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比亚迪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社交媒体发文宣布“暂别比亚迪”,结束了在这家车企长达16年的职业生涯。他的离开不仅是个人的职业转折,更折射出比亚迪高端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并可能重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一、离职时间线:从轮岗调整到正式告别
赵长江的离职并非突发,而是经历了一系列铺垫:
早期成就:他凭借在京津地区的突出销售业绩,在2017年,年僅31岁便成为比亚迪最年轻的销售公司总经理,主导打造了比亚迪汉与唐这两款成功突破20万元以上市场的车型。
腾势焕新:2021年,他临危受命接管几近停摆的腾势品牌。在他操盘下,腾势D9一炮而红,上市后长期稳居豪华MPV销量榜首,截至2025年9月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成功打破了合资品牌在该市场的长期垄断。
独特风格:不同于传统车企高管,赵长江以其亲民的用户运营方式闻名,他亲自加入几十个车主群,经常在凌晨仍回复用户提出的具体问题,这种"接地气"的风格为他赢得了不少车主的好感。
2025年7月:比亚迪启动高管轮岗制度,赵长江从核心的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调任至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原方程豹负责人李慧接替其职位。这一调整被业内视为“从实权岗位到体面退场”的信号。
轮岗后:赵长江在公开场合的声量显著减少,与其此前频繁互动用户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10月24日:他正式发文确认离职,称将“暂别比亚迪,稍作调整”,未提及具体去向。
二、16年比亚迪生涯:战绩与争议并存
赵长江的职业生涯是比亚迪内部晋升的典范,却也伴随争议:
崛起之路:从销售尖兵到品牌掌舵人
2009年,他从中南大学毕业加入比亚迪,从区域销售经理起步,凭借京津地区的业绩快速晋升。
2017年,31岁的他成为比亚迪史上最年轻的销售公司总经理,主导王朝网布局,为“汉”“唐”系列突破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2021年临危受命接管腾势品牌,当时该品牌年销量仅4783辆,七年累计不足3万辆。他通过品牌焕新、直营渠道建设和产品重构,成功推出爆款MPV腾势D9,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终结了别克GL8在高端MPV市场的垄断。
功过剖析:成功与局限
用户运营的革新者:赵长江以“接地气”的风格深耕用户需求,亲自加入几十个车主群,凌晨仍回复用户问题,甚至驻厂盯产。这种“贴身运营”使腾势D9精准击中市场痛点。
产品矩阵失衡的隐忧:尽管D9成功,腾势后续车型如N7、Z9GT表现惨淡。2025年1-9月,D9销量占比高达68.9%,N7月销量一度跌至98辆,品牌未能摆脱“单款依赖”。
权责错位的困境:尽管身为总经理,赵长江对产品研发与设计缺乏话语权,腾势的研发、产品定义均由集团“中央统筹”。他曾提出“放慢节奏打磨产品”的建议未被采纳,反映出销售与研发体系的割裂。
三、离职原因猜测:个人与体系的冲突
多方分析指出,赵长江的离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轮岗后的边缘化:调任方程豹事业部后,其擅长的前线破局能力难以在渠道运营中施展,岗位与优势错位。
体系性矛盾:比亚迪重技术、强中央控制的模式,与赵长江用户导向、灵活响应的风格存在本质冲突。
业绩压力:腾势2025年设定30万辆年目标,但前三季度仅完成10.88万辆,达成率36.2%。新品迭代滞后与销量压力需有人担责。
腾势的结构性困境:尽管D9取得了现象级成功,但腾势品牌过度依赖单一车型的问题日益突出。2025年上半年,D9占比高达75%,而N7、Z9GT等新车型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这反映了赵长江作为销售负责人,在面对产品矩阵失衡时的无力感。
权责边界的限制:有内部人士透露,赵长江虽为总经理,但对产品研发与设计几乎没有话语权。腾势的研发、设计和产品定义权限高度集中于比亚迪集团层面。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让长于市场的一线人员难以完全施展其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轮岗调整的深意:今年7月,比亚迪实施高管轮岗,赵长江从需要扛业绩的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调任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这一调整被视为从"实权岗位"到"体面退场"的过渡,也是导致他最终离开的导火索。
四、对比亚迪的影响:高端化战略遭遇挑战
赵长江的离职可能给比亚迪带来三重冲击:
用户连接弱化:其独特的用户运营能力难以被替代,腾势品牌与车主的情感纽带可能断裂。
高端化进程受阻:在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的高端矩阵中,腾势仍是规模化基础最好的品牌,但失去核心操盘手后,MPV市场的领先优势或面临挑战。
人才外流风险:若其加盟竞品,比亚迪的爆款方法论可能被复制,加剧市场竞争。
五、下一站猜想:智界或成新战场,重构MPV市场格局
尽管赵长江称“先休息一下”,但业内普遍传闻其将加盟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这一选择具有高度战略意义:
对智界的价值:
智界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MPV车型X9,定位35-45万元区间,正是赵长江凭借腾势D9验证成功的黄金市场。其操盘经验可直接移植,规避试错成本。
智界需弥补用户运营短板:华为强于技术,奇瑞精于制造,但缺乏将技术转化为用户认知的关键环节。赵长江的“用户共创”能力正好补位。
行业影响:
若合作落地,智界MPV可能凭借“华为智驾+长江式运营”组合,直接挑战腾势D9的霸主地位,甚至以智能化体验重新定义高端MPV标准。
此举将加剧“人才+技术”的行业竞争,反映新势力对传统车企核心人才的吸纳趋势。
结语:车圈人才争夺战的新序幕
赵长江的离职,表面是个人职业选择,实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期的缩影——当技术趋同,用户运营与品牌打造能力成为决胜关键。他的下一站,无论落脚何处,都将推动行业从“技术单轮驱动”转向“技术+人才双轮驱动”的深度竞争。对比亚迪而言,如何平衡中央统筹与一线创新,将是其高端化之路必须解决的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