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去试驾全新问界M7,动态表现让我有3点深刻印象,开起来没有传统大车常见的“船感”,操控灵活且NVH表现超出预期

昨天终于去试驾全新问界 M7,开完我心里就有点小震撼。这车我一直在关注,毕竟要价差不多50万左右,溢价10万多也不少,不过试完后我真得说一句:没有船感,这点挺让我意外的。一直以为大尺寸电动车,尤其是豪华一点的,开起来都会那种笨重、摇摆不稳的感觉,像坐船一样。

结果呢,这次试驾完全打破了这个印象。起步的时候,车身跟随性特别好。有人说大车转向迟滞、无趣,但我觉得问界M7的操控反应灵敏得很。打方向盘很轻松,中段转向的力度也刚刚好,没有多余的虚位。可能真的是底盘调校细腻,加了几根横向稳定杆,顺畅度提升不少。反正那天我在城区绕了绕,车身没有明显摇晃感,车轮跟随地面变化的反应很自然,跟紧路面。

昨天终于去试驾全新问界M7,动态表现让我有3点深刻印象,开起来没有传统大车常见的“船感”,操控灵活且NVH表现超出预期-有驾

有意思的是我还有个细节,小型跑偏也挺容易控制。对比同价位其他品牌,比如某些合资品牌的豪华车,那个漂浮感更严重一些。而且,问界M7的底盘调性偏稳,但又不失灵巧。操作起来,像骑自行车一样得心应手。

接下来聊聊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感)。我只在城区试了,大概跑了个不长的段,静态隔音还不错,胎噪、路噪都在可以接受范围。特别是在中低速,胎噪没我想像中那么大,静音屏幕下基本听不到其他噪音。这个其实挺难得的。至少我听朋友说,问界M7的NVH相对于之前的版本有所提升。其实也合理,毕竟这车用的是大品牌零部件,车体密封设计也花了不少心思。要不是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反复确认,这点基本可以算是硬核操作了。

转眼又跑题,实话说,我对比过几次,同级别的豪华车中,问界M7的价格明显偏高不太合理。毕竟,溢价10万多,买它到底值不值?这得看你怎么衡量了。我猜测,可能部分溢价是为了品牌溢价,毕竟比起某些品牌,问界的品质逐渐追上了,卖得好有人也愿意买单。但实际上,汽车的心的部分,还是车身结构、底盘调校、召回率等硬核技术。

昨天终于去试驾全新问界M7,动态表现让我有3点深刻印象,开起来没有传统大车常见的“船感”,操控灵活且NVH表现超出预期-有驾

我还想说一下,车的每个细节都蛮有意思。提到操控,显然不是车迷专属的事。运动性方面,我觉得问界M7更偏舒服,但一定不能说养车负担。比如刹车,线性跟脚,踩多少反应多少。电门在标准模式下有点虚位,可能是为了平顺性考虑,但这让我觉得,像大块头一样笨重盯着地面移动,实际上不用太担心,油门反馈还是很直观的。

我刚才还翻了下相册,那会儿不好意思让朋友换我搞车内拍摄,却看到仪表盘和导航的系统布局,其实挺直观。副驾屏虽然有人觉得有点小,但我看用起来方便,操作不卡顿,没有色彩死板或卡顿现象。有人会说屏幕太小了,但我觉得,驾车过程中看这个不占用太多视线,反而更有节奏。

车辆的驾驶体验,还是要靠感受。逻辑再好,但开起来顺不顺手,才是硬指标。你们觉得,新问界M7的动态表现还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我试的时候,脑海里还在琢磨:如果这车能再轻一点,操作更灵活一些,价格合理点,绝对会火。

说到溢价,实际上我也不太理解那部分加价。别看是大品牌,但能不能做点心贴心的事,降低点溢价,让更广泛的人买得起,不就更好?我猜测,这也是品牌成长的阵痛,毕竟,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调整策略。

昨天终于去试驾全新问界M7,动态表现让我有3点深刻印象,开起来没有传统大车常见的“船感”,操控灵活且NVH表现超出预期-有驾

说到细节,某个销售跟我讲:问界靠的是研发,硬件很扎实。我差点笑场,研发的路子到底是这样走的?硬件细节做得好,能覆盖掉市面上大部分漏洞,但软件还得跟上。软件,永远是个永恒的难题。

说点和试驾无关的小事。你们注意到没有,路上有辆车,某个挡泥板碎掉了,一块掉了两个小时就被我碰到,结果还挺难过——就像手机掉了个划痕一样,心里想:大品牌都得这样抢修吗?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我还在想:你觉得,目前的汽车技术,还能再升级优化到哪一步?比如自动驾驶,或许十年后能实现全场全自动驾驶,但现阶段,这个目标是不是还太遥远?你常发现,买车除了看配置,其实最在乎的还是开起来舒服不舒服。

昨天终于去试驾全新问界M7,动态表现让我有3点深刻印象,开起来没有传统大车常见的“船感”,操控灵活且NVH表现超出预期-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