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家人劝,买了电车过冬,如今后悔莫及!

近几年来,电动汽车可以说是我们生活里的一大热门话题。

凭借着科技感十足的外观、智能化的驾驶体验,还有那句“每年能省一万多油钱”的诱人宣传,让许多开惯了燃油车的家庭都动了换车的念头。

大家都在说,未来是电动的时代,环保又省钱,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可能有些骨感。

不听家人劝,买了电车过冬,如今后悔莫及!-有驾

特别是当一阵寒流席卷我国北方地区,不少满心欢喜提了电车的新车主们,才发现自己可能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那些曾经在展厅里听着心花怒放的优点,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面前,似乎都变成了一个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号。

咱们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也是冬季里最突出的问题:续航里程。

很多人买车时,销售顾问都会指着宣传册说,这车续航能达到五百公里,甚至六百公里,从北京开到济南都不用充电。

夏天在城市里开,这个数据或许还比较实在。

可一旦进入冬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不少车主都反映,自己爱车的续航里程就像温度计一样,随着气温下降而直线“跳水”。

标称五百公里的车,在零下十五度的天气里,实际能跑个三百公里就算表现不错了,打个六折是常态,要是遇上极端天气或者车子本身技术一般,续航“腰斩”也并非危言耸听。

有位车主就分享过,他开着电车上高速,眼瞅着仪表盘上显示的剩余电量比实际开掉的公里数掉得还快,吓得他赶紧把暖风关了,一家人裹着羽绒服在车里瑟瑟发抖,原本惬意的旅途变成了“极限挑战”。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并不是车子坏了,而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锂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我们可以把电池想象成一个微型的化学工厂,里面的电能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运动产生的。

天气暖和的时候,这些“小工人”活泼得很,跑得快,干活效率高。

不听家人劝,买了电车过冬,如今后悔莫及!-有驾

可一旦天冷了,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会变得像蜂蜜一样粘稠,锂离子的活性大大降低,行动变得迟缓,整个“工厂”的产出效率自然就低了,反映到车上就是续航里程的缩水。

更关键的是,冬天开车我们总得开暖风吧?

燃油车开暖气,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几乎不额外增加油耗,可以说是一种“废物利用”。

但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它的暖气是靠一个大功率的电热装置(通常叫PTC)来提供的,原理跟我们家里的电暖气差不多,是实打实的“耗电大户”。

有测试表明,光是开暖风这一项,就能让电车的续航再减少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续航本身就打了折,再加上暖风这个“电老虎”,双重打击之下,也难怪车主们会有严重的里程焦虑了。

续航打折还能靠规划路线、少开暖风来克服,但充电问题带来的麻烦,却是实实在在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很多人的设想是,小区里装个充电桩,回家插上枪,第二天又是元气满满。

但对于没有固定车位,或者住在老旧小区的车主来说,公共充电站就成了唯一的希望。

然而,冬天的充电站往往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首先是充电速度变慢了。

这同样和电池的低温特性有关。

为了保护“冻僵”的电池,车辆的管理系统会自动限制充电的电流,必须先用一部分电量给电池“预热”,等电池温度升上来了,才能进行快速充电。

这就导致,原本宣传一小时能充满的快充,在冬天可能要花上两个小时甚至更久。

不听家人劝,买了电车过冬,如今后悔莫及!-有驾

碰上节假日或者下班高峰期,充电站前排起长龙是家常便饭,在寒风里等上一两个小时,那种滋味可不好受。

时间成本上去了,金钱成本也没落下。

前几年,电动车最吸引人的就是“一公里几分钱”的超低使用成本。

但随着用户增多,公共充电桩的电价也水涨船高。

我们家用的居民电价很便宜,但大多数公共充电站用的是商业用电,价格本身就高,再加上服务费,一度电的价格从过去的一块二涨到两块多,在一些高速服务区或者市中心繁华地段,甚至能达到两块八、三块钱。

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假设一台电车百公里耗电18度,如果充电价格是每度2块钱,那么一百公里的花费就是36元。

而现在很多省油的日系混动车,百公里油耗也就4升左右,按现在的油价算下来,成本也就在30多元。

这么一比,电动车在能源花费上的优势,对于那些无法享受家充桩低电价的车主来说,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省钱的初衷,似乎也变成了一场空欢喜。

最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隐形成本”,那就是保险和维修。

很多车主在第二年续保时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电车的保费比同价位的燃油车贵出了一大截,多出两三千块钱很正常。

保险公司是根据风险来定价的,之所以电车保费高,一方面是因为电车的出险率和维修成本确实更高。

特别是那个占了整车成本将近一半的电池包,它非常“娇贵”,哪怕只是轻微的磕碰,只要伤及电池底盘,维修费用就可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不听家人劝,买了电车过冬,如今后悔莫及!-有驾

网上流传着一些案例,比如某品牌电车只是剐蹭了一下电池护板,4s店的维修报价就高达数万元。

另一方面,虽然概率极低,但电池自燃的风险也让保险公司在定价时更为谨慎。

至于维修,那更是电动车主心中不能触碰的痛。

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成熟,维修体系完善,很多零件都可以单独更换。

但电动车的核心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集成度非常高,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需要整体更换。

其中最贵的就是电池组,更换一次的费用动辄十几万,几乎相当于半辆车的价格。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销。

省下的那点油钱,够不够未来可能发生的一次维修,确实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电动汽车。

我们必须承认,在城市通勤、环保节能、智能化体验等方面,电动汽车确实有着燃油车无法比拟的优势。

而且,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正在这条新赛道上飞速发展,解决这些痛点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和结构强度上做了巨大提升;蔚来的换电模式,几分钟就能满电出发,彻底解决了充电慢和电池衰减的焦虑;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也在研发充电速度更快、耐低温性能更好的新一代电池。

同时,国家正在大力建设充电网络,未来的补能便利性肯定会越来越好。

所以,买车这件事,最终还是要回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八个字上。

如果您的居住地气候温和,有自己的固定车位能安装充电桩,每天的通勤距离也相对固定,那么一台电动车无疑能给您带来非常香的用车体验。

但如果您身处冬季严寒的北方,居住条件不允许安装充电桩,还时常有长途自驾的需求,那么在当前这个阶段,一台成熟可靠的燃油车,或者是一台兼顾了电驱和燃油的混合动力汽车,或许才是更稳妥、更安心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