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近日,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0+项核心技术。

小编整理了一下,足足有16项,覆盖架构、动力、智驾、生态等全维度领域,既回应了用户对安全、能效、体验的核心诉求,更彰显了中国车企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定义的转型底气。

01、EMB电机直驱制动系统

作为飞鱼数智底盘的核心技术,EMB 电机直驱制动系统彻底告别传统液压管路,以电机直接驱动制动卡钳实现刹车动作,将制动响应速度提升 30% 以上,创造出 32.41 米的 100-0km/h 制动距离,超越迈巴赫 S480 等百万级豪车的性能表现。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奇瑞通过专利技术解决了 EMB 系统的安全冗余难题,当中央域控制器故障时,系统可自主判断制动工况,依据轮速计算滑移率并动态调整夹紧力,还能通过路面图像识别优化滑移率控制范围,在紧急制动时完美平衡纵向制动力与侧向稳定性。这种线控制动技术不仅简化了底盘结构,更让制动性能突破机械极限,为高阶智驾提供了安全基石。

根据奇瑞公布的数据,这套EMB系统的刹停距离仅32.41米,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系统采用三重冗余安全设计,支持免维护,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02、飞鱼智行单元

飞鱼智行单元实现了线控转向、主动悬架、底盘域控、线控制动的 "四位一体" 集成控制,将机械操作与 AI 算法深度融合,构建出响应速度提升 50% 的智能底盘系统。其核心突破在于打破传统底盘系统的独立工作模式,通过统一控制平台实现多系统协同响应。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在实际场景中,该单元支持前后轮胎 90° 最大转角,让车辆完成斜方位 90° 横移、原地掉头、"0" 磨胎入位等灵巧动作,狭窄路段通行效率提升 40%。高速行驶时,系统可实现 120km/h 速度下的 "0" 侧倾过弯,通过实时调整悬架刚度与转向角度,彻底消除弯道侧倾感。这种集成化设计不仅优化了操控体验,更降低了 30% 的底盘零部件数量。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03、奇瑞方舟两栖系统

奇瑞方舟两栖系统让汽车实现 "水陆双栖" 的跨越,搭载该技术的纵横 G700 成功以 7km/h 速度横渡 1480 米宽的长江,成为全球首款完成此壮举的量产越野车。

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四大技术支撑:①IP68 级核心零部件密封、门洞三重密封设计可承受 2 米水深 120 分钟不进水;②800V 高压碳化硅推进器提供 3000N 推力;③三轴陀螺仪实现浮水姿态动态平衡;④GPS 定位与障碍物避让算法保障水域安全。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针对极端环境,系统适配的越野发动机可在前后倾斜 100%、左右倾斜 70% 的状态下正常工作,耐温范围覆盖 - 50~115°C,配合四电机驱动系统实现原地掉头、蟹行模式,让车辆既能应对深涉水路段,也能征服复杂地形。

04、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

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以 48% 的热效率刷新全球纪录,较比亚迪 DM-i 5.0 发动机的 46.06% 高出近 2 个百分点,让混动车型有望迈入 "1 升油时代"。这一突破源于四大核心技术:26:1 超高膨胀比实现能量充分转化;35% EGR 率构建高效节能循环;双曲三联动机构优化活塞运动轨迹;绝热涂层与低摩擦材料减少能量损耗。

针对不同场景,发动机衍生出多版本机型:越野专用 2.0TGDI 机型最大功率 200kW、扭矩 400N・m,热效率超 45.5% 且支持 IP68 级密封;氢燃料版本在 1500-4500rpm 区间实现零排放,功率 124kW、扭矩 330N・m。热效率每提升 1% 可降低 2.5% 油耗,48% 的热效率意味着百公里油耗可低至 1.2L,无限接近纯电使用成本。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05、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

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以 90mm 的超薄厚度实现传统电机难以企及的功率密度,最高效率达 99%,较径向磁通电机体积缩减 50%、重量减轻 30%。这种电机采用 0.2mm 超薄硅钢片与新型绕组技术,大幅降低涡流损耗,配合碳化硅控制器实现 99.8% 的控制效率。

在动力输出上,双电机组合可实现最高 1200kW 功率与 18000N・m 扭矩,配合横置 3 挡 DHT 架构能输出 4000N・m 轮端扭矩,让车辆完成 60% 坡度起步。其紧凑设计为底盘布局创造更大空间,既适配星纪元系列高端电动车,也支撑方舟两栖系统的水陆动力切换,成为多场景动力解决方案的核心。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06、犀牛电池

犀牛电池以 600Wh/kg 的能量密度实现续航革命,较当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提升 3 倍以上,搭载车型续航可轻松突破 1500km。

其技术核心在于原位聚合体系固态电解质与富锂锰正极材料的创新组合,彻底取代易燃液态电解液,从根源上消除热失控风险。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在安全测试中,犀牛电池在持续放电状态下被电钻刺穿后,未出现冒烟、起火现象,仍能稳定供电。

而且可承受 50% 挤压变形并浸水后保持功能正常,远超行业标准。奇瑞规划 2026 年启动装车试运行,2027 年实现量产,目标成本降至 0.8 元 / Wh,届时将彻底终结电动车续航与安全焦虑。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07、迅龙秒充

迅龙秒充系统以 1.2MW 的单枪功率实现 "5 分钟充电 500 公里" 的补能效率,相当于每分钟可补充 100 公里续航,彻底看齐燃油车加油速度。这套构网型超充系统采用浸没式水冷技术控制充电温度,配合 AI 智能调度与自动插枪功能,实现 "插枪即走、自动结算" 的无人化补能体验。

不同于传统超充对电网的冲击,迅龙秒充通过虚拟同步机技术为电网提供阻尼特性与转动惯量支持,可参与电网调峰填谷,成为车网友好型补能设备。奇瑞计划依托该技术构建智慧能源站网络,2030 年覆盖 200 + 城市,让超充服务触达更多场景。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08、V2G智慧能源生态

V2G 智慧能源生态将电动车转变为 "移动储能单元",通过双向充放电技术实现车辆与电网的能量互动,既解决电动车补能问题,又为电网提供调峰资源。奇瑞的方案支持用户在电价低谷时充电储能,高峰时向电网售电,通过电价差实现用车成本降低 30%。

该生态核心在于智慧能源站与车辆的协同调度,站内配备储能电池与超充设备,可平抑超充对电网的瞬时负荷冲击。针对海外市场,奇瑞还推出 "能量魔方" 离网供电产品,解决欠发达地区电网薄弱问题,让电动车成为应急供电中心。这种车能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拓展了电动车的价值边界。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09、AI超级智能体“小奇同学”

"小奇同学" 实现从 "听懂话" 到 "懂你心" 的进化,通过情感雷达与多模态交互技术,覆盖 8 大场景 40 + 服务,构建全生命周期出行陪伴体系。其核心突破在于融合大语言模型与车辆控制逻辑,可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调整座椅、空调、导航等设置,还能通过语音语调识别情绪状态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支持跨场景指令联动,例如一句 "准备露营" 即可自动开启外放电模式、调整悬架高度、打开行李厢照明。通过 OTA 持续学习,"小奇同学" 可适配不同用户的语音习惯与出行偏好,交互响应速度提升至 0.8 秒,理解准确率达 99.2%。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10、伯牙之音

伯牙之音以 "行业双第一、三唯一" 的声学配置,打造 "西有柏林之声,东有伯牙之音" 的声学格局。其核心技术包括行业首个减震门低音系统与寰宇中低音单元,通过车身声学结构优化与算法调校,实现全域声场均匀覆盖。

这套音响系统采用主动降噪与声景模拟技术,可根据行驶场景切换声学模式:高速行驶时自动增强降噪强度,露营模式下开启 360° 环绕立体声。奇瑞与声学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空间音效算法,能模拟音乐厅、剧院等多种声场环境,配合座椅振动反馈,创造沉浸式听觉体验。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11、猎鹰大模型

猎鹰大模型以一段式端到端技术重构智驾决策逻辑,基于地平线征程 6P 芯片的 560TOPS 算力,实现从 "光子输入" 到 "轨迹输出" 的低时延控制,反应时间低于 160 毫秒,比人类驾驶员快 42%。该模型通过 2000 万公里 / 天的训练数据积累,具备强大的环境理解与场景泛化能力。

针对不同场景,大模型衍生出三大产品序列:猎鹰 500 支持高速 NOA 与记忆泊车,适配 6 万级车型;猎鹰 700 增加城市 NOA,夜间复杂路口通过率提升 40%;猎鹰 900 具备 L3 级能力,支持全地形越野领航。其防御性驾驶策略可减少 90% 的点刹与画龙现象,欧盟 NCAP 主动安全评分达 98.7 分。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12、代客泊车

作为猎鹰智驾的核心功能之一,奇瑞代客泊车实现 300 + 场景全覆盖,狭窄车位泊车成功率达 98.7%,支持无划线车位、跨楼层等复杂场景操作。系统通过 27 个传感器构建 360° 环境感知,可自主完成寻位、转向、换挡、制动等全流程操作。

用户只需在停车场入口下车,通过 APP 启动功能,车辆便能自主行驶至目标车位。针对老旧小区等无图场景,系统可通过实时环境建模规划路径,遇到障碍物自动绕行。实测显示,该功能可将停车时间从平均 5 分钟缩短至 90 秒,彻底解决新手停车难题。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13、L4级Robocar

基于星纪元 ET 打造的 L4 级 Robocar 已完成实车试乘,采用车规级全冗余硬件架构,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 32 个感知设备,算力达 1000TOPS。其核心技术在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通过与智慧交通系统实时交互,实现无保护左转、潮汐车道通行等复杂场景的自主决策。

在广州城区测试中,该车型能精准识别突发路况,主动避让横穿行人与非机动车,在拥堵路段实现高效跟车与变道。奇瑞计划 2026 年启动限定区域运营,2027 年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其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前代下降 70%,为规模化落地奠定基础。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14、墨甲机器人

墨甲机器人以 167cm 身高、65kg 体重的人形设计,成为汽车生态的智能服务终端,具备 41 个运动自由度,单手 12 个自由度可完成精细操作。其硬件搭载 3D 激光雷达、深度相机与六麦克风阵列,实现厘米级导航与多模态交互。

目前该机器人已在马来西亚 4S 店投入使用,可精准讲解车型参数、演示功能操作,还能完成导航设置、座椅调节等车载控制。通过部署 DeepSeek 大模型,墨甲可实现个性化问答与服务推荐,续航达 2 小时,支持快速换电补能。未来将成为连接用户与车辆的智能桥梁,拓展出行服务边界。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15、奇瑞iBAR

奇瑞 iBAR 作为全球首款准量产级智能 MSV(移动服务载体),以无人驾驶技术重构出行空间,采用可扩展智能火星架构,实现全线控底盘与可插拔 EEA6.0 架构的创新组合。其核心突破在于 "场景无界" 设计,可根据需求切换通勤、办公、休闲等模式,座舱内部实现柔性布局。

该车搭载双解耦技术与智能分布式驱动,配合猎鹰 900 智驾系统,可在城市道路与园区场景自主行驶。通过 CTC 电池一体化设计与轻量化车身,实现续航与空间的优化平衡。作为奇瑞探索未来出行的标杆产品,iBAR 打破了传统汽车的功能定义,成为移动生活的智能载体。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16、凌霄飞行平台

凌霄飞行平台涵盖 5 款机型,载重覆盖 400-2400kg,采用 "飞行 + 行驶" 双模设计,其中凌霄 312 样机已完成首飞,串列翼结构缩减横向尺寸,十二旋翼提升动力冗余。其三体式复合翼设计实现模块灵活组合:飞行模块 + 座舱构成飞机形态,行驶模块 + 座舱形成汽车形态,真正实现 "车位到车位" 的立体出行。

该平台集成奇瑞混动动力技术,飞行模块采用电驱系统实现零排放,续航可达 200km;行驶模块适配轴向磁通电机,具备高速行驶能力。目前已启动适航审定,计划 2027 年实现限定场景运营,为城市拥堵提供终极解决方案。

奇瑞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遥遥领先-有驾

写在最后

从横渡长江的两栖车型到 48% 热效率发动机,从 L4 级无人车到飞行平台,奇瑞的 16 项技术突破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出行生态。

这些技术布局既立足当下用户需求,更着眼未来出行变革,彰显了 "技术奇瑞" 以创新定义全球汽车产业标准的雄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