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爬坡赛A柱变形73厘米,北汽制造15万212与北汽集团BJ40的1500MPa钢材差距,魏桥集团2023年接手后为何不公开材料标准?
A柱那个弧度,老司机看一眼就知道压力超标了。宣恩站金属斜坡上,车身侧倾角度超过65度的瞬间,驾驶舱顶梁骨弯成那个样子,好在人没事。视频传开后评论区最多的问题不是怎么翻的,而是——这还是当年那台能扛的212吗?
国庆假期这场爬坡赛,把一个藏了十年的问题摊到明面上。你身边开车的朋友,大概率会把“212”直接等同于北汽集团那台军绿色越野车。实际上2015年北汽集团就把北汽制造股权作价1.17亿转给民营企业了,2023年魏桥集团拿下71%控股权,连总部都搬到青岛去了。商标官司打到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裁定“北汽212”不予注册,可消费者心里那笔账还没算清楚。
翻车本身不算稀奇事。金属斜坡攀爬没装防滚架,车尾挂着备胎重心偏移,油门控制稍微猛点就容易出状况。关键是A柱变形幅度,让人开始掂量这车骨架到底有多硬。北汽集团的BJ40用1500MPa热成型钢,抗弯强度比普通钢材高出50%。2024款212 T01官方从没公开过A柱材料标准,15万价位的越野车,看不见的地方到底省了什么?
市场反应有时候比宣传册管用。今年7月销量数据摆在那儿,212 T01卖出1496台,BJ40卖了2385台。价格差着几万块,定位也不一样,但这个差距多少说明点问题。越野玩的就是极限工况,谁也不想在关键时刻车身结构不给力。
技术代差更明显。混动越野车现在占了市场四成份额,比亚迪仰望U8四电机独立驱动,扭矩响应比机械四驱快100毫秒。北汽集团BJ60搞出增程版,纯电续航100公里。北汽制造的212还守着传统燃油动力,连扭矩矢量分配系统都没配,车机流畅度更是让人着急。
走进4S店,销售介绍的212到底是哪个血统?提车时候心里会犯嘀咕。1958年那台越野车代表的军工品质和皮实耐用,跟现在这台车之间隔着什么,开过的人心里有数。联合国ECE R29法规要求A柱承受1.5倍整备质量静压,国内标准还加了侧翻动态考核。民间攀爬赛绕过这些测试,可真遇上事故,车身结构撑不撑得住就是另一回事了。
长城坦克300把复古设计和L2级智驾结合起来,年轻人认。北汽制造212的内饰塑料感还停在十年前水平,不是说非得堆电子配置,但至少得跟上趟吧?2.0T涡轮增压185千瓦功率,三把差速锁配置看着不错,可整备质量2.1吨的非承载车身,在安全性和智能化上的投入分配,值得琢磨。
宣恩那场爬坡赛撕开的不只是A柱,还有消费者认知里那层模糊地带。多少人是冲着当年军工背书买的车?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手里这台车的技术底子?魏桥集团接手后在青岛、德州、黄骅建了三个生产基地,主攻性价比路线,可在材料标准和电动化进度上的沉默,让人摸不透底牌。
车圈有个说法:铁打的底盘经得起考验。下次看见那个方盒子造型,可以多问一句配置表之外的东西——它还是记忆里那台能带你翻山越岭的硬家伙吗?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个没公开的材料标准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