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在华销量大跌26%,超豪华车市场格局生变

保时捷在华销量大跌26%,超豪华车市场格局生变-有驾
图片

“曾经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的保时捷,如今正面临入华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保时捷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其在全球累计交付21.3万辆新车,同比下滑6%。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仅为3.2万辆,同比大幅下降26%,跌幅居各主要市场之首。

与2015-2018年间在中国市场年均增长两位数的黄金时期相比,如今的保时捷正经历入华以来的“寒冬”。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困境,更是整个传统豪华车市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背景下的缩影。

01 销量寒冬:保时捷全球市场受挫

保时捷在全球多个主要市场均面临挑战。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德国本土市场的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降了16%。欧洲(不含德国)的销量为5万辆,同比下降4%。

北美市场销量达到6.4万辆,同比增长5%,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中国市场从保时捷的“增长引擎”变为“拖累因素”。据推算,仅第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锐减约20%。

中国豪华车市场整体承压,今年前8个月,国内豪华车细分市场累计零售销售约154.5万辆,同比下滑12.2%。

保时捷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折射出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普遍压力。宝马近期也下调了2025年的盈利预期,戴姆勒卡车坦言第三季度销售业绩受到北美业务表现不佳的拖累。

奔驰在7月至9月期间销量同比下滑12%,在中国与美国两大市场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02 背后原因:新能源变革与市场重构

保时捷销量下滑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度重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5年9月已达到58.1%,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8.3个百分点。

这一数字不仅刷新历史纪录,更标志着新能源车超越传统燃油车,正式成为市场主流。

在新能源汽车冲击下,传统豪华车的品牌光环逐渐褪色。保时捷负责销售与市场的董事会成员马蒂亚斯·贝克尔表示:“我们预计短期内市场环境仍将维持艰难态势。”

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最直接的冲击。9月,零跑汽车以66657辆的月销成绩领跑新势力,鸿蒙智行凭借52916辆的交付量稳居第二,小鹏汽车以41581辆位列第三。

小米汽车月交付量逼近40000辆,蔚来汽车也以34749辆跻身前五。

保时捷还面临着美国关税的影响、中国市场增长停滞,以及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过程中的磨合阵痛。保时捷与大众集团双料CEO奥博穆表示,欧洲车企的“派对”已经结束。

03 自救策略:保时捷的中国本土化战略

面对市场挑战,保时捷将2025年定为“重新校准之年”,并宣布2026年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成为战略核心。该中心位于上海嘉定,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工程,已有部分团队入驻,即将投入运营。整个研发中心现有超过300名员工,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

9月底,保时捷发布了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这是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后的首款产品。

该系统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德国总部协同支持,预计2026年搭载于保时捷旗下多款车型。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解释:“保时捷中国用户比欧洲和其他地区用户群体更年轻,他们走在数字化的前沿,新一代中国车主正在重新定义人与车的关系。”

在渠道层面,保时捷正在优化经销商网络。计划到2026年底将经销商规模从150家降低至100家左右,践行“质大于量”战略。

04 行业镜像:BBA的集体困境

保时捷的困境只是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德系三强“宝马、奔驰、奥迪”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奔驰、奥迪、宝马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暴跌55.8%、37.5%和29%。曾经稳固的BBA价格体系已经崩盘,宝马5系入门款从43.99万元下调至约26万元,降幅达40%。

奥迪A6L与奔驰E级也分别出现约14万和15万元的终端优惠。

在入门级豪华轿车市场,代表车型“34C”(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的终端价格已明显下探至20万元区间。2025款的奔驰C260L运动版指导价为35.68万元,北京4s店的裸车价格降至25万元。

曾经由BBA垄断的超豪华“78S”市场(宝马7系、奥迪A8L、奔驰S级)也正受到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冲击。比亚迪推出仰望U8系列,豪华版售价高达109.8万元。

蔚来发布行政旗舰轿车ET9,直接对标78S。

华为参与打造的尊界S800在开启预订后的109天内获得超过1.4万台订单,这一数字接近今年上半年BBA“78S”车型的销量总和。

05 前景展望:马拉松式的复苏之路

对于保时捷而言,赢回中国市场将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中国执行官坦言:“赢回中国市场是一场全面且持久的马拉松,而非一次短暂的冲刺。”

保时捷已在产品布局、品牌体验、经销商网络等方面同步展开行动。9月中下旬,保时捷宣布董事会与监事会正式敲定全球产品战略调整方案,决定在产品矩阵中新增更具品牌特色的内燃机车型,并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的上市节奏。

保时捷还通过文化营销强化品牌基因。9月29日,保时捷在上海揭幕了亚洲首家品牌快闪空间,展示品牌传承及赛道基因、社群文化、个性化定制,同时融入了上海海派文化的独特元素。

然而,保时捷的转型面临品牌信任、产品差异化、价格体系三方面的挑战。如何在智能驾驶合作、开发纯电长续航车型、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加速突破,将决定保时捷能否重获中国市场青睐。

保时捷计划到2026年重启“进击模式”,但中国市场的竞争步伐不会等待姗姗来迟的转型者。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首款产品将于2026年落地,而到那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很可能已突破新的关口。

在这场电动化转型的马拉松中,保时捷要赢回中国市场,需要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是对中国市场彻底而真诚的敬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