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也来关注一下。
大伙儿都知道,现在满大街跑的私家车,不是纯电的就是插电混动的,新能源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但是,您有没有想过,那些天天在城市里穿梭,给我们送快递、拉货物、搞装修的“大面包车”,也就是专业的叫法“轻型客车”,它们什么时候也开始全面换成电动的呢?
这不,吉利汽车旗下的商用车品牌“远程”,就给我们扔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推出了2025款的远程超级VAN,而且起步价直接定在了12.39万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这到底是动真格的,要让那些靠车吃饭的老板们都换上电车,还是只是喊个口号,热闹一下?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这台新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吉利这次一口气发布了好几款车,名字听起来有点绕,像什么“劲程版”、“驭程版”、“悦程版”的。
其实咱们不用记这些复杂的名字,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吉利为不同需求的人准备的三个“套餐”。
第一个套餐,可以说是专门为纯粹的“打工人”准备的。
它的价格最亲民,12.39万起,最贵的也不过13.19万。
这款车就是奔着干活去的,车身特别长,接近5米5,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轴距,达到了3米6,这意味着它肚子里的空间非常大。
车里只有3个座位,驾驶室坐满人,后面巨大的空间就完全留给了货物。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移动的大仓库,专门为物流公司、快递网点、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的个体户量身打造。
对于这些用户来说,车就是赚钱的工具,成本是第一位的。
花12万多买一台纯电的工具车,每天的运营成本就是电费,比起烧油的车,一年下来能省下一大笔钱,这个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套餐,我们可以叫它“多功能选手”。
它的价格是12.99万元,比纯拉货的版本贵了一点点。
它的车身尺寸稍微小一些,车长不到5米,但关键是,它有5个座位。
这就很有意思了,它既能拉人也能载物。
咱们举个例子,一个装修队的包工头,可以开着这车,前面坐上自己和几个工人,后面装着切割机、电钻、涂料桶这些工具和材料,一个车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或者,一些小型的旅游公司,可以用它来做机场、火车站的短途接驳,既能坐下几位乘客,还能放下他们的行李。
这种既能商用又能兼顾载人的灵活性,让它的使用场景一下子就变得宽泛起来。
第三个套餐,那可就厉害了,完全是另一个画风。
它的名字听着也高级,叫“悦程版行辕派”,价格直接跳到了36.69万元。
很多人看到这个价格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一个“面包车”卖这么贵,是不是搞错了?
您先别急着下结论。
这台车和前面那两款干活的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它的车身又长又高,车内高度非常可观,人在里面站直了都不一定顶头。
里面是7座布局,但重点完全不在座位多少,而在于它的配置。
什么可以定制的车身外观、高级的仿皮座椅、开车时能看到车子周围所有情况的360度全景影像、像平板电脑一样大的12.3英寸中控大屏幕,甚至还有能帮着司机开车,在高速上减轻疲劳的辅助驾驶功能。
您看这配置,哪里还像个干活的车,这分明就是冲着高端商务接待或者豪华家庭保姆车去的。
把它想象成一个移动的贵宾休息室或者一个能带全家人舒适出行的“陆地头等舱”,这个价格是不是就显得合理一些了?
了解了这三种不同的定位,咱们再来看看它们的“内功”,也就是动力和续航表现,这可是电动车的核心。
那两款12万多的“打工人”和“多功能选手”,用的都是容量为51度电的电池组。
这个电量,让它们能跑255到280公里。
为什么同样是51度电,跑的里程不一样呢?
因为那个5座的车身更小更轻,自然就更省电一些。
这个续航里程,对于在城市里送送货、跑跑短途来说,是完全够用的。
白天出去干活,晚上下班回家或者回仓库,插上充电枪充一晚上电,第二天又是满血复活,用车成本比油车低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那个卖36万多的“头等舱”版本,它的电池容量直接翻了一倍还多,达到了惊人的106度电,而且用的是大名鼎鼎的宁德时代电池。
这么大的电池,让它的续航里程直接达到了560公里。
这个数字在同类型的电动轻客里,绝对是顶尖水平了。
560公里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它完全可以胜任跨城市的商务旅行,比如从北京出发,一路开到山东济南,中间都不需要停下来充电。
这就彻底解决了很多人,尤其是商务用户对于电动车“跑不远”的焦虑。
那么,吉利远程这次推出的超级VAN,在市场上会掀起多大的浪花呢?
咱们看看它的对手们,比如福田的图雅诺EV、上汽大通的新途EV70,还有名气很大的江铃福特E全顺。
这些车型的价格区间非常广,从15万左右一直到40多万都有。
这说明,纯电轻客这个市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只讲究便宜耐用的低端市场了,它内部已经分化得很细,有经济实惠的,有中端多功能的,也有追求豪华舒适的高端产品。
吉利这次的策略就显得非常聪明。
它用12.39万元的超低起步价,像一把尖刀,直接插进了市场最核心的价格地带。
对于那些预算不多,但又非常渴望享受电车低成本优势的个体户和小老板来说,这简直就是“福音”,必然会对那些起步价在15万以上的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吉利又推出了36万多的高端车型,直接去和福特E全顺这样的合资品牌高端产品掰手腕,这不仅是在卖车,更是在向市场展示:“我们中国品牌,不光能造便宜实用的车,也能造技术先进、乘坐舒适的高端车!”这种既能向下抢占市场份额,又能向上提升品牌形象的打法,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对自己的市场有多了解,战术有多灵活。
可以说,吉利远程超级VAN的这次上市,不仅仅是给消费者多了几个新选择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标志着我们中国品牌在商用车这个重要的领域,也开始了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的全面冲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