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在后座睡着了,车窗竟然自己升起一小半,还把空调风调柔了。那一刻我真有点毛骨悚然,这车,好像比我还懂怎么照顾我儿子。
现在的汽车厂商都在谈智能,但多数时候感觉就像是把一个超大号的手机塞进了中控台,功能一堆,真用起来还是手忙脚乱。语音助手要么装傻,要么反应慢半拍,喊了半天让它开个窗,最后还是自己伸手更快。这种所谓的智能,更像是一种负担,你得去学习它,适应它,最后发现它还是个不怎么聪明的机器。
腾势N8L这东西有点不一样。它好像在尝试另一条路,不是让你去适应它,而是它来悄悄地读懂你。你上班路上有点堵,它不用你开口,就把座椅通风打开了,长途开累了,它会提醒你是不是该歇会儿了。这些东西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能,但恰恰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体贴,让你觉得这不再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
这种感觉很微妙。以前我们开车,人是主宰,车是工具。现在,这个边界开始模糊了。我用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划,导航就投到抬头显示上了,甚至用家乡话对它发指令,它也能听懂,并且能分清是我在说话还是副驾的人在说话,不会乱操作。技术藏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最后呈现给你的,是近乎于直觉的反应。
更进一步说,这台车的想法已经超出了车本身。它能跟家里的智能家居联动,夏天快到家时提前把空调打开。它还能接入城市的交通数据,帮你躲开前面突然发生的拥堵。车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铁盒子,而是变成了整个生活网络里的一个节点,随时在跟周围的环境交换信息。这背后其实是车企身份的转变,他们不想只做一个卖硬件的制造商,而是想成为一个出行服务的提供商。
当一台车开始在你发号施令之前,就预判了你的需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新鲜,甚至有点被冒犯的感觉,像个过分热心的管家。但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你已经离不开它了。这种无感的智能服务,或许才是未来汽车该有的样子。
技术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多复杂,而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我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功能繁复的机器,而是一个真正懂我们、能让我们在出行路上感到安全、高效和自在的伙伴。
车子越来越聪明,它开始替我们思考,为我们决策。那我们呢?是不是就可以变得懒一点,把更多的精力留给自己?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