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厂的灯光下,李想端着酒杯走向一群身穿工装的汉子。这些卡车司机刚卸下满载的理想i8新车,餐桌上热气蒸腾。“之前测试让乘龙用户不开心”,李想举杯面向开乘龙卡车的师傅:“有冒失,但无意冒犯。”玻璃杯相碰的脆响中,他补了句调侃:“咱们碰一杯,现实中就不碰了,安全永远第一。”
这场精心设计的饭局,浇灭了一场燃烧二十天的舆论大火。
一石千浪
时间倒回7月29日。理想i8发布会大屏幕播放的碰撞视频里,重约2.6吨的i8以100km/h相对速度撞向8吨东风乘龙卡车。卡车瞬间四轮离地,驾驶室与货箱撕裂分离,而i8仅车头受损。理想宣称此为第三方测试,卡车是“随机购买的二手移动壁障”。
东风柳汽工程师当场反击:“急刹车都不该脱落!”
7月31日,东风柳汽发布严正声明,直指理想“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贬低品牌形象”。乘龙卡车的抖音账号更以“被摆了一道”引爆27.7万浏览量。
流量攻防战
理想防守:8月3日,理想与中国汽研相继发声,强调测试“仅验证i8被动安全”,卡车仅作“移动壁障”使用。
乘龙反攻:连续发布“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等系列海报,单周涨粉超10万。
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高喊“支持李想开i8和乘龙董事长开卡车对撞”。
幕后调停
僵局在8月6日被一份三方联合声明打破。中汽协秘密介入协调,促成理想、中国汽研向东风柳汽致歉。声明中一句“杜绝贬损性对比”直指行业潜规则——权威碰撞测试历来按车型分级,避免跨级较量。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专家纪雪洪点破核心:“测试方式引发过度营销质疑。”
一杯酒背后的商业现实
李想选在8月18日设宴,恰逢理想i8全国发运启动。他举杯时特别强调:“卡车是连接理想与用户的血管。”数据揭示这份依赖的沉重:4万卡车司机、日均3000台次运输量、4亿公里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一万圈。若真与商用车企交恶,常州工厂的流水线将陷入瘫痪。
更深层的压力来自业绩。理想7月交付量同比暴跌39.74%,全年目标已从70万辆砍至64万辆。i8被李想寄予厚望,称之为“青春版MEGA”,价格直降20万,计划在国庆前交付超8000台。当李想豪言“i8无对手”时,他更需要卡车司机而非碰撞对手。
风波渐息,行业反思未止。某豪华品牌高管私下直言:“脱离标准测试条件的数据对比毫无价值。”中国汽研在联合声明中承诺“坚守科学、客观、中立”,暴露出第三方机构在商业合作中的角色尴尬。
卡车车灯划破夜色,满载的理想i8即将驶向公路。而李想手中的酒杯,暂时浇灭了这场由钢铁碰撞燃起的硝烟。当企业追逐技术话语权时,商业伦理的边界考验才真正开始——良性竞争的考场里,从来容不下“自定义规则”的侥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