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十万级小车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新能源格局迎来重塑时刻

有这么个事儿,最近电动车圈里有点“虎”,说的是MG4这辆看起来亲民的小汽车,居然要上半固态电池了,据说很快就能开到路上去,你信吗?

这消息不光是坊间传言,工信部公告都拍板了,说MG4即将推出装配苏州清陶半固态电池的新版本,电池容量高达70度,你要知道同级别纯电A级小车一般顶多六十来度,MG4这波直接把纯电小车的电池搬到了B级、甚至C级那么大,这么玩下去,市面上的同级车,看见MG4估计都得“emo”一下。

再说,这个消息不是第一次炸锅,上汽智己L6光年版其实前一阵子就用上了133度电的半固态电池包,不过那玩意还处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说好听一点是技术探索,说直白点就是暂未上架售卖,让电池发烧友和钱袋子都等得望眼欲穿。结果MG4这么个十万级的小车,居然真刀实枪把半固态电池搞上车了,这下谁还敢说国产电池不懂创新?

但你别以为蔚来广汽这些品牌就全是噱头,蔚来当年宣布150度电的半固态电池,续航说能干到挣钱版1000公里——是的,就是一天到晚不用充电,你说得出它好处来,可惜,目前蔚来也没能量产这条王炸,连买都买不到。“真固态”电池这词听起来贼高端,但业内都心知肚明,其实就是新能源市场卷得厉害时,各家拼着发点消息抢风头而已,说是“真”,可能只是比“半”又靠前了一步,离完全落地还有段距离。MG4这次可不一样,工信部公告明明白白挂上去了,真打算卖货了,就是要搞事儿。

说到半固态,纯粹从能量密度划分来说,有个饭圈“三兄弟”:半固态电池一般干到350Wh/kg+,准固态努力冲400Wh/kg+,全固态直接上500Wh/kg+玻璃天花板,这里面难度可不是叠加的,是倍增的。不瞒你说,有专家讲,半固态创新算是“0到1”,准固态甚至全固态,基本是“0到100”,啥意思?这不只是家门口多爬几层楼,是直接坐电梯到天台。

有人琢磨了下技术门槛,看上汽智己L6已经可以自己装133度电的半固态电池包,说明国产品牌电池水平早就不是水货了。可惜L6顶配价格从30万加起步,半固态电池搞上去必然又得加钱。所以MG4如果是70度半固态电池包,再参考市面类似电池量的小鹏MONA M03、秦PLUS EV那些,差不多十三四万就能拿下。别管参数怎么PK,MG4都已经在电池技术和续航上“降维打击”,把性价比抓得死死的,同级车做梦都没法追。

但话又说回来,新能源车这行业变脸比变天快,上头几家公司看着风头正劲,谁敢说地位稳了?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巨头,风吹草动都能拉响警报,市场变化太快,谁能刚好踩中用户需求,谁就能站住头把交椅。电池才是真正的内卷赛道,加了半固态电池的MG4就像一把利刃,砍向新能源车企的既有格局,好戏刚刚开始。

技术层面你看得懂吗?其实也是个“农夫与蛇”故事,半固态电池对比以前的液态电池,能量密度就是“装得多,跑得远”,而且比体积也小,车子更轻盈。别的好处还有,安全性大幅提升,电池更难自燃,谁家不是怕出安全事故?现在半固态就是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转站,过渡期的产物而已,终极目标还是搞全固态电池,把续航和充电速度一起拉满。

MG4十万级小车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新能源格局迎来重塑时刻-有驾

你要说国内电池企业都被技术天花板卡住了,其实也不是。就拿清陶能源来说,人家一年前就开发到430Wh/kg的全固态叠片电池了。卫蓝新能源也有420到600Wh/kg的电池亮相,中科派思更夸张,动力电池能搞到705Wh/kg,听着就厉害到爆炸。丰田早在2014年就造出能量密度400Wh/kg的电池,那时候智能手机都还是小屏白板,丰田都已经在电池上押宝了。

MG4十万级小车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新能源格局迎来重塑时刻-有驾
MG4十万级小车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新能源格局迎来重塑时刻-有驾

今年,一堆大厂有点急了,纷纷画出固态电池量产的大饼。比亚迪发言人说三年后要让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上车,到2030年就能量产开卖。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已经能量密度飚到500Wh/kg,立志两年后全固态电池就能量产。上汽也不甘人后,“光启电池”要在后年落地,智己L6和MG4都能分一杯羹。长安那边年底就要亮相金钟罩全固态电池样车,说续航能做1500km—这都快等于一箱油了,还用担心充电桩不够?

国外车企其实看得明白,两年前就定好自己的日子,丰田、本田、日产这些老牌不约而同都卡到2027年,大家都是脚踩风火轮,拼命比谁先落地。其实说白了,全球电池领域的难关大家都遇上了,想在固态电池商业化这条路上没坑是不可能的。中国相关专利现在占35%,日韩占37%,三大阵营就此瓜分了整个蛋糕,掌控了绝大部分话语权。

问题在哪里?固态电池想要真正普及,最大障碍还是成本,现在造价高得离谱,产能又跟不上,谁都想把技术做成大路货,但现实不允许。谁更早攻克低成本商用关卡,谁就能抢最肥的蛋糕,也许下一个汽车产业的“苹果”或者“特斯拉”就是电池企业改姓了。

不过话说回来,MG4这波半固态电池上车实实在在推着行业走到新一轮风口,电池领域的“高能预警”已经拉响。你可能会问,全固态电池啥时候才进得了民用市场?这问题也刺激,全球企业都在抢这口气,目前真没谁敢拍胸脯保证明年就能普及,还有待官方发话。

半固态电池的实际优势远不止续航和体积。你看视频或测评都知道,这种新技术让纯电车的车重直接瘦身,用起来更灵巧,能实现更快的加速和操控。安全性大幅提高,也是很多消费者越来越在乎的核心。过去有些品牌电池容易“热失控”闹自燃,网上段子也调侃过“车买回来当烤箱”,现在半固态电池技术成熟起来,这种窘况基本可以告别。电池寿命也变得更长,用户能省下不少维修和更换的钱,环保压力小一点,对用户和企业也是双赢。

MG4十万级小车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新能源格局迎来重塑时刻-有驾

除了技术方面,用半固态电池还能直接把用户的选择面扩大。过去买电动车顾虑最多的不是配置和空间,而是跑得远不远、充电时间——这些问题要么靠技术碾压,要么只能忍着用快充。现在MG4这次直接把同级别续航规格提上来,同价位其他车只能感叹一句“这谁顶得住?”

MG4十万级小车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新能源格局迎来重塑时刻-有驾

当然,半固态电池说到底还是新技术,价格和维修成本能不能继续压低,还有待观察。等市场规模再翻几倍,大家都能用上,那才是真的“全民固态时代”。

但再想想行业结构,现在各大车企看似兵分几路,实则背后按着头卷的还是电池厂家。谁牢牢掌握技术命门,就像拍卖会上拿到金锤,主导行业涨跌。未来几年,电池领域的优胜者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全球汽车行业结构重排,说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其实一点不夸张。

你想象一下,技术升级带来生活体验的改变,就像智能手机从诺基亚时代突变到苹果4横空出世,两年不到,连路边大爷都在用触屏。汽车行业下一个巨变,指不定就是电池带动的。从“油老虎”一下变成“电精灵”,谁能够最早让用户实现“自由充电、无忧续航”,谁就成了风口收割机。

回头来讲MG4这个半固态电池版,真不是一句“技术突破”能说尽的。它像是在敲醒整个市场:电池技术下探到十万级的A级市场,不是在玩虚头巴脑的宣传,是直接砸出一记震撼弹。这个动作会让整个新能源行业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也可能成为行业加速升级的催化剂。到时候,连海外品牌都不得不重新排兵布阵,市场份额重新分蛋糕。

电池这块,说白了谁都能听明白它影响有多大。新技术落地,消费者真正受益,行业又步入下一轮进化。MG4半固态电池的上车,既是一次技术窗口的打开,也是一场市场格局的大洗牌。从“可能性”变成“人人可用”,这里面的故事还长着呢。

你怎么看MG4这次敢第一个吃“半固态”螃蟹?会不会让你对纯电车型有点心动?留言聊聊你的看法,也许你就踩中了行业风口。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