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车主开了16万公里无大修,雷克萨斯ES凭PP100值166三年蝉联J.D.Power冠军,为何还被车主吐槽“像台上世纪的老古董”?
上个月去一家改装店,碰见个开ES的哥们儿在装行车记录仪。聊起来才知道,他那台车跑了八万多公里,别说大修,连个故障灯都没亮过。旁边刚提5系的车主听完,表情有点复杂——他的车机上周又死机了,这已经是第三次。更绝的是开比亚迪的小伙子,边等着升级车机边插话:“我这语音助手能帮我订外卖,你那ES能干啥?”ES车主笑了笑,没接话,只是掏出手机给我看了张保养单——免费。
这场景其实挺有意思。一边是连续三年拿下J.D.Power质量榜冠军、PP100值低到166的雷克萨斯ES,一边是被人嫌弃“不够聪明”的尴尬处境。开了几年车的人大概都明白,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那些藏在犄角旮旯的细节
有次陪朋友去看车,销售顺口提了句:ES的中控台缝线误差能控制在0.1毫米。我当时就愣了,这东西又看不出来,至于吗?后来想想,或许就是这些“没必要”的执拗,撑起了所谓的匠人精神这块招牌。
混动系统THS II这一代升级后,PCU控制单元故障率降了差不多一半。这东西平时开车根本感觉不出来,得跑个几万公里才能体会到差别。有北美车主在论坛上说,他那台ES开了十万英里,除了常规保养啥都没动过。这种长期可靠性,大概才是真正值钱的地方——不用隔三差五往4S店跑的那种省心。
新款ES搭载的Super Cruise辅助驾驶,双冗余电子架构听着挺唬人。实际上路跑了一圈,感觉就是个特别稳的老司机,该帮你的时候帮一把,平时存在感不强。不像有些车恨不得时刻提醒你“看我多聪明”,反而让人有点不放心。
智能化这道坎儿,迈得有点吃力
但要说ES没槽点,那也不现实。语音识别这块是真拉胯,反应速度和准确率跟国产新势力比,差着不是一星半点。现在人家的语音助手都能聊天讲段子了,ES这套系统还停留在“导航到某某路”的基本操作阶段。
有个开ES的朋友,每次副驾坐着年轻同事,他都不太敢用语音功能。倒不是功能不行,而是那个反应速度和识别率,确实容易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五年前的产品。他自己的说法是:“要的是一台车,不是一个带轮子的智能音箱。”话虽这么说,多少还是有点底气不足。
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做得也挺微妙。轴距加长了,销量占了全球四成,这账面挺好看。但智能座舱对中文语音习惯的适配,明显没跟上。这就有点尴尬了,硬件升级到位了,软件体验还欠点火候。
电动化转型的阵痛
bZ4X那次召回,把雷克萨斯在电动化上的短板暴露得挺彻底。固态电池研发进度也不如预期,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问题。和比亚迪这种在电池管理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品牌比,确实显得生疏。
可话说回来,ES坚守混动路线这么多年,也攒下了不少家底。全生命周期保养成本比BBA低三成左右,加上免费保养政策,算下来能省出不少钱。二手车残值率也高,开几年转手不怎么亏。这些账,只有真金白银养过车的人才算得明白。
取舍之间的选择题
2025款ES做了些升级,雨刮器静音设计、后排座椅角度微调这类小改动,不仔细对比根本发现不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优化方式,和那些恨不得把每个改动都拿来大肆宣传的做法,风格完全不同。
说到底,ES代表的大概是一种老派的价值观:把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做扎实,用机械素质和可靠性说话,而不是靠屏幕数量和语音识别率拉好感。这路子在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眼里,或许显得有点刻板,但对那些开过几台车、修过几次车的人来说,反而成了一种难得的定力。
朋友圈里总有人问,现在入手ES值不值。我一般不给准话。如果你想要那种科技感爆棚、每次上车都像进入未来的体验,ES大概率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更在意五年后这车还能不能省心地开,那它或许值得考虑。
就像那个改装店碰见的车主说的,有些东西需要时间来证明。质量榜单年年都在变,但开了八万公里故障灯都不亮的从容,可能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至于够不够聪明,各人有各人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