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跨界”生意经:从造车到造摩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汽车圈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奇瑞这个老牌车企,居然开始捣鼓摩托车了。这事儿让不少车主直挠头——咱买车的钱还没攒够呢,他们倒好,四轮车还没玩明白,又惦记上两个轮子了?

一、车主最朴素的愿望,车企最"花心"的布局

普通老百姓买辆车图什么?发动机别总出毛病,车机系统别老卡顿,4S店服务能靠谱点。可你看看奇瑞在忙活啥?天上飞的航空发动机要搞,水里跑的轮船要造,地里用的农机也要掺和。现在连街上的电瓶车都要分一杯羹,这哪像个正经车企干的事?

但话说回来,现在汽车行业早不是十年前那个光景了。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智能驾驶卷得昏天黑地,光靠卖车确实难挣大钱。奇瑞今年上半年营收冲到2800多亿,看着风光,可要再往上突破,单靠四个轮子确实费劲。

二、摩托车不是拍脑门的决定

去年夏天就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奇瑞的iCar标志悄悄出现在电动摩托车的宣传图上。更实锤的是,他们专门挖角摩托车行业老手,特别点名要懂"用户共创"的人才。这架势,明显是铁了心要进场。

奇瑞的“跨界”生意经:从造车到造摩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驾

奇瑞控股的安徽零维智能,背后站着淮北市政府,董事长鲍思宇在奇瑞系分量不轻。要说这是小打小闹,恐怕没人信。他们盯上的是电动摩托车这个正在爆发的大市场——满大街的外卖骑手、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确实需要更智能、更耐用的两轮车。

三、技术老本行的新战场

有人笑话奇瑞"不务正业",可仔细想想,造汽车和造摩托真就八竿子打不着吗?发动机技术、底盘调校、电控系统,这些看家本领在摩托车领域照样吃得开。就像宝马既造豪车也产摩托,杜卡迪还给奥迪长脸呢。

电动摩托车对动力系统的要求,比汽车只高不低。奇瑞在汽车上积累的硬功夫,放到两轮上说不定真能玩出花样。再说了,他们避开了吉利把持的燃油摩托市场,专攻电动领域,这步棋走得挺精明。

四、市场到底需不需要"汽车牌"摩托?

现在电动两轮车的老大是雅迪,去年赚了12个多亿,确实厉害。但市场远没到饱和的地步,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差异明显:

奇瑞的“跨界”生意经:从造车到造摩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驾

年轻人想要带智能联机、造型拉风的潮玩单品

外卖骑手需要续航强、载货多的工具车

普通家庭图的是安全可靠、售后省心

奇瑞手里有成熟的制造体系,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还有服务百万车主的经验。要是真能把造汽车的标准用在摩托车上,确实可能搅动现有格局。毕竟汽车级的安全配置、智能系统下放到两轮车,吸引力不小。

五、跨界背后的生存逻辑

汽车行业现在有多难?看看这些数字:

1. 国内乘用车均价已连续三年下降

奇瑞的“跨界”生意经:从造车到造摩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驾

2. 新能源车利润率普遍低于5%

3. 单车型平均生命周期缩短至2-3年

在这种环境下,车企要么像比亚迪那样全产业链通吃,要么像奇瑞这样技术跨界输出。造飞机发动机能提升燃烧效率研究,造船能积累大型机械经验,这些最终都可能反哺汽车主业。

六、关于实用性的冷思考

目前奇瑞电摩的具体参数还没公布,但参考汽车行业跨界做摩托的案例,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1. 电池安全:汽车级电池防护能否下放?

奇瑞的“跨界”生意经:从造车到造摩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驾

2. 续航里程:能否突破现有电摩的续航瓶颈?

3. 载重能力:对快递等商用场景的适配性

4. 售后网络:能否利用现有4S店体系服务摩托用户

从已有信息看,奇瑞可能会主打"汽车工艺"的差异化卖点。比如采用汽车同源的电池管理系统,移植智能座舱技术到摩托车仪表等。但最终还是要看实际定价——如果比雅迪、小牛贵出一大截,消费者未必买单。

奇瑞的“跨界”生意经:从造车到造摩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驾

七、行业给出的现实反馈

资本市场对车企跨界一直持谨慎态度。比如去年某车企宣布造手机后,股价连续下跌。但奇瑞属于非上市公司,决策更灵活。值得注意的是,淮北市政府的参与可能带来地方政策支持,这在牌照审批、路权争取上是实打实的优势。

现有摩托车企业也没闲着。雅迪今年加大了快充技术投入,哈雷电动摩托开始国产化。这个市场,早就不是靠贴个汽车品牌就能通吃的年代了。#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