;上汽奥迪直接把E5 sportback放门口推进去就吸引人。也就是说,BBA不是没招儿,只不过打法变稳了——不卷发布会,照样把“豪华感”和“高级感”做足。
不过,你回头想一想,到底是什么撑起BBA人气?说白了,就是“信任感”——咱老百姓不是傻子,谁造车底子厚、调校好、安全性高、毛病少,谁的技术差点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宝马销售都说了,买宝马就是图个安心,和现在的新势力品牌对比,有点像手机圈你买苹果一样心理踏实。哪怕新能源、新势力品牌各方面都在追赶,可德系百年下来沉淀的技术,在发动机、底盘、造车工艺上,还是有些人觉得踏实。
还是设问:为啥还有这多人愿意围在BBA展台?电动车看似遍地开花,为啥油车、混动车还在卖得贼溜?有一点你绕不过:大部分中国人买车,尤其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家里那老一代认的就是“BBA=有面儿”。到现在为止,开BBA出去办事,亲戚朋友就是高看你一眼。身份的象征,社会地位的投射,这玩意想一下子颠覆,还得再熬个几年。
但不可否认,今年新势力、“自主豪华”搞得确实有声有色。鸿蒙智行的首秀,蔚来ES8、小鹏P7、小米SU7的各种花活,现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理想汽车展台都快变成“家居馆”了,温馨原木,主打家庭场景,智能驾驶大模型VLA在人机互动上噱头十足。蔚来的小伙伴们,为了搞定“电池焦虑”,直接上了川西换电环线、滇藏线都快修通了。小鹏安利自家AI“芯片+电池包”,何小鹏“价格定低了”的操作一波又一波。展台比的是氛围、技术、场景、体验,不管是不是真金白银,至少“概念灌满了”。
有没有发现,今年新势力们有点突出“性价比”、“体验感”?比亚迪、蔚来、小米的小伙伴们,车内空间大、配置齐全,智能化一推再推。家里有娃的看中空间、女生看上“智能女王副驾”,还有好几个观众说,“没钱,只想买最划算能用的车。”这也正常,现在消费环境、收入压力放在这,大伙就是在算计怎么“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值的产品”。
设想一下,如果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不再那么卷配置、压价,你觉得还有多少人会“抛弃”BBA?其实“性价比”是主旋律。现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第一批有实力的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这部分人还是有很强的BBA情结。但年轻一代、尤其经济压力大的群体,大部分会优先考虑产品力,你给的空间大、配置好、用电便宜,买你的。这种“品牌力去魅化”,其实已经发生了——你看,20万的享界和60万的奔驰CLS有人直接拿来对比(后者还贵三倍),就能说明问题。
新势力和自主品牌一些车现在确实贵得离谱,也慢慢学会了给自己“贴金”: 独立标识、子品牌策略、性能/豪华分化,说白了就是和BBA学品牌溢价。但老百姓最终还是会用脚投票:比如新能源自主品牌车子虽好,但有时系统、三电、售后还是不如BBA的“保险、耐用、维修方便”,尤其家里第一辆车想图省心,终归还是首选BBA。
回到BBA会不会凉这个问题。你说这几年自主品牌风头压过BBA了吗?真谈不上。场面热闹、包装酷炫都是“前脸工程”。但成都、重庆、西安乃至云南贵州的小老板们,说到底还都是把BBA当“面子”、“资产”。奔驰宝马奥迪就是那张桌子上的压舱石。再不济,你工作几年攒点钱买个奥迪/宝马,也是“放心”。一线城市潮男潮女可以用车当玩具,三四五线,真正花大几万十几万买车的家庭,更保守务实。
当然啦,我们也得承认,有那么一波人,正在通过“理性化”颠覆BBA价值体系,也搞“品牌祛魅”。追新潮的觉得比亚迪仰望、方程豹、银河A7、蔚来问界不输BBA,反正“能用就行、便宜省心”。尤其小米SU7那种被捧成潮流单品的,更是让年轻一代“只认产品不迷信车标”。
回来说说“德系豪华”拥趸们为啥没变?是因为人家习惯了那种感觉。踩油门踏板、驾驶质感,不浮夸,调校稳。再加上小毛病少,安全系数高,二手车保值率稳定。你说这些优点,新势力一点没学来?真学不来——必须花时间技术积累。尤其是全国那么多地方还不敞亮,出趟远门,充电桩配套还没覆盖全,BBA的油车啥时候都能跑,就是省心。新能源再卷,安全隐患、系统BUG这些终归是短板。
所以思考一下,未来会不会有一天新势力能把BBA彻底“拍在沙滩上”?我觉得有可能,但没那么快。BBA吃百年老本还能躺一阵,家底厚,系统完善。新势力一旦爆发个重大质量危机,外挂廉价供应商出点包,发生召回大面积失控,这品牌信任差距又拉大了。如果新能源行业能持续给稳定体验,把“产品力”做到极致,加上智能化越发牛叉,让大家彻底觉得“花价钱可以买到一样的舒适、一样的高级”,那BBA才真的有点慌。
话说回来,车展就是这样,每年看着各种新技术扎堆,各种趋势被媒体不停解读,可有时候“基本盘”才是决定胜负的那个点。成都车展BBA还是热闹,这早就给出答案:信任感、品质保障、面子象征没那么容易被摧毁。而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想抢“头把交椅”还得再熬点时日,也许哪天等全国老百姓都不觉得豪车等于奢侈,觉得用得顺手、体验全面比啥都强,那时候社会真的变了。
车展里一位大哥说得最直接:“新势力我看半天,最后手里这点首付,还是冲奔驰去了。”这就是现状。有钱的认BBA,务实的选新势力,年轻的追个潮牌,谁都没凉,谁也没火到独占,市场就是这么现实。等哪天你发现BBA展台人少了,比亚迪仰望也开始涨价,还没人排队,你再来说“谁凉了”,不迟。现在嘛,看热闹,选自己想要的,喜欢啥就买啥,别被风向牵着鼻子走,比什么都靠谱。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