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吴师傅在群里一边戳着手机,一边喊:“咋的啦?理想MEGA又来事儿了呀?”要不是我回头听见,他这架势,还真让我没反应过来。这事儿吧,是理想汽车刚发的召回通知,说啥冷却液的防腐性能不够,怕电池有热失控的危险。得,赶紧细看了一下细节。这真不是小问题,也不像以前那些召回多是零件耐用性问题,这事涉及电池、冷却液,听起来有点复杂。
开着新能源车,电池因为冷却液没“撑住”,竟然可能热失控,这不整出个大惊天问题了吗。有点整不明白起码对普通司机来说,“冷却液”这东西平时感觉和咱“没啥直接关系”,顶多保养的时候换一下就好,价格还真是不贵,才几百块钱。但这次呢,不仅要换冷却液,还得换电池外加控制器,理想汽车那颗麒麟电池成本差不多10万块一块。你算算,这一召回,理想汽车得花11.4亿左右去“填坑”,相当于一个季度净利润都搭上了,这动作真伤元气。
可冷却液到底咋回事,真让不少车主摸不着头脑。冷却液,本质上是用来给电机、电池降温的,尤其是新能源车,用这个液循环带走热量,控制车的核心部件温度。在保养手册里,理想MEGA的冷却液要求5年换一次,这平时看着挺普通吧。问题是真要是冷却液的抗腐能力不行,时间长了就容易和金属冷却板“打架”,最后是板子渗漏,电池“扛不住”。要这么说吧,冷却液也变成个挺重要的小角色了。
这事搅得整个产业链也不太消停。理想汽车召回消息一下来,车主们纷纷开始关心:这个出问题的冷却液是不是还用在其他车型里?它到底是从哪来的?后来,理想那第一产品线负责人汤靖也回应了,说他们其他车型比如2025款MEGA、i6、i8啊啥的,还补充了一句L系列,也没用这个问题批次的冷却液。但这个批次是不是还给别的牌子的车用了,这事目前还“打哑谜”,没个答案。
那冷却液到底谁生产的呢,事情渐渐浮出水面。根据理想冷却液的包装标签看出来,有两家生产商:长春德联化工有限公司和江苏龙蟠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先说德联,这公司也是上市的,平时给宝马、一汽大众供应零部件。记者跑去问了德联集团那头的工作人员,人家答复挺干脆:出问题的冷却液,跟我们没关系。这一回应,排得清。
再说龙蟠科技,这公司也是名声在外,专门搞新能源车的低电导率冷却液。人家说这个液厉害嘛,能防腐保护性能比超国标还要强五倍。记者这边电话过去,开始工作人员说“不是我们”,后来又改口说得问问业务部门,这事一下又变得迷糊了些。记者问了不止一家相关企业,又把几家比较低调的冷却液玩家都打听了一遍,比如比亚迪冷却液自家生产,小鹏的靠壳牌东风代工,信息不算乱,但总觉得有点遮遮掩掩。
冷却液在车里是小角色,但事一出,分分钟让大公司掏现金大手脚,这风险挺让人长见识的。就这事吧,还得好好琢磨一下,除了道理,也有些“或许不太容易发现”的问题。如果冷却液抗腐能力不够,那是不是行业里还有其他车辆会间接暴露问题?再比如行业对“冷却液”的性能标准是不是得重新定义?供需链上,细节的质量失控,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风险点?
给大家提个醒吧,别小看了冷却液这种小东西,看着不起眼,作用很实诚。这次召回也算给我们提了个醒,有时候看着惹不起的高科技玩意儿,其实最终都得靠小细节兜底——车,冷却液,电池,能下功夫的,啥都用心。这样,底气才能稳稳的确保你车开得得劲,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