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翻车的212越野车,为何让北汽集团紧急辟谣。一辆车身标注212的越野车在爬坡时突然翻车,A柱严重变形的画面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正当网友们热议北汽212的质量问题时,北汽集团却火速发布声明,直言这车跟我们没关系。这场看似普通的车辆事故,意外揭开了中国汽车行业一段纠缠多年的品牌公案。
事件发生在一次汽车城市攀爬赛活动中,一辆212越野车在攀爬过程中发生翻滚,车辆A柱在压力下明显弯折。现场视频和图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迅速引发了对越野车安全性和产品质量的关注。不少媒体和网友在报道和讨论时,自然地将这辆车与北汽212北京汽车212等名称联系起来。
北汽集团在10月5日发布了紧急澄清声明。声明中指出,经过调查,涉事的212汽车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于2024年推出的车型。北汽集团特别强调,这家公司隶属于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汽集团无任何股权或产权关系。声明还呼吁公众谨慎鉴别品牌,并表示对刻意误读或抹黑行为保留法律追责的权利。
北汽集团为何要如此急切地划清界限?这需要从两家企业的历史关系说起。北京汽车制造厂(简称北汽制造)的历史其实比北汽集团更为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解放军第六汽车制配厂。1965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推出了212越野车,这被视为中国国产越野车的老祖宗。
北汽集团的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北汽制造一直是北汽集团体系内的下级单位。这种隶属关系在2015年发生了根本转变。那一年,北汽集团将所持的北汽制造股权全部挂牌转让。此后,北汽制造先后被富路集团和魏桥创业集团收购,成为一家民营企业,而北汽集团则保持国有上市企业身份。也就是说,两家企业从2015年起就已经分家了。
然而,这次分家却留下了一个关键问题,北汽制造仍然在其企业名称中保留了北汽二字。这一安排源于当年的股权转让协议,北汽集团同意北汽制造继续使用北汽商标。正是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了如今消费者混淆的根源。
北汽集团与北汽制造之间的商标争夺从未停止。北汽制造在产品,宣传和子公司名称上使用北京北京汽车北汽等字样,并频繁提及井冈山,212等北京汽车工业历史,这成为北汽集团多次发布澄清声明的主要原因。
法律层面的交锋也在持续。根据公开信息,北汽集团曾在2021年起诉北汽制造侵害商标权,指控其在北京豹,BJ212,北汽勇士系列汽车上未经授权使用北京商标。该诉讼目前仍在审理中。
2024年6月6日,北汽制造举行212品牌发布会,宣布212由单一车型升级为品牌。就在发布会后一天,北汽集团便迅速发布了澄清声明,强调与北汽制造无关。
这场围绕212翻车事件引发的品牌澄清,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在品牌传承与市场创新之间存在的矛盾。当经典车型脱离原有体系后,如何界定历史资产的归属,如何避免消费者混淆,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