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002594:赵长江谢幕,腾势D9成“绝唱”还是“序章”?

比亚迪002594:赵长江谢幕,腾势D9成“绝唱”还是“序章”?-有驾

【以下内容根据公开信息以及个人理解编写,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和建议!】

【开场白】
10月24日,粉丝112万的“比亚迪最会唱歌高管”赵长江,在微博留下一句“江湖再见”,正式卸任腾势及方程豹直营业务。消息一出,评论区秒变大型回忆杀:有人怀念他直播哽咽唱《海阔天空》,也有人追问“D9之后,腾势还有爆款吗?”从2017年“史上最年轻销售总经理”,到把腾势D9送上MPV铁王座,赵长江的16年比亚迪生涯,像一部“技术直男”转型“品牌暖男”的纪录片。纪录片落幕,片尾彩蛋却留下悬念:技术中台主导的比亚迪,能否在高端市场讲出“用户故事”?

【一、D9封神:蓝海+技术+直营,三板斧砍穿GL8护城河】
2022年8月,腾势D9上市,当月订单破3万,直接把别克GL8拉下MPV神坛。成功三板斧:
1)蓝海空窗:当时新能源MPV只有岚图梦想家,D9用DM-i插混+EV双路线,精准踩中“油耗焦虑”痛点;
2)技术降维:全系标配比亚迪看家的DM-i超级混动,馈电油耗5.3L/100km,比GL8省一半;
3)直营闪电战:赵长江三个月内新建76家腾势中心,发布会结束即可试驾,把“技术参数”瞬间翻译成“用户体验”。
结果很香:D9连续14个月蝉联MPV销量冠军,月销稳定8000-10000辆,占腾势品牌销量90%以上。赵长江也因此一战封神,微博评论区天天被催“D9加产能”。

【二、D9之后:N7、N8“连坐”,技术堆料救不了产品定义】
D9的高光,把腾势的“预期管理”拉到天花板。可惜接下来的剧本,是“高开低走”:

N7:2023年4月上市,定位“智能豪华猎跑SUV”,堆了云辇-A、易三方、双激光雷达,售价30.18万起,结果月销一度跌破500辆。问题很直白:猎装造型太小众,后排空间不如同价位理想L7;

N8:索性走“奶爸6座”路线,却与王朝网的唐DM-p价格重叠,消费者直接“左手打右手”。
市场总结很扎心:D9成功=蓝海市场+精准痛点,N7/N8失败=技术自嗨+用户无感。在工程思维主导的体系里,销售事业部只能“后端修图”,无法前置到产品定义,导致“参数炸裂,体验错位”。

【三、架构困局:技术中台太强大,品牌前台难“加戏”】
比亚迪的高端“三叉戟”——仰望、腾势、方程豹,与王朝、海洋网共享同一套“大技术中台”:新技术研究院输出刀片电池、易四方、云辇,工程院负责车型项目,品牌研究院只干“翻译”活。好处是技术复用、成本狂降;副作用是“技术先行,用户后置”。一位腾势销售透露:N7项目初期,销售端提出“后排零重力座椅”需求,被工程部门以“影响电池布局”否决,最终上市被理想L7的“皇后座”吊打。赵长江曾在微博委婉吐槽:“产品定义要听市场,不能只听实验室。”这句话,如今听来像离职预告。

【四、改革信号:产品部门“上前线”,销售不再背全锅】
2025年开始,比亚迪悄悄调整:各品牌成立“产品创新中心”,直接向品牌研究院院长汇报,拥有定义权、预算权,技术部门变成“乙方”。翻译过来:以前是“工程师说啥我做啥”,现在是“用户要啥我招标”。配合调整,比亚迪引入大批消费电子、互联网背景的产品经理,目标是把“参数语言”翻译成“场景语言”。赵长江的离开,恰逢这场组织变革节点——营销人不再独自扛销量,产品人也要背KPI。腾势下一款车(内部代号M9)已改用新流程,2026年上市,成败将是改革“试金石”。

【五、投资视角:腾势“二次创业”,赔率与胜率如何算?】
短期看,赵长江离职带来情绪扰动,但D9基本盘稳固,N7/N8已“跌无可跌”,品牌最坏时刻或已过去。中期看,M9若成功,腾势月销有望从1万重回2万,单车净利3万元,年化利润增量30亿元,给比亚迪整体估值贡献约600亿元(按20倍PE)。长期看,比亚迪高端化必须成功——否则技术溢价无法兑现,只能继续“价格内卷”。对于投资者,可把“M9月销破5000”当作右侧信号;此前,比亚迪整体估值仍由王朝、海洋利润支撑,腾势期权价值0-5%波动,适合“技术信仰+左侧埋伏”。

【收尾彩蛋】
赵长江走了,D9还在;技术中台还在,但产品前台开始“抢话筒”。腾势的下一章,不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一群产品经理、工程师、用户共创的“群口相声”。相声能不能逗笑市场,2026年见分晓。对于股东,记住一句:别把离职当利空,把改革当利好——毕竟,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才有望打赢高端化的“上甘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