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一周,新势力电车圈别提多热闹了。朋友圈、新闻区、行业大V,全都炸锅似的讨论一个话题:零跑、鸿蒙、小鹏的新增订单疯涨,到底啥信号?我们普通消费者该怎么看?
先说个问题,为什么9月一开头,订单就好到爆棚?这背后有啥门道?难道真有那么多新用户一夜之间突然开窍了,非买国产新势力车不可?
你说特斯拉火,是因为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以及那股拽劲。那,零跑、鸿蒙、小鹏,到底靠啥把这么多用户收进碗里?难道大家是真的在乎“智能驾驶世界排名第几”,还是根本压根就想追一波热闹?
我倒觉得,这帮新势力,干的最溜的事儿未必是纯靠技术甩开对手,而是一直能站在“需求的风口”上。仔细琢磨下,无论是鸿蒙智行主打的“生态互联”,还是零跑使劲吆喝的“性价比+四驱+年轻人首选”,还是――别忘了小鹏自吹自擂的智能辅助驾驶+MONA新系列的“精神标配”――其实都在抢占一种体验:让我买了车,有面子,有里子,还能和别人有点不一样。
那订单暴涨,真就说明三巨头彻底赢了?别急,咱得细嚼慢咽。比如说,鸿蒙智行单周15K订单,看着“王炸”,其实水分没水分?得分三层看:
第一,口碑拉动。华为那股“起死回生救一批车企出泥潭”的劲头,这两年让很多原来对传统车“爱不到一块”的人,愿意试试AI智能加持下的“新物种”。可再智能再好使,最终还得落到车自身的耐用、便宜、体验好这三件事上。
第二,价格厮杀。老百姓买车图啥?便宜!能开!经得住用!谁便宜,谁就有赢的机会。别忘了,零跑这波15K订单,同样也不是随便得来的,这两年新能源车打折促销、以旧换新、金融方案花样百出,业绩刷的快,销量灌得足,利润那可是只够细水长流。
第三,新鲜感+攀比心理。现在90后、00后买车,为什么不愿意买曾经的老丰田老大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标新立异,发个朋友圈就是“鸿蒙智行上车啦,自动泊车太爽了”,转头小鹏MONA就来个“今天只用自动辅助,轻松上班”。汽车已远不止是交通工具,是新社交标签,是自我表达的道具。
但我的问题是,这15K、13K订单接下来会不会断档?一方面消费需求肯定有,但每周大上万的增长,别人看着眼红、投资人听着心慌,车企自己也烧钱烧得冒烟。
有人问,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还有多少空间?大蛋糕是不是快分完了?我觉得,现在只是开胃菜。新能源车渗透率刚刚超过50%,高端市场其实还没掀锅底。接下来比拼的,绝不是简单的订单数量,得拼服务、拼生态、拼品牌、拼售后、拼供应链稳定度。
回看今年上半年,不少品牌遭遇“交付难、售后难、维权多”问题,甚至黑料连环炸,但订单数字还是漂亮得让人怀疑统计口径。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预判,熬过几轮淘汰,有本事的品牌最后会吃下更大蛋糕,流量砸进来就是机会,谁都想提前抢滩。
只不过,油车时代你死我活,新势力电车则十家九痴迷数据好看,但背后的质量问题、用户极端体验、生态是否可持续、盈利能力、对供应链的管控――这些一年两年看不出,五年十年就得查账本了。
回头来说,订单爆发,表面是行业蓬勃,里头藏的还是一股焦虑:老品牌怕淘汰,新玩家怕活不下来,用户怕选错车、砸进钱变韭菜。信息大爆炸,选择太多,其实让人焦虑加倍。
每次看到车圈KOL晒“订单暴增”,我先问自己:真有那么多人买,是不是有多少自己补单水军成分?其次,再好的销量,能不能撑到明年,能不能年年都新高?汽车跟手机不同,你手机一年换一次可以,但十几万一辆车,普通家庭没那么高更换频率。
大家在“新势力”盛宴里争相举杯,最终喝醉的还不是那些不懂真相、只想图便宜的新用户?不少人一辆新发布的纯电动才拿手里,转头新热款又推,搞得你当年买的立马落伍成了“旧时代的产物”。
当然也有人说,这些爆单就是中国品牌崛起、科技自信的象征。没错,但想象一下,如果这个行业仅靠短期价格战和促销就能长盛不衰,还要啥研发、还养啥团队?拼来拼去,大家都拼命填补优惠让利的坑,最后还有多少利润留给创新?
很多“聪明消费者”以为自己永远淘到最划算,其实到最后,真正赚到便宜的,大多是能跟随行业红利、屯在高点顺势出手的资本。
我不反对新势力爆单。中国市场应该给勇敢创新的玩家机会,不然还是被欧洲日本美国老车厂称王。可我建议:买新能源车之前,多试几次,试试售后,看看口碑、查查保值率、看看几代以前的老款现在混得咋样――别一味迷信数据与排行。
再看零跑,自己说本周单日4663台、周订单14556台,创历史新高。你说喜不喜欢?当然喜欢。可零跑市场关注度一直没鸿蒙、小鹏高,这次冲到前头,背后是刚好赶上了年轻人换车热潮、新增补贴利好、而且老对手下半年新品发得慢,未必真就是自己实力碾压。
话说回来,现在爆单,十个品牌九个都在烧钱换市场,老百姓得了小便宜,厂商拿到高数据,最后留下一堆亏损报表。这事儿不新鲜,家电、互联网、手机都玩过这一套,轮到汽车只是迟早。
今年注定不是容易年头,谁都盯着新能源车这块增量蛋糕。说到底,未来剩下的王者,得有技术、能盈利、售后靠谱,还得能带动上游零部件和供应链一起赚钱,这才叫健康生态。
你说零跑、鸿蒙、小鹏,就真的能一骑绝尘?未必。你看不到的后台,还有一堆高手在摩拳擦掌。理想、问界、极氪、蔚来、智己,甚至合资大户、合并复活新品牌,都摩拳擦掌想着下一波翻盘。美国电动、德国老将,大概率还要凑热闹。
用户只要记住一句话:数据好看一阵,体验好才是真的好;价格惊喜一时,后续保值才叫安心。记住别只在风口上追热点,买车毕竟不是买裤衩,慎重永远没错。
所以,每当看到新势力们爆单疯抢资本关注,请多留个心眼。别因为一时哪家数据猛到飞起就直奔4S店掏腰包。多试试,问问用过的朋友,开过的同事,先搞清楚你到底需要啥――是牌面、是智能、是省钱、省油,还是未来靠谱的售后服务?因为,别人再牛的“爆单”,也替你负不了个人决策的代价。
最后,祝愿国产新势力真正活得长久,卷出自家味道,别流于表面繁荣。只要还有能力、还肯创新,订单哪天想不火都难。但真要想活得久,靠的不只是这一阵15K、13K的爆量,而是“十年如一日稳稳好口碑”。
说说你身边最近想换车的,是怎么做决定的?你觉得数据重要,还是体验最重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