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你勇气,一瓶汽水敢卖十几块,难道喝完能变身超人?
街头巷尾的汽水,小时候凑个两块钱能喝到一瓶,现在把脸一抬,货架上的北冰洋、天府可乐、汉口二厂,全都改头换面变得“高大上”,瓶身设计精致得像能拿去当艺术展品,价格更是一飞冲天。就算你咬咬牙,掏了十几块买下一瓶,喝下去也不是美好回忆,而是心一紧,钱包嘴一瘪。真是喝水伤心,掏钱伤胃。事情咋就演变到这一步?有谁想过,在一个可口可乐能卖三四块,国产汽水竟然敢跟着飙到五六块,甚至十块的价位,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
国产汽水这坎坷的路,真不是“民族情怀”一句就能带过去。那还得往回翻一翻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产汽水的地盘那叫大得没边。北冰洋、山海关、天府可乐、正广和、八王寺、汉口二厂、崂山……反正哪个饮料厂出汽水,都是中国娃娃的集体童年。那个年代流行一句话,“改革春风吹满地,全国饮料都带气”,意思就是,大家一瓶一瓶猛灌,爽得很。但从1979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为什么?因为外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扎堆进场了。
这俩洋品牌,谁跟你玩感情?人家直接砸钱。第一步,可口可乐花了100万美元造工厂,还追加20万美元广告,瓶子还没落地,就先把市场拿下。国产汽水这边,不少工厂为了自保,选择跟“两乐”合资,拿点人家的技术资金。可没想到,这一头扎进去了,自己连产能、渠道都让出去了,结果合资不合心,最后自家饮料连个角落都找不到。到90年代末,谁在货架上还能见到那些老牌汽水?都是两乐通吃了。
这仗真不赖谁懒,明明就是被按地摩擦后没了活路。等到国产汽水重新爬起来,发现市面基本都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霸占了,连价格都成了铁律。三块钱左右才叫“合理”,超过五块就是“抢钱”。国产汽水为啥硬着头皮涨价?不是因为自信满满,而是连固定供应链都得自己搭建。这么说吧,运输、铺货、广告到人工,哪一样都少不了钱。产能不大,没法实行规模化,结果只能高价维持,不然就直接灭亡。
有人疑惑:“你情怀讲得天花乱坠,可乐还是便宜,凭啥买你贵的?”这问题其实扎心。说白了,国产汽水现在是“贵点能活着,便宜点就得死”。消费者想省钱,厂商想活命,谁也不想做那冤大头。可问题也藏着个死结——情怀吃一口有用,吃三次谁都犯腻。你觉得北冰洋、天府可乐回忆满满,可回头还是觉得花五六块买一口小时候的味道,不如三块钱买一瓶可口可乐来得痛快实在。
再看大窑汽水,人家算是杀出了一条新路。“解腻神药”这定位,专供饭局大瓶灌装,还主打高糖和玻璃瓶质感,偏偏就是这路子2024年能冲到全国有糖汽水市场第三名。让很多人自问:是不是拼场景、拼新鲜才是国产汽水的翻盘钥匙?可怕就怕,大窑这路不是谁都能走——特例当成通例,结果都等着喝西北风。
国产汽水困在原地的症结,往往不是味道,也不是包装,而是护城河没修好。可口可乐的招数简单粗暴,把生产、灌装、销售通通外包,自己盯紧原液和品牌,剩下交给巨头打杂。这种效率,谁都难以跟上。说到底,消费者认可的是便宜又好喝,还能拿出来装个小清新。国产汽水如果硬拼价格和情怀,哪有机会跟人家分胜负?
更要命的是,饮料市场这几年新赛道层出不穷。东方树叶、元气森林、茶饮、果汁,全都盯着那口碳酸饮料的最后一颗糖,国产汽水的地盘一天天缩,情怀能撑多久?没有产品创新,没有成本优势,没有自信亮牌,哪一个都能把你打回原形。真正牛的国货,从来不是价格吓人,而是物有所值。你说自己撑得起贵价,是不是得有点技术和味道摆在明面上?要么升级供应链,联合生产压低成本,要么主推独家口味和健康成分,要不再学学年轻人喜欢啥,别一直活在八十年代的自我陶醉里。
有些网友在评论:“支持国产汽水,能不能别消费大家热情了?”厂家应当听进去——国货如果总拿情怀要价,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谁也不欠你个高价“保护费”,喝不值的钱,谁也不心甘。
未来几年,国产汽水迎来的不是祝福,而是大考。窗口期定格五年,这期间要是不彻底变身,不主动出击,等来的结果就只能被新一波饮料潮再次清场。价格不只是数字,背后拼的是劲头和诚意。谁还记得小时候的那口汽水,关键是当下喝得值不值。你卖得贵,得给点儿能打动人的理由,不然顾客只当你是耍花样。
所以问题来了,是大家真的买不起汽水,还是国产汽水做得不配这个价?此时你要点评一二,有没有好主意?愿国产汽水不仅嘴上讲国货,行动上也该敢拼实在,把喝汽水的快乐还给大众,别再让怀旧变成钱包的伤痛。喝到最后,惦记的是那口味道还是那份感情,你怎么看?来聊聊你舍得买的国产汽水,都值不值那几块钱?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