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2个月内狂卖130万辆,其中马来西亚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这家中国车企不仅成功帮助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宝腾扭亏为盈,更将中国汽车产业链整体"打包"输出,开创了"全产业链输出"的新模式。
吉利与宝腾的合作始于2017年,当时吉利以49.9%的持股比例成为宝腾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个持股比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吉利主动让出0.1%的股份,既体现了对马来西亚国家品牌的尊重,又为后续合作奠定了互信基础。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策略,让吉利在马来西亚市场站稳了脚跟。
在合作初期,吉利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他们深知,要在异国他乡取得成功,必须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为此,吉利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特别注重本土化发展。通过设立中马未来学院,每年提供500至1000个奖学金名额,培养了大批马来西亚本土人才。这种"授人以渔"的做法,让宝腾的本土化率不断提升,发动机本地化率已超过30%。
吉利的"全产业链输出"模式,不仅包括技术和人才,还涉及供应链的整合。面对马来西亚汽车零部件成本比国内高出三成、比泰国高出一成的现实,吉利带领28家海内外供应商一同前往马来西亚,在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建立生产基地,统一中马两国的生产标准。这种"抱团出海"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同样展现了前瞻性布局。他们每年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并针对右舵热带气候进行适应性研究,为未来进军更多市场打下基础。这种"未雨绸缪"的策略,让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了先机。
吉利的成功,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体现在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宝腾汽车从2017年的6万辆提升到2023年的15.4万辆,稳居马来西亚市场第二。这不仅让马来西亚的汽车销量大幅提升,还提高了中国品牌在当地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如今的宝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吉利的海外扩张之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这种"全产业链输出"的模式,既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又能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实现互利共赢。
在即将迎来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燃油汽车的今天,吉利的故事为中国车企的海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简单的"低价倾销",而是可以带着技术、标准和产业链走出去,通过全产业链的输出,增强全球竞争力,为合作方带来真正的好处。
吉利的成功,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他们用"稳扎稳打"的方式,在异国他乡开疆拓土,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树立了标杆。这种"授人以渔"的智慧,让中国制造从"走出去"到"走上去",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
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正在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吉利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方向对,方法得当,中国的产能不仅不会成为负担,反而可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双赢"的局面,正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最佳注脚。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还很长。但吉利的故事已经证明,只要坚持"尊重、顺应、包容"的原则,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这种"稳中求进"的策略,或许正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正在用实力改写世界汽车产业的版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