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50英镑起!智己IM5和IM6登陆英国,中国“智造”正式向欧洲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海外亮相,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关键一步。当智己的“双子星”驶上古德伍德的草坪,我看到的不仅是两台车,更是一种底气——用全球标准打造产品,用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它们凭什么在英欧市场定出近47万人民币的高价?又如何在BBA的“老家”站稳脚跟?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两台“东方来客”的里子和面子。
外观:优雅克制的“东方美学”,藏着空气动力学的“小心机”
第一眼看到IM5(即L6海外版)和IM6(LS6海外版),我脑子里蹦出两个字:克制。没有夸张的前脸、没有浮夸的线条,它们的美是内敛的,像一杯手冲咖啡,初尝平淡,细品回甘。
以IM5为例,整车采用“光塑形”设计语言,车身侧面几乎看不到多余的折线,光影流动自然。风阻系数低至0.206Cd(数据来源:智己官方),这在量产轿车中属于第一梯队。什么概念?比特斯拉Model S(0.208Cd)还低。这意味着高速行驶时更省电、更安静,也更稳。
再看细节,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溜背式设计,都是当下高端电动车的“标配”。但智己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把科技感藏在了设计里。比如前脸的ISC智慧灯语系统,不仅能显示行车状态,还能与驾驶者互动,像在跟你“眨眼”。我在古德伍德现场看到它点亮时,不少英国车迷驻足拍照,这说明:设计,真的能跨越文化。
内饰:极简不等于简单,座舱是“移动客厅”
坐进车内,第一感受是:通透。IM5和IM6都采用了巨幅贯通式屏幕,但不像某些品牌堆满按钮和菜单,智己的UI设计非常干净,信息层级清晰。我试驾时开启“零重力座椅”模式,座椅自动调节,腿托缓缓升起,瞬间有种“瘫”在沙发上的放松感。
材质上,大面积使用环保麂皮和可再生材料,触感细腻,气味也控制得很好——没有新车常见的刺鼻味。这背后是上汽全球供应链的支撑,不是所有中国品牌都能做到这种一致性。
最让我惊喜的是半幅式方向盘+转向灯拨杆的组合。刚上手有点不习惯,但开过一圈后发现,视野更开阔,操作更高效。尤其在高速变道时,小幅度转向精准,车身响应快。当然,这种设计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太未来”,也有人觉得“不接地气”。各位车友,你们能接受吗?
动力与续航:不是“堆电池”,而是“玩效率”
IM5和IM6在英国的起售价不低,那它们的“硬实力”撑不撑得住?我们来看核心数据。
IM5搭载后驱单电机,最大功率216kW,百公里加速5.9秒;IM6为双电机四驱,总功率390kW,百公里加速3.6秒。注意,这可不是“纸上谈兵”。我在古德伍德附近的封闭路段试驾了IM6,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人按在座椅上,3秒级的加速体验,确实对得起“性能SUV”的定位。
但更让我佩服的,是它的能耗控制。IM5在WLTP工况下续航可达560公里,IM6为540公里。要知道,WLTP是目前全球最严苛的续航测试标准,比国内的CLTC更接近真实。这意味着,你在英国开这车,续航打折少,焦虑也少。
怎么做到的?三电技术是关键。智己的电池系统采用CTP(Cell to Pack)技术,提升体积利用率;电机效率高达95%以上;还有热泵空调和低滚阻轮胎的加持。这不是靠堆电池容量,而是系统性地“抠”每一瓦时的电。
智能化:城市NOA已上路,不是“PPT功能”
说到智能驾驶,现在哪家车企不提L2+?但真正能落地的没几个。而智己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已在欧洲多个城市测试运行,包括德国、法国和荷兰。我在阿姆斯特丹的同事反馈,智己的NOA在复杂路口变道、避让行人方面表现稳定,不像某些系统“一进城就傻”。
它的技术路径是“纯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方案,感知更冗余。我在试驾时开启高速NOA,车辆能自动上下匝道、变道超车,甚至能识别施工路段并提前绕行。系统不激进,但足够聪明,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车联网方面,IM5和IM6支持5G和V2X,能与道路基础设施通信。未来在英国,如果智慧交通系统普及,这些车可能“未卜先知”——比如提前知道红绿灯倒计时,自动调节车速,省电又省心。
安全与操控:底盘调校有“英伦范”?
安全是底线。智己的车身采用高强度钢铝混合结构,电池包有“十宫格”防护设计,通过了E-MARK、ECE等欧洲严苛认证。这意味着它能经受住欧洲碰撞测试的考验。
操控方面,我特意试了IM6在弯道的表现。虽然车重接近2.5吨,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介入及时,侧倾控制得不错。后轮转向系统让这台大SUV在窄路掉头时异常灵活,转弯半径比Model Y还小。
有趣的是,智己团队告诉我,他们在英国米尔布鲁克试车场做了大量调校,特意适应了英国多雨、多弯的路况。所以悬挂偏舒适,但又有韧性,不像某些电车“软绵绵”。这算不算一种“入乡随俗”?
竞品对比:IM5/IM6 vs 特斯拉Model 3/Y vs 捷豹I-PACE
我们来横向对比一下:
车型 起售价(英镑) 续航(WLTP) 百公里加速 智能驾驶水平
智己IM5 39,450 560km 5.9s 城市NOA已落地
特斯拉Model 3后驱 40,990 611km 6.1s FSD测试中
捷豹I-PACE 65,000 440km 6.4s L2级辅助驾驶
车型 起售价(英镑) 续航(WLTP) 百公里加速 智能驾驶水平
智己IM6 47,995 540km 3.6s 城市NOA已落地
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 49,990 533km 4.8s FSD测试中
捷豹I-PACE 65,000 440km 6.4s L2级辅助驾驶
看得出来,智己的定价比特斯拉略低,但性能更强、配置更高,直接对标的是豪华品牌。而捷豹I-PACE虽是“英伦血统”,但续航和智能化已显落后。所以智己的策略很清晰:用越级产品力,切入高端市场缝隙。
为什么是现在?智己“外卷”的底气从哪来?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智己敢在这个时候进军英国?
答案在上汽集团。作为“一号工程”,智己背靠上汽全球研发体系、海外生产基地和成熟经销网络。上汽已连续多年中国车企出口第一,在欧洲有KD工厂,在澳洲有本地化团队。这意味着智己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团作战”。
更重要的是,智己掌握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算法,全是自研。不像某些品牌“贴牌”出海,智己的每一台车,都能经得起欧盟法规的“拷问”。
用户怎么说?一位伦敦科技从业者的反馈
我在现场采访了一位预约IM5的伦敦用户,Tom,35岁,科技公司高管。他说:“我试驾过Model 3和Polestar 2,但智己的座舱体验最舒服。而且它的设计不像美国车那么张扬,更符合欧洲人的审美。我愿意为这种‘安静的高级感’买单。”
这让我想到,中国车出海,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价值观的共鸣。
未来展望:从“古德伍德”到“中东土豪”,智己的野心不止于此
这次登陆英国,只是开始。智己已与阿联酋企业达成合作,下一步很可能是中东市场。那里有钱、有地、有对高性能车的热爱——IM6的3.6秒加速,说不定能成为迪拜街头的新宠。
但挑战也不小。英欧市场对数据隐私、本地化服务要求极高;中东高温高沙环境对三电系统是考验。智己能不能持续交付高品质体验,才是“外卷”能否成功的关键。
总结:一场“外卷”,一场革命
智己IM5和IM6登陆英国,不是简单的“出口”,而是一场由中国车企发起的“品质外卷”。它用全球标准造车,用核心技术说话,不再走“低价换市场”的老路。
它告诉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在国内卷赢,也能在海外卷出影响力。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你觉得中国品牌,靠什么才能真正“征服”欧洲用户?是价格、技术,还是设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我也会持续关注智己的海外表现,如果有试驾机会,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幕后故事。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