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牛电动看零跑汽车,电动车市场的护城河:从两轮车看四轮车的生存法则

在电动车行业,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样的企业能够长期存活?

这个问题在两轮电动车市场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

从小牛电动看零跑汽车,电动车市场的护城河:从两轮车看四轮车的生存法则-有驾

小牛电动曾经是行业的明星企业,如今却面临九号电动的强力竞争。

这个案例对四轮电动车市场,特别是像零跑这样的新兴品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产品差异化的真相

小牛电动最初的成功源于两个关键点:时尚设计和智能功能。

他们抓住了传统电动车品牌忽视的年轻消费群体,通过APP控制、NFC解锁等创新功能迅速打开市场。

但问题在于,这些创新太容易被模仿。

九号电动车不仅复制了这些功能,还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做得更好。

这种情况正在四轮电动车市场重演。

零跑汽车以年轻化设计和智能化体验为卖点,确实在10-15万价格区间取得了一定优势。

但比亚迪、吉利这些传统车企完全有能力快速跟进。

从小牛电动看零跑汽车,电动车市场的护城河:从两轮车看四轮车的生存法则-有驾

就像两轮车市场一样,当差异化优势消失后,比拼的就是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效率。

二、毛利率背后的故事

看一家电动车企业的健康状况,毛利率是最直接的指标。

小牛电动最好的季度毛利率达到20%,这已经算是行业中等水平。

而他们的销售费用却占到收入的16%,这说明要维持市场地位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营销费用。

零跑汽车目前的情况类似。

虽然通过自研技术和供应链优化控制了一定成本,但面对比亚迪年销500万辆的规模优势,这种成本控制能维持多久是个问题。

当产品同质化严重时,价格战往往不可避免,这时候规模小的企业最容易受伤。

三、专注力决定生死

小牛电动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分心。

从小牛电动看零跑汽车,电动车市场的护城河:从两轮车看四轮车的生存法则-有驾

在主营业务还没完全站稳时,就想着进军四轮电动车市场。

结果研发投入分散,给了九号电动车反超的机会。

这个教训对零跑同样适用。

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稍有分心就可能被对手超越。

四、零跑汽车的现状分析

从产品力来看,零跑确实在10-15万区间提供了不错的价值。

以零跑C11为例,这款车拥有:

1. 同级较大的车身尺寸

2)相对丰富的智能配置

3)不错的续航表现

从小牛电动看零跑汽车,电动车市场的护城河:从两轮车看四轮车的生存法则-有驾

4)相对实惠的价格

但问题在于,这些优势都不是不可复制的。

比亚迪即将推出的新车很可能会在这些方面全面对标。

而像小米汽车这样既有品牌号召力又有供应链优势的后来者,更是潜在的强大对手。

五、实用性的现实考量

从日常使用角度,零跑汽车确实能满足大部分家庭需求。以C11增程版为例:

纯电续航285km,满足日常通勤

综合续航超过1000km,长途无焦虑

空间表现优于同价位车型

智能化配置达到主流水平

从小牛电动看零跑汽车,电动车市场的护城河:从两轮车看四轮车的生存法则-有驾

但消费者需要考虑的是,在电动车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现在购买的车型可能在2-3年后就会显得落后。

而且随着更多竞品加入,二手保值率也存在不确定性。

六、行业竞争的残酷现实

电动车行业正在经历快速洗牌。

特斯拉通过自动驾驶和超充网络建立了护城河;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和规模优势占据成本领先地位;华为通过智能生态打造差异化。

相比之下,零跑这样的新势力面临的挑战更大。

两轮电动车市场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产品差异化消失后,竞争就会变成纯粹的成本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规模小、资源有限的企业往往最先出局。

四轮电动车市场虽然空间更大,但竞争规则并无本质区别。

对消费者来说,现在购买零跑这样的新兴品牌确实能获得不错的性价比。

但需要明白的是,这类品牌能否长期存在还是个未知数。

就像当年的小牛电动一样,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长期的成功。

在做出购买决定时,这些现实因素都值得慎重考虑。#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