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电动车补贴将结束销量面临巨大考验

说起电动车补贴那档子事儿,咱得先从一个“炸雷”说起——刚刷出41万辆销量新高的美国市场,眼看着绿能革命似乎要开花结果,联邦政府7500美元的补贴突然宣布本周二后撤。

这个消息就像给一锅正沸腾的火锅泼了盆冷水,让整个行业瞬间从热闹转凉。

回头瞧瞧,这补贴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从2008年开始,美国政府把这块钱当成点燃新能源梦想的小火苗,一棒接一棒地传下来,从布什到奥巴马,再跳过特朗普,都没忘记往消费者口袋里塞红包。

7,500刀,是啥概念?

别小看这数字,它比不少人一年健身卡的钱还多,是让你心甘情愿掏腰包买电车的最大诱惑之一。

美电动车补贴将结束销量面临巨大考验-有驾

但真相是,有些东西表面光鲜,背后却藏着大坑。

今年第三季度卖出了41万辆,比去年蹭蹭上涨21%,市占率首次破10%。

听上去挺振奋,但通用汽车CFO保罗·雅各布森倒是直言不讳:“十月、十一月需求会暴跌。”

这么一句话,不就是变相告诉我们,没有奶粉喂养,小宝宝们可能撑不了多久?

而且不仅仅是他唱衰调。

现代汽车CEO何塞·穆尼奥斯和特斯拉大佬埃隆·马斯克也都在放风,说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不好过。

这群顶级玩家嘴上笑嘻嘻,其实心里七上八下——烧钱研发技术没停,却怕资金链断裂,“续命”的政策支持就像输液管,一拔掉全军覆没。

美电动车补贴将结束销量面临巨大考验-有驾

说白了,这帮厂商早已离不开补贴这个“奶瓶”,等于家长手里的糖果,一旦收走,小朋友哭闹不止。

于是各种抢跑戏码轮番上演:特斯拉官网直接挂倒计时牌催促买家赶紧剁手;日产重新包装Leaf,用3万美元底价试图吸引目光,好像再便宜点还能撑住阵脚。

但老实讲,一个靠政策扶持才活起来的产业,要独立生存,可没那么简单。

细想细想,这场游戏其实反映的是美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一次大考验。

美电动车补贴将结束销量面临巨大考验-有驾

一边取消旧激励,把赌注押在国产组装车辆身上,无论纯电还是混动;另一边则是一堆老牌巨头在底特律苦苦挣扎,裁员、砍项目成常态,他们更像舞台上的小丑,在资本与现实之间摇摆求生存。

说到底,那所谓“奇迹”,不过是资本和技术对撞出的自我安慰罢了。

当援助消失,有几家能稳坐钓鱼台?

业内预测,新兴势力比如Rivian、大众甚至保时捷恐怕得调整航线,否则随时被历史淘汰。

这玩意儿投入巨大,甜头有限,没有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撑,只剩烧钱秀场一幕幕重演。

不过嘛,也别全盘否定。

在税收抵免退潮的大背景下,那些价格亲民车型悄悄冒泡,比如福特和通用推出的新款平价EV,看样子正在默默抢占主角位置。

谁能熬过寒冬,比单纯拼销量更重要。

如果连续几个季度销量急速缩水,那绝对算行业敲响警钟:不能永远靠外部输血,自身体质强壮才是真的硬核招数!

团队士气方面,每逢销售骤降,就是办公室里的乌云密布,大佬嘴巴喊着未来无限好,但员工加班脸色发青,加之投资者焦虑爆棚,这画面一点科幻味都没有,全是真实写照。

如果现金流跟不上,你还指望自动驾驶、电池革命啥时候落地?

做梦吧!

网友怎么看这一切呢?

有意思的是,他们往往比专家敏锐,但擅长盯别人家的芝麻忽视自个儿家的西瓜。

例如最近某明星豪掷千万入手Tesla Model S Plaid,引来铺天盖地质疑声,有人骂挥霍浪费,也有人酸他借机炒作环保形象。

这舆论战,就跟朋友圈甩锅比赛似的精彩纷呈——拿放大镜专挑缺点,对整体趋势却充耳不闻。

有趣吧?

举个例子,大众集团今年压缩传统燃油车项目,全力押宝ID系列纯电动车。

他们虽有口碑,但面对美帝飘忽不定政策环境,也只能咬牙坚持。

而其他品牌选择局部撤退或转型混合动力,以期降低风险。

这背后的心思你懂么?

企业对未来忐忑又无奈,小心翼翼捡漏每一次机会。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站决策层,会怎么干?

死磕成本降售价挤客户,还是真金白银搞创新找突破口,又或者狠下心砍掉部分业务集中力量攻下一代动力系统?

答案没人标准,因为这是现场即兴表演,需要不停调节节奏应付变化。

不然踩错拍子,被时代狠狠甩开几条街,可不是吹牛皮。

灯光渐暗,我们还能期待“不靠任何补贴,却生命力旺盛”的绿色汽车市场吗?

坦白讲,我既乐观又担忧——乐观的是科技进步不会停,人类追求清洁能源路途坚定;担忧的是商业逻辑残酷,无情洗牌随时发生,看不到短期翻盘奇迹出现并非空穴来风。

当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现在可能正是入手电动车最划算的时候,说不定哪天回头看看,会感叹自己抓住了尾巴。

不过一定要备齐充电桩,要不然满怀期待遇半路断粮,那叫一个尴尬啊!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明天没有那个7500美元税收抵免,你会继续冲进4S店撸辆新能源吗?

还是抱着现有座驾慢慢熬日子呢?

生活总喜欢开玩笑,到底谁能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钱权争夺战,还真不好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