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拉混动版从13万直降到8.98万,北京4S店销售小声说了句:丰田这次是真急眼了,连成本线都快守不住
上周六下午去亦庄那家店,进门就看见展厅角落里围了七八个人。凑近一听,都在算账——新款卡罗拉双擎8万9,一年能省一万五的油钱,两年回本。有个穿灰西装的中年人掏出计算器按了半天,扭头问销售:“你们老板疯了?这价格还能赚钱?”
销售笑得有点尴尬,压低声音说:“上头的意思,先把量冲上去再说。”
这话信息量挺大。要知道去年这车落地怎么着也得14万往上,现在混动版反倒比燃油版便宜,这不是明摆着在清场子么。
开车这么多年,见过合资品牌搞促销,但像这样直接砸盘的真不多。翻翻朋友圈,前两天还在纠结买电车的哥们儿,昨天已经在晒卡罗拉的提车照了。配文就俩字:“真香。”
这套混动系统,账面上写着百公里2.3升。实际跑下来呢?我那哥们儿家住回龙观,单位在国贸,每天来回六十多公里。第一箱油跑了快一千公里,平均油耗3.2升。他媳妇儿算了笔账,以前开的1.6自吸,一个月油费一千八,现在六百多就够。
起步那一下确实利索。电机带着走,踩油门就有劲儿,不像有些车肉得让人着急。在三环上跟车,前面突然并线,轻点刹车就能稳住,不会一脚急刹把人甩出去。这种开着舒服的感觉,开过的人都懂。
后排空间够用。我一米七八,坐进去腿还能伸展开,不会顶着前排座椅难受。后备厢塞个婴儿车、两箱矿泉水没问题。车里那些储物格,门板上能放1.5升的大瓶水,中控台下面有个挺深的槽,手机钱包随便扔。
配置方面,入门版就给了那块12寸的大屏,还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跑高速的时候,系统会自己跟着前车调速度,方向盘轻轻扶着就行。虽然不能完全放手,但比一直踩油门盯着路要省心得多。
有人担心三缸机会抖。我特意让那哥们儿拍了视频,怠速的时候把矿泉水瓶放在引擎盖上,水面基本不怎么晃。当然,对振动特别敏感的人可能还是能察觉到点,但比起省下的油钱,这点感觉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
电池质保给了8年20万公里。跑网约车的师傅最清楚这套系统能不能扛,有人开了四五十万公里,电池性能也没掉多少。这种经过市场验证的东西,比那些新技术靠谱得多。
开起来的感觉,就是顺。没有特别运动的那种推背感,也不会软得像开船。方向盘转向力度适中,过弯的时候车身不会晃得厉害。高速上关紧车窗,外面的风噪被隔得挺干净,坐在车里说话不用提高嗓门。
最近这两周,好几个打算买车的朋友都来问我意见。有个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年轻人,本来看中了某款电车,听说卡罗拉降价又动摇了。“电车冬天续航打折,小区充电桩还得排队,混动车加油三分钟就走,这个方便啊。”
市场反应挺说明问题。那家4S店的销售说,上个月卡罗拉的订单量翻了两倍多,其中八成都选了双擎版。有些原本预算只够买自主品牌的人,咬咬牙也上了合资。
丰田这招够狠。把混动价格打下来,那些十二三万的燃油车日子估计不好过了。要么跟着降,要么赶紧换代。反正消费者是乐意看到这种局面的,竞争越激烈,买车的人越占便宜。
当然也不是没缺点。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偶尔想拉点长东西就麻烦了。车机的语音识别有时候反应慢,得多说两遍才听懂。不过这些小问题放在这个价位上,好像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周末去超市停车场转了一圈,发现新款卡罗拉的能见度明显高了。有辆白色的停在旁边,车主正往后备厢塞东西。聊了两句,人家说提车半个月,油耗稳定在3升多,很满意。
8万多买台合资混动车,这事儿放在一年前根本不敢想。现在摆在眼前了,买不买就看自己的需求。每天通勤距离长、在意油耗、又不想折腾充电的,这车值得考虑。要是追求那种激烈驾驶的快感,或者对配置要求特别高,可能得看看别的选择。
反正车就在那儿,想买的人自然会去试。坐进驾驶位,挂挡踩油门跑一圈,比看多少篇文章都管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