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先付款后提车,行业规则受挑战

小米汽车"先付款后提车"引争议,行业规则面临考验

近日,不少预订小米汽车的车主反映,在车辆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被要求提前支付全款,否则面临订单取消、定金不退的风险。这一做法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讨论和质疑。

按照行业惯例,汽车交易通常遵循"验车后付款"的原则。消费者在看到实车、确认无误后才完成终支付。然而,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却规定,车企可根据生产或销售情况随时通知用户支付尾款,用户需在7天内完成支付,否则将视为违约,已付定金不予退还。

这种"先付款后提车"的模式与传统汽车消费习惯相悖。特斯拉、理想等主流新能源品牌均是在车辆到达交付中心后才通知消费者支付尾款。相比之下,小米的做法让消费者在未见到实车的情况下就要承担全部资金风险。

小米汽车先付款后提车,行业规则受挑战-有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的规定。小米汽车的单方面催款条款,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值得商榷。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可能与车企资金压力有关。在产能爬坡阶段,提前回笼资金有助于缓解现金流压力。但将消费者资金作为"无息贷款"的做法,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车主反映签约时销售人员曾承诺"提车时验车付款",与合同条款存在差异。这种承诺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也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小米汽车先付款后提车,行业规则受挑战-有驾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仔细阅读购车合同条款,保留好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记录。如遇强制要求提前付款的情况,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企业不应以牺牲消费者权益为代价。只有在尊重消费者、保障权益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市场的长久认可。

#汽车行业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