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动车加电池和15公里时速这事儿,最近又被拿出来反复摩擦,讲真,我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感觉像在看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是“如何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来掩盖一个已经烂到根子里的问题”。
不装了,摊牌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法规问题,这是一个玄学问题。一个关于“我想要一匹马,你却给了我一只羊,还给羊规定了兔子的速度”的魔幻现实主义悲剧。
先说加电池这事儿,算不算超标?废话,当然算。但这问题的核心不是“算不算”,而是“为什么总有人想加”。
国标车,全称电动自行车,听着像自行车,本质上是被阉割的摩托车。电压不超48V,重量焊死55公斤,突出一个“安全”,翻译过来就是“残废”。这套标准,你说它是为了安全吧,它确实让你快不起来;但你说它反人类吧,它也确实做到了。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在马路上和外卖小哥玩闪电战的中年人,你让我骑一个最高时速25公里的“电驴”?我还没到路口,绿灯都变色三个来回了。
所以加电池,或者说魔改,它不是一种选择,它是一种必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工具之间的根本矛盾。你给的国标车,就是一坨压缩毛巾,看着小巧玲珑,但只要用户稍微有点“出远门”的需求,这块毛巾就得吸水膨胀,然后“砰”的一声,把你的标准炸得稀碎。
你说电摩和电轻摩可以随便加?是是是,理论上是这样。但电摩是什么?是机动车。机动车意味着什么?驾照、保险、年检、上牌。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把图省事儿的用户打回新手村。等于说,你想合法地快,行,先去修仙考个证,渡个劫。很多人买电动车,图的就是一个“非机动车”的自由,你现在让他为了快几步,直接肉身飞升到机动车的维度,他心态能不爆么?
这就像你打游戏,系统告诉你,想拿神器吗?可以,先卸载游戏,去考个研。这不扯淡么。
然后就是更典中典的“时速超15公里算违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太阳都要一个趔趄。15公里/小时是什么概念?世界冠军竞走的速度都比这快。你让一个铁皮包裹的工业造物,用比人走路快不了多少的速度在路上跑,这本身就是对现代文明的侮辱。上海还搞区间测速,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我方水滴还没出动,你们地球人自己先给自己锁死了。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道路安全的真正矛盾点,也根本不是国标车那点速度,而是人、非机动车、机动车、老头乐、狗和猫混合在一起的黑暗森林。在这片森林里,你遵循唯一的法则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把所有国标车都限速到15,你信不信,该出的事故一样出。因为真正的危险源,是那些不讲武德的“任意门”,是那些突然从路边窜出来的“道诡异仙”。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速度是14.9还是15.1,重要吗?不重要。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像个交通委的卧底,但讲真,这套逻辑太拧巴了。一方面告诉你,我们设计了一款最高时速25公里的车,符合标准,很安全,买吧。另一方面又告诉你,这车你买了,但只要在路上骑得比共享单车快一点,你就是违规,就得罚款。
这简直是逼良为娼!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制定规则的人,和执行规则的人,以及被规则约束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断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何不食肉糜”了,这是一种上帝视角的傲慢。他们觉得,只要我把参数写在纸上,世界就应该按照这张纸来运转。
但现实呢?现实是,外卖小哥为了多送一单,会想尽办法解开限速;是普通上班族为了不迟到,宁愿冒着罚款的风险也要骑快一点。我突然想起来我大学时候那辆破车,两个电瓶并联,跑起来像要散架,但感觉拥有了全世界。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是刚性的,你堵不住的。
所以各地开始严查改装,从源头抓起。这个思路对不对?太对了。但这是不是最好的手段?不是。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啊不,是承认国标车这个产品形态,本身就是个过渡性的、甚至是有点失败的妥协产物。
它试图在一个产品上,同时满足“自行车的管理逻辑”和“摩托车的出行效率”,结果就是创造出了一个四不像的缝合怪。它既没有自行车的轻便,也没有摩托车的性能。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加电池超标吗?超。超15公里违规吗?违。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明白,你不是在和规则玩游戏,你是在和一个拧巴的、充满矛盾的、甚至有点荒诞的系统玩游戏。在这个系统里,你最好的选择不是去买一个所谓的“合规”产品,而是搞清楚你所在城市的执法尺度,然后选择最适合你在地狱模式下生存的那个选项。
如果查得松,那电轻摩无疑是版本答案。如果查得严,那就老老实实去考个驾照,买电摩,给自己套上一层金钟罩铁布衫。至于那个纯种的国标车?除非你的生活半径真的不超过3公里,否则,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你深刻理解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终的解决方案,不是车辆的升级,而是用户心态的升级。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地带,最是折磨。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