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咱们国家为什么好像下定了决心一样,要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你看,又是给补贴,又是建充电桩,还专门给了个绿色的牌照,搞出这么大阵仗,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让空气好一点,搞搞环保这么简单吗?
其实,环境保护确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就会发现这背后是一盘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大棋局,里面的道理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也现实得多。
首先,我们得从咱们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一段历史说起。
在传统的燃油汽车领域,最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是什么?
是发动机和变速箱。
这两样东西,可以说是燃油车的心脏和大脑。
然而,这个领域已经被欧美和日本的那些老牌汽车强国经营了一百多年了。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技术路线都探索了一遍,并且都申请了专利保护。
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技术等等,这些能让发动机动力更强、油耗更低的关键技术,专利大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这就形成了一道非常高的技术壁垒。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们作为后来者,想要在燃油车这个赛道上追赶,会非常吃力。
如果我们想自己研发,很容易就会发现,我们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技术,可能别人几十年前就已经申请了专利,我们不能用;或者即使用了,也可能因为绕不开别人的专利,性能上总要差那么一点。
如果不想自己研发,直接用他们的技术,那就得向他们支付高昂的专利费。
这就像我们辛辛苦苦造了一辆车,卖出去赚的钱里,有相当一部分要分给别人,因为这辆车的“心脏”是别人的技术。
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我们很难掌握主动权,也很难真正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总觉得国产燃油车的“三大件”和国外品牌比起来还有差距,根源就在这里。
而电动汽车的出现,就给了我们一个彻底改变局面的机会。
电动车的核心是“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大家基本上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谁有一百多年的积累优势。
这就好比原来大家都在一条拥挤的老路上赛跑,我们很难超车,现在突然旁边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高速公路,我们完全有机会在这条新路上跑到最前面去。
其次,这件事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个战略层面的考量。
我们国家有一个基本的国情,那就是石油资源相对匮乏,每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根据公开的数据,我们国家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常年维持在7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
这意味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石油,绝大部分都不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而是通过海运,从遥远的中东、非洲等地运回来的。
这些运油的船只要经过一些关键的海上通道,比如马六甲海峡。
这就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风险:一旦国际局势紧张,这些能源运输线就可能受到威胁,我们的能源供应就会被别人“卡脖子”。
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如果严重依赖一种自己无法掌控的能源,那在关键时刻就会非常被动。
但是,电就不一样了。
我们国家发电的能源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基本上都能自己掌控。
我们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用来火力发电,我们有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可以搞水力发电,我们广阔的西部地区有充足的阳光和风力可以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我们还有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
简单来说,电力是我们自己可以生产的能源。
所以,推动汽车从“烧油”转向“用电”,本质上就是把驱动国家交通动脉的能源,从依赖进口的石油,转移到我们自己能够稳定供应的电力上来。
这对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再从我们普通老百姓用车的角度来看,电动车本身也有很多燃油车无法比拟的优点。
你可能会觉得电动车技术很新,会不会不耐用?
其实恰恰相反。
电机的结构远比内燃机简单得多。
一台内燃机里面有活塞、连杆、曲轴等成百上千个精密零件在高速运动,而电机的主要部件就那么几个。
结构越简单,出故障的概率就越低。
就像家里用了几十年的老电风扇,只要通上电,它还能呼呼地转,电机就是这么皮实耐用。
所以,电动车后期的保养也省心很多,不用像燃油车那样定期换机油、换火花塞、清理积碳,能省下不少时间和金钱。
而且,由于电机体积很小,电池可以平整地铺在底盘上,这给汽车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度。
燃油车因为前面要放一个大大的发动机,车内空间布局总是受到很多限制。
而电动车可以把车头做得更短,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乘客,所以很多电动车的内部空间感觉比同尺寸的燃油车要大得多,甚至还能多出一个前备箱用来储物。
同时,因为最重的电池在车底,整车的重心很低,开起来会感觉更平稳,安全性也更高。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发展电动车是在为未来布局。
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它将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会是一个装在轮子上的智能终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现在我们听得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这些概念,它们背后都需要极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支持,而这些高性能的芯片和传感器都是“耗电大户”。
传统的燃油车靠的是一个12伏的小电瓶,它的电量只够用来点火、开个灯、听听收音机,根本无法支撑这些复杂的智能系统长时间运行。
而电动车天生就带着一块巨大的电池,相当于一个移动的超级充电宝,可以为全车的智能化设备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持。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市面上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几乎全都是电动车。
它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升级,就像我们的手机更新系统一样,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优化使用体验。
这种能够不断“进化”的能力,是建立在机械结构上的燃油车所无法想象的。
因此,大力发展电动车,其实是在抢占下一个科技时代的制高点。
我们不仅仅是在制造一种新的交通工具,更是在打造未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应用平台。
这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赛道,虽然路上还有很多挑战,比如电池技术还需要突破,充电设施还需要完善,但这条路的方向是明确的,也是我们必须坚定走下去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