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

新能源车补贴倒计时八十天:插混增程车是机遇还是陷阱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间点,从十月十号开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新政策搅动了整个汽车市场。短视频平台炸了,汽车博主们开始疯狂喊话,四S店销售也跟着起哄,话题集中在一句话上:"最后八十天,插混和增程车要大跳水了。"

这个消息的源头是真实存在的。十月十号,三部门确实出台了新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核心内容非常明确:现行的购置税全免优惠政策将在二零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全部结束,从二零二六年一月一日起,新能源车购置税改为减半征收,而且对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的技术要求大幅提高了。

短视频评论区彻底炸开了,有人急吼吼地问:"我的增程SUV刚提半年,现在买插混是不是就要赶紧下手?"还有人在研究:"年底价格会不会再掉,到底该现在买还是等等?"更有甚者已经开始计算账本,想着能便宜多少块钱。业内爆料声音也层出不穷,某头部经销商的内部通知据说已经下来了,意思是从十一月起,插混和增程车的返点会大幅提高,终端售价肯定要往下压。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插混和增程车真的要清仓了?还是这又是另一场营销套路?

第一部分: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

先把时间线理清楚,这很重要。十月十号确实是个关键时间节点,这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二零二六年至二零二七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这不是什么传言或者八卦,这是官方正式文件。

很多人之前一直在疑惑,新能源补贴不是早就退坡了吗,为什么现在又开始强调补贴问题?这是因为大家把"补贴"和"购置税减免"搞混了。国补确实在二零二三年就取消了,但购置税减免优惠一直保留着,这是两回事儿。去年开始,也就是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到现在,购买新能源车可以享受购置税全免,最高能减免三万块钱,这个优惠是真金白银。


这次政策的变化是这样的。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购置税全免这个政策就要结束了,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新能源车的购置税从全免变成减半征收。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现在买一辆十万块的新能源车,完全不用交购置税,但明年买同样的车,你就要交五千块的购置税。对于高价位的车,这差别就更大了,一辆三十万的车,现在免税,明年要交七千五百块。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政策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对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的技术门槛大幅提高了。原来这两类车只要纯电续航达到四十三公里就行,现在要提到一百公里,这是足足提高了一倍多。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很多现在卖的插混和增程车,如果不升级技术,到了明年就享受不到购置税减半优惠了,直接按燃油车的标准交税。

为什么政策要这样调整?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楚,国家是在推动新能源车走向更高的技术水平。看看现在的市场现状就明白了,今年前九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一千零四十四万多辆,其中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纯电动车的增长速度反而加快了。到了九月,新能源汽车的月销量已经突破一百六十万辆大关,这是历史新高。

换句话说,消费者的选择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大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纯电动车,而不是那些还需要烧油的混动车。政府的政策调整就是在顺势推动这个趋势,也是在倒逼车企提升技术水平。如果你要卖插混和增程车,那就必须把纯电续航搞到一百公里以上,这样的技术水平才能跟上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大方向。

这对车企来说,压力确实很大。之前他们靠着购置税全免和一些地方的牌照优惠政策卖车,现在这些福利要么消失,要么大幅缩水,消费者怎么办?车企立马就慌了,库存压力也开始浮现出来。据说很多品牌已经在内部开会研究应对方案,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降价清库存,否则等明年政策完全生效,手里的库存就更难卖了。某些经销商透露,从十一月开始,厂家对经销商的返点至少会提高百分之十,这意味着经销商有了更大的降价空间。终端的实际售价会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肯定是要往下降的。


第二部分:过渡技术为什么在发生变化?插混增程车的真面目是什么?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说起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这两年确实火得很,比亚迪的DM-i系列卖得飞快,理想、问界这些品牌的增程车也成了销量担当,但现在的处境确实有点尴尬。

先说插电混动车,比如比亚迪宋PLUS DM-i或者本田CR-V插混这类车型。这种车的逻辑是油为主、电为辅,日常短途开着用电,长途或者高速就烧油。电池容量一般不会太大,纯电续航通常在五十到两百公里之间。发动机既要负责发电,还要参与驱动,这套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

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根本不用担心续航焦虑,没电了加油,五分钟就能加满,立马又能跑五百公里。对于经常跑长距离的人来说,这确实很方便。但坏处也得承认,这套系统结构复杂,成本相对高一些,而且当电池没电的时候,某些插混车的油耗表现就很一般。拿比亚迪宋PLUS DM-i来说,按官方数据,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大约在四升到四点一升左右,这和某些普通的一点五升涡轮增压燃油车没什么区别,甚至有时候还要高。

再说增程式电动车,像理想L7、问界M5这类车,它们的逻辑刚好相反,电为主、油为补。这类车的发动机完全不参与驱动,只负责发电。整个车完全靠电机来驱动,所以驾驶体验就很接近纯电车,安静、平顺、加速快,没有那种顿挫感。而且因为有发动机在后面兜底,续航焦虑基本不存在,没电了加油发电继续跑。听起来很完美,但问题也很突出。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首先,能量转换的链条更长了,油变成电,再从电驱动,中间的能量损耗就比直接烧油多。到了高速工况,油耗就比较高,实测数据显示理想L7高速馈电油耗大约在七升到八升左右,而且电池容量大了以后,成本肯定更高,车价也跟着上去了,通常比同级的插混车贵两到三万块。

现在的关键是,纯电车的技术在飞速进步,这两类车的"过渡优势"正在快速消失。来看看二零二五年纯电车的进展。八百伏高压平台已经不是什么高端配置了,现在已经变成主流标配,越来越多的纯电车都装上了这种平台。这种平台的好处是什么呢?充电特别快,半小时就能充到百分之八十,加上快速充电网络的普及,里程焦虑基本上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固态电池这种东西,大家之前觉得遥遥无期,现在呢?根据官方的技术发展规划,固态电池最早会在二零二七年小批量装车试用,到二零三零年就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一旦固态电池普及,能量密度会大幅提升,续航里程会进一步增加,同时还能解决快充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等那一天真的到来了,纯电车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现在你再看插混和增程车,它们相对于纯电车的优势就在缩小。你既想要省油,又想要电车的驾驶体验,但代价是技术复杂、成本更高、最终购车价格也贵。长期来看,与其现在花大价钱买一辆混动车,还不如咬咬牙一步到位买纯电车。这正是为什么一旦政策调整,消费者就开始重新思考,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应该等等看。

第三部分:最后八十天,插混增程车真会白菜价清仓吗?车企的小心思是什么?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现在问题来了,政策倒计时八十天,车企到底会不会真的大幅降价?基本上可以确定,会的。但具体怎么降,降多少,得看你怎么砍价。

从成本和利润的角度来看,插混和增程车的利润空间其实还不错。举个例子,某个品牌的插混SUV,官方指导价二十二万块,但经销商的进货价可能就只要十八万,平时也就优惠一两万块,实际成交价在二十万左右。但如果到了年底要冲销量,厂家给经销商的返点大幅提高到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返三万三,加上库存压力,经销商完全有可能把价格压到十六万到十七万之间。这样的价格,都已经和同级别的纯电动车一样便宜了,比如售价在十八万到二十万的纯电SUV。

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现在就有很明显的变化。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既然明年补贴变少了,现在买能省几万块为什么不省?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插混和增程车的销量虽然在波动,但很大一部分是"及时下手"的消费者,他们在争取最后的全免窗口期。这种心理会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底。

车企的套路也开始显现了,不是直接大幅降价,而是变通的方法。有些品牌在调整金融方案,原来是"两年免息",现在变成"三年免息",实际效果就是降价。还有的品牌推出了"政策兜底"服务,意思是你现在买的车,如果明年因为政策变化车价进一步下跌,厂家可能会给补差价。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赶紧出手。


但你得小心,有些4S店会玩心眼。他们会先把官方指导价悄悄上调五千块,然后再宣布降一万块,让你觉得便宜了,实际上比原来的价格还贵。所以买之前一定要查清楚,现在这个车的官方指导价是多少,不要被套路了。直接问销售一个问题最有效:"现在订车,能不能保证是今年最低价?"如果他承诺了,最好能拿到纸面上的字据,黑白分明。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纠结你也有吗?

短视频评论区现在就是一个"大型纠结现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挑几个最典型的来分析。

问题一,预算十五到二十万块,到底是买插混、增程还是纯电?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得看你的用车场景。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或者所在的三四线城市充电桩还不够完善,买插混是更明智的选择。比如比亚迪秦PLUS DM-i,纯电续航四十三到九十公里,亏电状态下油耗已经进入了两点多升到四升左右的区间,这在同级别里算相当不错的。但如果你主要在市区通勤,每天跑不超过五十公里,而且能找到充电桩,那纯电车绝对更划算,比如比亚迪元PLUS EV,续航超过五百公里,每公里成本不到一毛钱,算下来一年的用车成本低得吓人。

问题二,现在买插混或增程车,会不会明年贬值特别快?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是肯定的。政策变化以后,插混和增程车的购置税优势没了,这直接影响到了二手车的价值。明年的二手市场上,插混和增程车肯定会比今年的车便宜好几万块,因为新车购置成本降低了,二手车的价格自然也跟着下来。但也有例外,热门车型比如理想L系列、比亚迪宋PLUS DM-i这些,因为品牌溢价高、保值率相对好,贬值的幅度会相对缓一些,不会跌得那么离谱。


问题三,增程车比插混车更高级?到底该选哪个?这个认识有点偏差。增程车驾驶体验确实更接近纯电,安静、平顺、没有顿挫,适合那些看重驾驶质感、想要"电车体验"的用户。但插混车也有它的优势,技术发展了二十多年,成熟度特别高,可靠性更有保障,而且对于经常跑高速、在意油耗的用户来说,插混车还是更实惠的选择。简单说,要舒适体验就选增程,要省心省钱就选插混,没有绝对的高级与不高级,就看你重视什么。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结语

从这波十月份的政策调整就能看出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纯电动车才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方向,插混和增程这两类车正在经历重新定位,不再是简单的"过渡技术",而是要在更高的技术标准下重新获得定位。

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面临的选择确实有点复杂。如果你预算有限,真的想趁着最后八十天的全免窗口期捡个便宜,比如原价二十万的插混SUV能降到十六到十七万,现在出手确实是个不错的时机。但如果你长期来看,考虑的是五年、十年的用车成本,那就应该综合思考。二零二六年虽然政策改成了减半,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优惠,而且纯电车的技术进步速度远超预期,等上几个月再做决定也许会发现选择更多。

最关键的是,不要被网上的各种言论完全吓住。政策调整确实会带来市场波动,但这波动恰恰说明行业在不断进步。倒逼车企提升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最终获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消费者。与其纠结在"是不是踏空了",不如好好想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预算来做决定。

2025年12月31日后,插混增程车政策如何变化?-有驾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让你选,你是会在最后八十天里抄底插混和增程车,还是决定咬咬牙等纯电车的下一代产品?这个决定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你对未来汽车技术的判断和对自己用车需求的理解。评论区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