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近800亿的新渝贵高铁还没开建,就已经有人在担心它一通车就直接满座了。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看看现在那条跑得快断气的渝贵铁路,你又会觉得这担心一点都不多余。
那条2018年才通车的既有渝贵铁路,当初的设计时速是200公里,说是客货共线,听起来挺美。结果呢?客流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涌进来,货运功能基本就是个摆设。现在每天线上跑着超过一百对列车,老百姓还是天天喊买不到票。尤其是2023年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后,从华北、华东过来的车流一股脑全压在这条线上,重庆到遵义那一段,早就超负荷50%在跑了。
这就像给一条普通的双车道,突然涌入了高速公路的车流,不堵死才怪。所谓的设计运能上限,在实际需求面前,显得特别脆弱。这条线路已经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中线动脉了,结果现在客运把自己都快撑爆了,每年千万吨级的货运能力被死死压着释放不出来,成渝地区的货物想要快速南下出海,基本靠等。
所以,再建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新线,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新线计划2026年开工,从重庆西站出发,经綦江、万盛,再进贵州串起桐梓、遵义,最后到贵阳东站。建成后,重庆到贵阳一个小时就能到,比现在快半个多小时。
这下总该解决问题了吧?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新线规划的运能是130对,听着不少。但别忘了,老线上的客运压力到时候会一股脑全甩给新线。不仅如此,西渝、沿江高铁通车后,又会有新的海量客流涌入重庆这个枢纽。到时候激发出来的潜在客运需求只会更大,两条线加起来,系统总负荷很可能逼近国家规定的平行线路80%负荷那条红线。
刚建好就逼近运能极限,这画面想想都让人头疼。这就好比你刚换了个大水管,结果发现上游又来了两条河的水要从你这过。
那怎么办?有人提议,干脆把新建高铁的标准提到400公里/小时,这样运能理论上能拉到150对,给自己留点余地。但这事没那么简单,时速提上去,对线路的曲线半径要求极高,搞不好整个走向都得重新规划,技术和成本都是大问题。
还有个更实在的选择,就是去推动川黔铁路复线项目。直接新建双线铁路,把通道能力彻底拉满,就像当年的渝怀复线一样,运能直接翻几倍。老线还能留作备用,一举多得。但这方案的缺点也明摆着——投资巨大,什么时候能落地,谁也说不准。
在如今地方债压力山大的背景下,贵州怎么用有限的钱办最大的事,才是关键。与其在老路上修修补补,不如跳出原来的框架看看。比如最近很多人在讨论的渝桂高铁,虽然不直穿贵阳,但能通过凯里、都匀这些地方连上沪昆、贵广干线,等于给西南地区又开了一条南下的大动脉,甚至还能遥遥对接澳门。
一条路走到黑,还是多几条路多分担,这考验的恐怕不只是工程师的智慧了。下一步棋怎么走,整个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可能都会因此而改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