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下雨天,开车就成了不少人的烦心事。
平时宽敞明亮的马路,被雨水一浇,仿佛换了个模样,视线变得模糊,地面也滑溜溜的,总感觉车子不那么听使唤了。
很多人都觉得,雨天事故多,主要是因为路况差,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出在咱们驾驶员自己的一些习惯和细节上。
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疏忽,在雨天这种特殊环境下就可能被放大,成为安全隐患。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雨天开车那些事儿,把一些老司机们心照不宣的经验摆到台面上来,让大家都能明明白白,安安全全地把车开回家。
首先,咱们得从出门前说起。
很多人习惯了抓起车钥匙就走,但雨天不行,得多一道“工序”。
这道工序花不了你五分钟,却能避免你在半路上抓瞎。
第一件要紧事,就是检查雨刮器。
这东西就跟咱们的眼睫毛一样,平时没感觉,真到挡风遮雨的时候,才知道它多重要。
你可以先喷点玻璃水,让雨刮器刮几下看看效果。
如果刮过去之后,玻璃上是一片清晰,那没问题。
但如果留下一道道水痕,或者刮的时候一跳一跳地还发出“咯吱”的怪声,那就说明雨刮器的胶条已经老化变硬了,别将就,赶紧换。
现在换一副雨刮器很方便,成本也不高,几十块钱就能搞定,跟一杯咖啡差不多价钱,但它换来的是清晰的视野,关键时刻能让你早零点几秒发现危险,这笔账绝对划算。
第二件事,是关于轮胎的。
很多人都知道胎压要标准,但雨天有个小窍门,就是可以适当把胎压放低一点点,大概比标准值低个0.1到0.2个单位就行。
比如说,你的车标准胎压是2.5,那雨天调到2.3或者2.4就比较合适。
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就像咱们人走路,脚掌完全踩在地上,肯定比踮着脚尖走路稳当。
胎压低一点,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就大了一圈,抓地力自然就更强,在湿滑的路面上能更好地“扒住”地面,不容易打滑。
出门前还有个小细节容易被忽略,就是清理排水孔。
咱们的车子其实设计了很多排水的小孔,最常见的就在前挡风玻璃下面、天窗边上还有车门底部。
这些地方平时容易被树叶、泥沙给堵住。
晴天看不出问题,一到大雨天,雨水排不出去,就会顺着缝隙往车里渗,轻则把脚垫弄得湿漉漉,时间长了发霉有异味,重则可能损坏车内的电子线路,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有空的时候,找根细铁丝或者小刷子,把这些小孔都捅一捅,疏通一下,保证排水顺畅,预防“车内看海”。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咱们就可以上路了。
车子启动的瞬间,是雨天第一个考验。
因为路面有水,轮胎和地面之间就像隔了一层油,摩擦力大大降低。
这时候你要是还像平时那样一脚油门下去,车轮很容易就“原地刨坑”,发出“吱吱”的空转声,车子却不往前走,甚至还会往旁边甩一下,非常危险。
如果是手动挡的车,建议用二挡起步,然后非常缓慢地抬离合器,让动力温柔地传递到车轮上。
如果是自动挡的车,就更简单了,挂上D挡后,先别踩油门,松开刹车让车子靠怠速自己“溜达”一小步,等车轮稳定转动起来了,再轻柔地、一点一点地把油门加上去。
起步之后,最好找个空旷安全的地方,先轻轻点一脚刹车,感受一下刹车距离的变化。
你会明显感觉到,车子停下来需要比平时更长的距离,提前做到心里有数,这一整天的驾驶都会更从容。
说完了起步,路上最头疼的就是看不清的问题。
雨水、雾气,内外夹击,让开车变成了一项挑战。
这时候,灯光和除雾就成了你的“透视眼”。
雨天开灯,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你看清路,而是为了让别人,尤其是后方的车辆,能在大雨中清晰地看见你。
雨不大时,开近光灯和示廓灯就够了。
雨要是下得特别大,能见度很低的时候,就必须把前、后雾灯都打开。
雾灯的光线穿透力特别强,就是为这种天气设计的。
但千万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开远光灯,雨水会把远光灯的光线反射回来,在你眼前形成一片白茫茫的光幕,反而让你什么都看不见。
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不要用双闪灯(也就是危险报警闪光灯)来代替雾灯,双闪灯的信号是“车辆故障或紧急情况”,你在行车中打开它,会让后车司机非常困惑,搞不清你到底是要变道还是停车,极易造成误判。
至于车窗起雾,其实也很好解决。
前挡风玻璃起雾,最快的方法就是打开空调,按下AC制冷键,然后把风向调到吹玻璃的那个模式,空调的除湿功能会在半分钟内把雾气吹得干干净净。
别心疼那点油,视线安全是第一位的。
如果是两侧的玻璃起雾,除了用空调吹,还可以把车窗降下来一两厘米,让车内外的空气产生对流,雾气很快也就散了。
此外,还有一个影响视线的隐形杀手叫“油膜”,就是长期附着在玻璃上的汽车尾气、油污等,平时不明显,雨刮一刮就花成一片。
用专门的油膜去除剂处理一下,效果立竿见见影。
在路上行驶,保持安全距离是老生常谈,但在雨天,这个距离必须加倍。
因为路面湿滑,刹车距离会比晴天长很多。
平时我们说保持三秒的跟车距离,雨天你最好拉开到四秒、五秒甚至更长。
怎么判断呢?
你可以找一个路边的参照物,比如一棵树或者一个路牌,等前车的车尾经过那个参照物时,你开始在心里默数“一、二、三、四”,如果数到四之后你的车头才到那个位置,那这个距离就相对安全。
尤其要小心那些大货车、大公交车,离它们远一点。
它们巨大的轮子卷起来的水花,就像一道瀑布,能瞬间把你的挡风玻璃糊住,让你短暂“失明”,非常危险。
遇到积水路段,千万别逞能,先停下来观察一下,看看别的车是怎么过去的,水有多深。
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如果水深已经超过轮胎的一半了,就别冒险了,发动机一旦进水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确定能过,就挂上低速挡,稳住油门,匀速一次性通过,中途千万不要停车或急加速。
过弯道和处理车辆打滑,是雨天驾驶技术的集中体现。
雨天过弯,一定要在进弯之前就把速度降下来,然后慢打方向盘,动作要比平时柔和得多。
出弯之后,再缓缓加油。
万一车子真的打滑了,最忌讳的就是惊慌失措,猛踩刹车、乱打方向。
如果是感觉车头不听使唤,想转弯却一个劲往前冲,这叫前轮打滑,你要做的就是立刻松开油门,别踩刹车,等车轮重新抓住地面了再修正方向。
如果是感觉车屁股往一边甩,这叫后轮打滑,你需要做的操作可能有点反直觉:车尾往哪边甩,你就顺着那个方向轻轻地、快速地打一点方向盘,把它“推”回来,等车身正了,再迅速回正方向。
最后,说一个我们谁都不希望遇到但必须知道的情况:万一车辆被困在深水里。
如果水位已经淹过了车门,水压会导致车门很难打开,这时候你有非常宝贵的逃生时间。
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解锁所有车门,并拉起车内的机械锁销,防止电路进水后失灵。
如果车门打不开,别再浪费力气,立即用安全锤或者专门的破窗器,去砸侧窗玻璃的四个角,那是最脆弱的地方,很容易就能砸碎。
别指望用头枕去砸,很多车型的头枕根本拔不下来,就算拔下来也不好发力。
从车里出来后,尽快往高处走,远离车辆和积水区域,因为水里可能有漏电的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