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一个销量榜,哦不,是又来一份车圈的“生死簿”。
讲真,每次看到这种榜单,我都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数据,而是在看一场大型的、现场直播的“饥饿游戏”。这份十月第一周的轿车生死簿一出来,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整个车圈的气氛就变得更加道诡异仙了。第一名和第二名,五菱宏光MINIEV和吉利星愿,这两个玩意儿,你甚至都不能严格地称之为“汽车”,它们更像是一种工业化的压缩毛巾,用极低的价格泡开,然后告诉你,恭喜你,有车了。
一个卖1万,一个卖0.99万,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对整个行业进行无差别扫射。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所有试图讲“品牌故事”、“技术积累”、“驾驶质感”的同行们最大的嘲讽。就像你在修仙大会上辛辛苦苦练成了金丹大道,结果冠军被一个带加特林的凡人拿了,你心态崩不崩?宏光MINIEV就是那把加特林,它甚至都不跟你聊灵力,直接物理超度。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掀桌子的。
然后看比亚迪,好家伙,直接在榜单上玩起了多重影分身之术。秦PLUS、海豹06、海鸥、秦L,前十占了四个,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打斗地主,别人还在考虑怎么出牌,比亚迪直接甩了四个炸弹在桌上,然后问你:“还玩不玩?”
这根本就不是卖车,这是结仇!
比亚迪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彻底悟了,或者说,它彻底颠了。它参透了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最终奥义:想在餐厅里打赢,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它不再跟你纠缠于某个车型的单点得失,而是用一套组合拳,一套价格低到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组合拳,直接把消费者的选择路径给锁死了。你的预算在8万?我有秦。你想再省点?我有海鸥。你想要个B级车的壳子?我有海豹06和秦L。
这套打法,说白了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它把所有利润都压缩成了子弹,然后对着整个市场疯狂扫射。以前大家是切蛋糕,小米进来是把蛋糕连盘子一起端走,现在比亚迪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不存在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有时候真的会恍惚。我记得几年前,大家还在讨论德味、日系工匠精神、美系肌肉。现在呢?现在大家只讨论“这玩意儿能不能再便宜五千”。时代变了,变得极其粗暴,极其不讲道理。
讲到不讲道理,就必须提一下榜单上那几个硬骨头:轩逸、速腾、朗逸、帕萨特。这几位老哥,简直是车圈的活化石。在新能源大军的闪电战面前,他们就像是举着铁盾、穿着重甲的罗马步兵,硬生生扛住了第一波魔法攻击。
他们凭什么?凭技术?凭设计?别闹了。他们凭的是一种玄学,一种叫“我爸当年就开这个”的品牌玄学。买轩逸、朗逸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和我们这些天天在网上看参数的人是完全割裂的。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智能座舱,不是自动驾驶,甚至不是省油,而是“稳定”和“不出错”。这种稳定,不仅是车本身不出错,更是“我买这个车”这个决策行为不出错。
它就像是一种信仰。你跟一个奔驰车主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同样,你跟一个准备买朗逸的大哥聊零百加速,他可能都懒得理你。他要的是一种确定性,一种来自父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朴实无华的确定性。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金钟罩铁布衫,就是千千万万个“我懒得研究了,就这个吧”的消费者铸成的。
但能扛,不代表能赢。罗马步兵方阵再牛,也顶不住轰炸机的轮番轰炸。现在只是第一波,比亚迪的轰炸机群已经起飞了,后面还有一群嗷嗷待哺的新势力等着舔包。讲真,我昨天晚上点的外卖,那个包装盒比现在很多车的内饰设计得都用心。就很离谱。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疯,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整个市场都被卷成了一个巨大的修罗场。技术不再是核心,参数不再是关键,甚至品牌都开始褪色,唯一的核心就是“发疯”。谁先疯,谁能豁得出去,谁就能活下来。
所以别看他们打得热闹,真正决定未来城市交通规则的,可能根本不是台上的这帮演员,而是那个在菜市场门口横冲直撞,能把所有自动驾驶算法干懵逼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L4也得叫爸爸。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超现实主义。就问你怕不怕?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