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还不甘心?安世中国对外断供,卢沙野的话语更有分量了
荷兰这回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纸冻结令下去,全球汽车产业链顿时乱成一锅粥,欧美车企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谁也没想到,安世半导体这家看似低调的企业,竟成了撬动国际棋局的关键筹码。
10月18日清晨,安世中国的员工像往常一样登录系统,却发现账号全线封停,荷兰总部连一句解释都没有。
这一刀,不仅切断了芯片供应,也彻底激怒了中国团队。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虽出身飞利浦,但早被闻泰科技以340亿元“蛇吞象”收归麾下。
它手里攥着欧美车企的命脉——小信号二极管和ESD保护器件,就像发动机里的机油,缺了它整车厂都得趴窝。
而东莞工厂每年500亿件的产能,八成流向全球,中国市场更贡献了过半营收。
荷兰法院冻结股权、强行换帅的“国家安全”大戏,演到最后竟是自断后路。
安世中国反应果决:供应链立刻转向国内客户,欧美订单全部暂停。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说库存撑不过几周;美国汽车创新联盟的博泽拉更直言“停产危机近在眼前”。
有趣的是,一边是荷兰政府悄悄释放协商信号,一边却暗中施压中国员工。
这种双面做派被安世中国直接怼回去:威胁邮件晒上网,律师函随时待命,白纸黑字声明“只认中国法律”。
员工持股计划同步推出,分明是要打一场持久战。
如今西方经销商疯狂囤货炒价,市场报价时断时续,昔日标榜的契约精神碎了一地。
而中国芯片自给率的提升,让这场断供成了反向卡脖子的实战演示——全球化从来不是单边游戏,谁握紧产业链命门,谁才有话语权。
当年卢沙野大使在法国的警告言犹在耳,如今一字一句正在变成现实。
荷兰这个“风车王国”,终究在科技战的漩涡里,把自己转成了困局中的人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