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

暴跌316亿日元后,扬言要对中国“下狠手”的马自达,如今真的翻盘了吗?

2020财年,马自达全球净亏损316亿日元,中国市场从巅峰的年销近10万辆,一路滑落到2024年全年仅8.17万辆,2025年上半年中国销量约4万辆,同比再降24%。更扎心的是,6月CX-50销量仅445辆,7月更是跌到277辆——这还是那个曾以“人马一体”操控感圈粉无数的马自达吗?我开着刚上市的马自达EZ-6在城市环路和山路跑了一圈,试图从方向盘的反馈、座椅的包裹、电门的响应里,找寻这家百年车企的挣扎与希望。

从“操控偏执狂”到“电动求生者”:马自达的转身有多痛?

马自达的基因,写在每一台车的底盘调校里。早年的马自达6,后轮随动转向+前双叉臂悬挂,过弯时车尾的“听话”程度,让我至今记得那种“车是身体延伸”的快感。创驰蓝天发动机的高压缩比带来的线性输出,配上6AT变速箱的精准降挡,简直是驾驶者的“灵魂伴侣”。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可如今,燃油车市场被新能源挤压,马自达却还在坚持“价值销售”,不愿大幅降价。结果?昂克赛拉月销从1.5万跌到3000辆,阿特兹、CX-4靠5-6万优惠续命。这不是“高冷”,是“被动”。

直到2023年,新款昂克赛拉直接降价3万,CX-50起售价压过同级日系——马自达终于“下狠手”了。但这不是胜利,是求生。我试驾时问销售:“这价格,你们还赚钱吗?”他苦笑:“先活下来再说。”

马自达EZ-6:借力长安,是妥协还是智慧?

2024年底,马自达推出首款纯电轿车EZ-6,2025年又推出EZ-60 SUV。这两款车,不再“纯血统”——它们基于长安的EPA混动平台打造,三电系统、智能化架构,大量依赖长安的技术支持。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我开上EZ-6的第一感觉:方向盘变轻了,但转向精度还在。底盘依然是马自达式的紧致,过减速带时悬挂的回弹干脆利落,不像某些电车“软绵绵”。可当你深踩电门,动力输出虽猛,却少了燃油车那种“引擎嘶吼”的参与感。

内饰上,14.6英寸中控屏+高通8155芯片,流畅度不错,语音识别也快。但车机UI设计还是“日系风”——功能分区不够直观,菜单层级多。我问同行的马自达老车主:“这还是你记忆里的马自达吗?”他摇头:“像,又不像。像的是底盘,不像的是这‘大脑’。”

真实用户怎么说?“情怀买不起,现实太骨感”

我在马自达车主群里潜水,一位开了6年阿特兹的老哥说:“当年26万买马6,觉得值。现在让我花15万买台电车,我宁愿看比亚迪或深蓝。”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另一位刚提EZ-6的车主则说:“订车时说10月交付,结果拖到2025年6月才提。预订超3.3万,但交付慢,粉丝耐心都耗光了。”这让我想起特斯拉早期的产能地狱——马自达这次,是重蹈覆辙?

还有用户吐槽:“CX-50优惠6万,可隔壁丰田bZ4X降8万,还送终身质保。你说我选谁?”

横向对比:马自达的“慢”,在卷王时代有多致命?

我们拿马自达EZ-6、比亚迪海豹、吉利深蓝SL03做个对比: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项目 马自达EZ-6 比亚迪海豹DM-i 吉利深蓝SL03

起售价 约14.98万 14.98万 14.59万

续航(CLTC) 纯电700km 纯电121km(混动) 纯电705km

智能座舱 高通8155,但UI老旧 DiLink系统,生态丰富 全栈自研,语音识别强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操控调校 底盘紧致,转向精准 舒适取向,偏家用 运动调校,接近马自达

数据上看,EZ-6并不差,但赢面在哪?

比亚迪有三电技术+成本控制,吉利有年轻化设计+智能化迭代快。而马自达,只剩“操控”这张牌。可问题是,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消费者更关心“智能座舱能不能刷剧”“辅助驾驶能不能自动泊车”,而不是“过弯时后轮有没有随动”。

为什么美国销量涨,中国却崩了?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有趣的是,马自达在美国市场2025年销量大涨,CX-5、CX-90卖得风生水起。而在中国,墨西哥市场销量都快反超中国。

为什么?社长说得很明白:2030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超50%,美国才10%。马自达的燃油车优势,在美国吃香,在中国却成了“落后产能”。

我朋友在美国开CX-5,说:“那边高速多,油车省心,马自达开起来有质感。”可在中国,一线城市限牌、充电方便、智能车成主流,马自达的“质感”显得“不合时宜”。

转型之路:是翻身,还是饮鸩止渴?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马自达宣布“产品3.0、用户体验3.0、数字化3.0”,中国团队搬到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和长安深度合作。计划到2027年,每年至少推一款新能源车,还要出口海外。

听起来很美,但现实骨感。2025年6月,长安马自达销量数据直接“失踪”,业内猜测是销量太低,不愿公布。管理层六年四换帅,营销混乱,“阴阳销量”争议不断——这哪是“下狠手”,简直是“自乱阵脚”。

我试驾完EZ-6,问自己:如果我是消费者,会为这份“操控执念”买单吗?说实话,我会犹豫。不是不爱马自达,而是比亚迪、吉利、小鹏们,把“智能+舒适+性能”都做到了80分,而马自达只在“操控”上拿了95分,其他科目勉强及格。

未来会怎样?退出中国,还是绝地反击?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马自达的困境,是所有传统合资品牌的缩影:技术转型慢、本土化迟、决策僵化。它曾靠“转子发动机”惊艳世界,靠“魂动设计”俘获人心,可如今,2025财年上半年中国销量仅3.4万辆,全球占比不足7%。

它还有机会吗?也许有。如果EZ-60 SUV能解决交付慢、车机卡的问题,如果后续车型能真正融合长安的智能化+马自达的操控,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

但时间不等人。2025年7月,CX-50销量仅277辆,同比降50.8%——这已经不是“下滑”,是“断崖”。

结语:马自达,你还值得等吗?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我依然欣赏马自达对驾驶乐趣的坚持。在满街“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它像一个不肯低头的老匠人。可汽车不是艺术品,是消费品。消费者要的,不只是“人马一体”,还有“智能无忧”“充电方便”“价格实在”。

马自达的“狠手”,是降价,是推电车,是搬团队,是换战略。可这些动作,来得太晚,执行太慢。

它会退出中国吗?暂无相关数据。但它若再不提速,恐怕连“挣扎”的资格都要失去。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你会因为“操控好”而选择马自达吗?

如果EZ-6卖15万,你会考虑它,还是比亚迪海豹?

传统车企转型,到底该坚持自我,还是迎合市场?

暴跌316亿后!宣称对中国出重拳的马自达,现状如何?-有驾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是老司机我,一个爱开车、爱思考、也爱说实话的车评人。有问题,我会一一回复。下次试驾,咱们路上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