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亚洲车市:印度汽车销量达37.85万台,名爵销量突破6700台

在2025年9月,一场汽车市场的“狂欢”在印度悄然上演。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新兴市场,汽车批发销量刷新历史纪录,达到了37.85万辆,直接飙升了5.5%。此时的印度汽车行业,就像一场盛大的卖车“比赛”,各大品牌摩拳擦掌争抢消费者。在这样喜气洋洋的背后,竞争局势却变得复杂多变。亟待回答的问题是:本土品牌的急速崛起是否预示着全球巨头的落幕?而在这场激烈赛事中,中国汽车品牌名爵打出一记漂亮“得分”,背后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展开的?

2025年9月亚洲车市:印度汽车销量达37.85万台,名爵销量突破6700台-有驾

印度汽车市场就像一个热闹的竞技场,问题的核心是谁能赢得这场比赛?在消费税调整和节庆助推中,本土品牌塔塔与马恒达双双创下销量新高,占据了本赛季的“冠军宝座”。仅塔塔的单月销量就冲到了近6万辆,相比去年增长了45%,刷新了品牌历史纪录。长期霸占市场龙头地位的马鲁蒂铃木似乎失去了“护城河”,市场份额降到四年来最低的35.1%。这意味着什么?是否会有新的龙头出现?各方汽车品牌硝烟弥漫,谁才会成为最后赢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品牌名爵,一个似乎很少被印度消费者铭记的品牌,今年却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并不是无缘由的好运,它靠一款紧凑型SUV Windsor实现突围。它能否与印度本土巨头抗衡?这确是个充满悬念的问题。

2025年9月亚洲车市:印度汽车销量达37.85万台,名爵销量突破6700台-有驾

撕开表面的繁荣,这场销售盛宴的背后却透露出印度汽车市场的全新竞争规则。

消费税调整是直接引爆销量增长的原因。9月22日实施的新政策降低了大部分燃油车型的税率,让汽车价格更“接地气”。再加上印度传统节庆“九夜节”的推动,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在这一时段达到了高峰。然而隐藏在政策红利下的是印度市场独有的消费逻辑,它正在影响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2025年9月亚洲车市:印度汽车销量达37.85万台,名爵销量突破6700台-有驾

从品牌方面来本土巨头的表现尤为抢眼。塔塔与马恒达几乎将整个市场“瓜分”,塔塔更是凭借其低税率燃油车阵容取得绝佳成绩,市场占比达到历史新高。但是也不能忽视现代、丰田和起亚这些老牌竞玩家的稳定表现,这些品牌稳步增长,却在排名上稍逊于塔塔和马恒达。

普通消费者的选择也能反映大环境中的趋势:更重视性价比和实用性。以塔塔Nexon为例,这款销量冠军在一个月内就卖出了2.26万辆,同比暴涨近97%。又现代Creta以紧凑型SUV的属性夺得了第三名的销量排名。而这些表现似乎回答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买辆靠谱的“紧凑型家用车”是更聪明的选择。

中国品牌名爵的表现同样值得一提。它的销量虽然不及印度“土生土长”的巨头,但依靠名爵Windsor新车上市,它在9月份售出6728辆,和去年相比增长了将近五成。这让名爵的2025年累计销量首次逼近5.2万台,成为印度消费者心中的一个新晋选择。这场增长能不能持续?它明明看着光鲜亮丽,却也承担着不小的压力——中国品牌如何去赢得本土亲和力?

如果你以为这场市场盛宴就此终结,那可能过于乐观了。表面上看似“皆大欢喜”的氛围下,其实埋藏着不少问题。

虽然消费税的调整让汽车行业迎来繁荣,但这种政策红利的持久性令人存疑。一旦消费者对税费减免失去兴趣或市场进入饱和阶段,车企又该如何应对?这让人不禁担忧,这波销售火爆是否只是一场昙花一现的狂热?

市场分裂加剧。以马鲁蒂铃木为例,这个长期的市场霸主眼看份额逐步走低。过去四年的降幅积累到35.1%,这对它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而它的竞争对手塔塔与马恒达则趁机抢占份额,几乎将整个市场重分。能否重夺失去的阵地,或许决定了马鲁蒂铃木品牌的未来命运。

而中国品牌名爵虽然收获颇丰,但在印度市场上仍面临着“文化兼容”的难题。印度消费者习惯性偏爱本土品牌以及耳熟能详的日系品牌,中国品牌要进入主流市场,仍需解决对抗的认知壁垒。从动力结构来混动和纯电车逐渐占据市场比重,但名爵的布局仍然偏重于燃油车。在环保趋势愈演愈烈的当下,这更是对其品牌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

就在多数人以为市场格局已经定型时,一个出乎意料的真相“炸裂”开来。印度市场的燃油车型由于消费税调整获得了短期释放,但印度政府早前便明确表示长远目标依然是以电动车的普及为方向。这对以燃油车为主力的塔塔、马恒达等企业来说等同于一个时间炸弹。看似占领高地的他们,未来可能迎来不小的转型阵痛。

同样的,名爵也没有高枕无忧。尽管Windsor带来了销量激增,但它是否能持续增长仍取决于印度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另本土品牌针对紧凑型SUV的市场布局愈发完善,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也许名爵对市场方程的误判,将成为其发展的阻碍。

从行业整体市场还充满矛盾。一些头部车企试图向新能源车领域转型,但愿意为这类产品买单的消费者比例并不高。传统燃油车虽然在成本和价格上占优,却可能面临政策变化的打压。从短期来看繁荣维持,从长远来看却是暗流涌动。

当竞争格局拉锯到白热化,总有人赢,也总有人输。就在市场份额分崩离析的车企的内耗问题愈发明显。一些小型车企无法承受压力而退出;大玩家则开始通过价格战谋求短期优势,但长远发展却未必乐观。

更让人警惕的是全球局势的影响。随着印度逐步推动本地制造业发展,外资品牌的经营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经济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使得市场稳定性无法如人愿。短暂的市场繁荣究竟能否持续,没人敢给答案。而面对新能源市场的来临,不少车企依然像站在悬崖边上,摇摆不定。

名爵虽然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但它想要在竞争格局中“大闹天宫”,挑战并非易事。它既要满足当地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又要逐渐转型新能源领域。而以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

这场印度市场的汽车销售盛宴,虽然带来了欢笑与成绩,但也难掩潜在的紧张与压力。眼下手握10万销量的企业愈发“膨胀”,而那些市场份额下跌的品牌却无奈承压。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奋力拼搏的企业都不得不面对政策、环保目标和消费者偏好的多重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比赛并没有“赢家”,倒是一场复杂的博弈。

而中国品牌名爵,虽然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突围”动作,但未来能否长久下去,是对技术、市场选择、组织架构等多方位的考验。于是不得不感叹,这场“胜利”究竟能维持多久?

燃油车迎来政策红利,中国品牌销量涨幅亮眼,这场印度汽车赛事的表面繁荣,您觉得是市场走势的柳暗花明,还是一场短暂的狂热?塔塔抢占高地是否意味着本土品牌一定会击败外资?留言区聊聊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