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测试神车诞生,领克10 EM-P,操控安全双巅峰

最近,车圈里聊得火热的一件事,主角是一台咱们中国品牌的新车——领克10 EM-P。

这台车干了件挺给国人长脸的事,它在一个叫“麋鹿测试”的极限挑战里,跑出了83.2公里每小时的好成绩。

这个成绩一出来,懂车的朋友都惊了,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不少价格贵得多的豪华品牌车型,可以说是稳稳地站在了第一梯队。

按理说,这应该是满堂喝彩的事,可没想到,网上却冒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有的人说,这车虽然跑得快,但底盘用料“不够意思”,特别是后悬架上还有铸铁件,不够高级。

麋鹿测试神车诞生,领克10 EM-P,操控安全双巅峰-有驾

这就让很多人犯迷糊了。

一边是实实在在的、堪称顶级的操控安全成绩,另一边却是对材料的质疑。

这到底是咱们的国产车用技术魔法弥补了硬件的“不足”,还是说有些朋友看车只看“配料表”,忘了尝尝“菜”本身的味道?

今天,咱们就当一回“汽车侦探”,用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领克10 EM-P的底盘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场关于操控和用料的争论,真相究竟是什么。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麋鹿测试”到底是个啥。

这名字听着挺文艺,但实际上是个非常严苛、甚至有点“恐怖”的测试。

您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您正开着车在路上跑,速度还不慢,大概八九十公里的时速,突然从路边窜出来一个障碍物,可能是真麋鹿,也可能是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者别的车。

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猛打方向盘躲开,可躲开之后不能就这么开到对向车道去,还得立刻再反打一把方向,回到自己原来的车道上。

整个过程,脚不能踩刹车,车子还不能失控、打转或者翻车。

这个测试,考验的就是一辆车在生死一瞬间的“求生本能”,它把一辆车的悬架支撑、车身稳定、轮胎抓地力以及电子稳定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智能程度,全都逼到了极限。

所以,麋鹿测试的通过速度越高,就代表这辆车在紧急避险时的能力越强,也就越安全。

领克10 EM-P能跑到83.2公里每小时,说明它的“求生本能”已经练到了家。

那么,这么厉害的成绩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得说到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现在的技术优势了。

文章里提到了几个关键点,咱们把它翻译成大白话。

一个是“P4异步电机10ms响应四驱”。

这听着复杂,其实说的是这台车前后都有电机,是四轮驱动的。

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控制动力的反应速度快得惊人,只需要10毫秒。

麋鹿测试神车诞生,领克10 EM-P,操控安全双巅峰-有驾

我们平时眨一下眼睛,大概需要100多毫秒,也就是说,在你眨眼的功夫里,这套四驱系统已经能做出十几次调整。

当前轮稍微有一点点要打滑的迹象,后轮的动力“唰”地一下就补上来了,整个过程快到驾驶员根本察觉不到,车身就已经被稳稳地控制住了。

这在以前的燃油车上是很难想象的,因为机械传动需要时间,而电的反应速度是近乎瞬时的。

另一个更厉害的,是它有一颗“聪明的大脑”,也就是所谓的“AI大模型动态扭矩分配”。

以前的电子稳定系统,大多是被动工作,就是等你车轮打滑了,它才赶紧介入来救车。

但现在领克这套系统是主动的、有预判性的。

它会根据你当前的车速、方向盘打的角度、油门踩的深浅,提前计算出接下来哪个轮子可能会抓不住地,然后提前调整四个轮子的动力输出。

比如,它预测到你拐这个急弯时,左后轮可能会有点“飘”,它就提前给这个轮子减少一点动力,同时给对角的右前轮增加一点动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帮你把车牢牢地按在路线上。

所以开起来会有一种“像在轨道上行驶”的稳定感。

这套软硬件的结合,才是它能取得优异麋鹿测试成绩的核心秘密,也是我们中国品牌在智能化和电控技术上实打实的进步。

好了,技术上的优势说完了,咱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争议最大的问题:后悬架用了铸铁件,是不是就代表“减配”和“不行”?

这个质疑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很多人脑子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铝合金代表着轻量化、高级、性能好;而铸铁代表着笨重、廉价、技术落后。

这个印象不能说全错,但在汽车底盘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里,这么简单地画等号就有点片面了。

我们先看领克10 EM-P做得好的地方,它的前悬架,用的是“纯铝合金双叉臂”。

这可是个实打实的高级货,连最挑剔的网友都说不出什么。

因为“双叉臂”结构本身就是偏向运动和操控的代名词,能让车轮在各种颠簸和转向中都尽可能地紧贴地面,抓地力特别好。

再加上用轻巧的铝合金来制造,可以减轻悬架的重量,让车轮的反应更快,操控更灵活。

可以说,在决定一台车转向手感的关键部位,领克给的是顶级配置。

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了后悬架上。

麋鹿测试神车诞生,领克10 EM-P,操控安全双巅峰-有驾

官方的说法是“增强版五连杆独立后悬架”,这本身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悬架结构,比很多同价位车用的“筷子悬架”(扭力梁非独立悬架)要复杂和高级得多。

但因为没有特别强调“纯铝合金”,就有人拿着放大镜去看,发现里面有些连接杆用的是铸铁材料,于是,“减配”的帽子就扣上来了。

但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首先,造车是个科学,不是简单的堆料比赛。

工程师在设计底盘时,考虑的是整体的平衡和性能。

前悬架追求轻巧灵活,用铝合金理所应当。

而后悬架除了要提供舒适性,还要承受驱动电机强大的动力输出,并且在车辆过弯时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某些关键的受力部件上,使用强度和刚性都极高的高强度钢或者韧性铸铁,在耐久性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上,可能比普通的铝合金更合适。

这就像一个士兵,头盔要轻便,但胸前的防弹插板必须用最坚固的材料,哪怕重一点,因为那是保命的地方。

工程师的选择,是基于无数次电脑模拟和实际测试得出的最优解,而不是为了宣传单上好看,搞一个“全铝”的噱头。

其次,我们不能脱离价格谈配置。

领克10 EM-P的定价在三十万以内,在这个价位,它已经全系标配了智能四驱、用于高级别智能驾驶的激光雷达,还有算力强大的英伟达芯片。

这些都是非常昂贵的“硬通货”。

在把成本花在这些刀刃上之后,后悬架没有给你用结构简单的低成本悬架,而是用了结构复杂的五连杆,这本身就已经很有诚意了。

放眼整个市场,在三十万这个价位,也确实找不到哪款车的后悬架是“纯铝合金”的。

如果真的要实现,那这台车的价格恐怕就要往四十万上靠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管网上怎么争论材料,83.2公里每小时的麋鹿测试成绩就摆在那里,这是对这套底盘系统最好的证明。

它告诉我们,这套“前铝后铁”组合的悬架,不仅没有拖后腿,反而和那套聪明的智能四驱系统完美地配合,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

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位大厨,不能只看他的锅是不是纯金的,而要看他做出来的菜好不好吃。

如果一套用了铸铁件的悬架能跑出世界顶级的安全成绩,那我们又何必去纠结那几块铁的“出身”呢?

这恰恰说明,领克的工程师们找到了一个性能、成本和安全之间的绝佳平衡点,把钱都花在了消费者能真正体验到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良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