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买车是不是越来越像相亲了?不是我开玩笑,真的,现在年轻人选车,跟早些年那个“家有四个轮子能跑就行”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这年头,有人追求颜值爆表,有人想要装备拉满,还有讲究空间、动力、智能、油耗——一台车要讨好这么多需求,说白了,比追女朋友还难。
话说回来,你瞄过第三代长安UNI-V吗?这车坊间讨论度越来越高,有人说它专门拿捏年轻人,有人觉得“青春饭”就吃个样子货,那真相到底在哪?这车到底是不是年轻人入门车界的“理想型”?
今天,不妨就当咱们一起拆一拆这辆它被“吹”成怎样的样子,是不是名副其实。
实不相瞒,咱当初第一次看见第三代UNI-V,其实还立刻有点小心动。
忘了在广告和路试视频里看多少遍,各种主持人摇着脑袋分析,说“它是专为新世代而生”,可真等你溜达到实车边,第一眼感受那叫一个戳心。
如果光按“紧凑型家用轿车”标尺来衡量,说实话,马路上太多家用车连前脸你都认不全。
但UNI-V这个前脸设计,怎么说呢,走的是“不做常规动作”这路数。
边界感啥的抛到九霄云外,大一点的进气格栅张着嘴就那种“哎,你敢不敢和我对视?”的气场。
LED大灯棱角分明,一到傍晚一开灯,分分钟变街头新宠——实地测评,出去吃夜宵,隔壁桌大哥两次问“这车得十几个?”
不用我多说,看车脸色的青年朋友们,八成已经把它列入“外形拉满,值得观望”那栏了。
至于定价,有些人会犯嘀咕:“我是不是得掏个二十万打底?”
实际上,和一众同级别轿车价格拉出来比一比,真的没必要端着高攀不起——那种“看起来不属于我,但实际上还有点亲民”的反差,挺对今年轻人口味。
不过,年轻人买车也不是光看皮囊对吧?这年头,谁不想车里坐个人,喘口气别顶脑袋。
有得聊的是,UNI-V空间意外可以。
它身板看着线条流畅、带点溜背设计,妥妥一副运动轿跑范,其实实际尺寸和轴距,比不少号称“大空间”的老中型轿车还长点。
说句大实话,后排坐仨人不是空话,中等身材姐妹、兄弟们戴着鸭舌帽坐进去,也没见谁抱怨说太窄更别提顶头——这大概也是设计师懂年轻人装人装行李两手抓的地方吧。
得空再看看储物和实用性。
行业老司机都知道,车里的细节才是日积月累的得失点。
有的人特瘦,但瓶子、手包、伞、钥匙一大堆,副驾乱作一团,心情都能拉胯。
这台UNI-V就明显考虑了够细。
车门两边大肚兜,塞一瓶水一把伞妥妥的,中控下面有点心思——带盖板的小仓,手机、卡片、口香糖随手扔进去,盖上盖,一秒变整齐。
前排无线快充板插进去手机嗞嗞作响,不发烫也不掉电,短途通勤手机都能回血上来。
行李厢呢,40:60放倒的小机关,偶尔帮人搬个衣柜拉上俩行李箱,就是不太拘泥家用套路那种刚好合适。
要说这几年车圈一个热词,内饰质感和配置必选高频词条。
你也懂,真正懂得生活的小伙伴都知道,那种摸什么都嘎嘣脆的车厢,谁坐谁想逃。
UNI-V在这点上下了真功夫,软材质区域包得挺足,冬天不冻手、夏天不粘腻。
方向盘握感那叫一个舒服,还能多维调整,手短手长都能找着顺。不像有的品牌方向盘就两种调法,碰上高低悬殊的主副驾,尴尬症都要发作。
再看那中控屏——14.6寸也算当下顶配了,导航、音乐、倒车影像一应俱全,手指一划不卡壳。
再小细节,语音控制“你好小安”一招唤醒,操作个空调、导航、天窗,全程无脑对话。
别小看这个功能,上班路上、一路堵车,谁还分得清是先找车卡还是先开导航?
座椅加热/通风这些本来常年是中高配独享的,现在直接普及,什么南北冷暖自适应都安排上。
大冬天五分钟后背暖烘烘,盛夏三小时高速屁股也不黏,不亏对得起“均衡舒适”的名头。
后排分区空调,父母同乘再挑剔,也不用大呼小叫着让你调温度,大家都能找到舒心的区间。
细节拉满,不必多说。
有人说外观是第一生产力,那动力绝对是第二生命线。
一台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马力堪比同级性能款,平时市区慢悠悠能做到油门一踩有响应——堵车也不慌乱,变速箱跟脚不顿挫,你说香不香?
山路撒欢,想超车就一脚油门到底,肾上腺素直接拉拉升,换挡反应灵敏,比起老派自动挡车那种迟疑两拍已是另一番体验。
但你以为这样动力就得油老虎了?
市区油耗折腾下来九点五个,百公里七十块,这数字放在今年油价和动力对比里,底气十足;
高速巡航稳定七个油出头,小家省心大大满足通勤党。
动力和油耗找着一个黄金平衡点,不是逮谁吹谁,那是真的做到了“又快又省”的难得双全。
底盘方面,前后独立悬挂绝对不是噱头。
减速带抬屁股、急弯贴地、强支撑感,这些体验你坐一圈同级SUV很难get到。
方向盘指哪打哪,没有拖泥带水的新手恐惧,也没有老旧车型那种“转不动还没底”的黑历史。
算是实力派兼完善体验,谁说只看造型就是花瓶一枚?
至于智能和安全,第三代UNI-V同样没马虎。
全速自适应巡航和定速巡航联动,堵车自启行驶,无需老是抬脚、紧张兮兮死盯前车。
高速巡航那300公里下来,没啥疲劳感,脚底安逸得能多聊两句。
但辅助驾驶还是“辅助”,真撒手瞎玩那是隔山观虎斗的事情,不提倡。
安全气囊覆盖全员,前后排侧气帘照顾大到驾驶员、小到儿童座椅都兼顾——IQ和EQ兼具,家里长辈坐后排也能安心一点。
聊到这儿,你要追问这车保养是不是又该“下狠手”?
嘿,市面调查身边老车主,2万多公里常规维护保养,机油机滤小几百,大保养换几项也就在千把下来。
和同期合资车一比省心落地,不愧是主流消费级目标。
谁都不希望还没攒足旅行的钱,一年车保养先剥一层皮。
那有人问了,它的缺点呢?难道没有短板?
不能说没有。
譬如后排中间长时间坐三个,还是能略感拥挤;
全景天窗这个配置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人觉得用处有限,有人夏天空调再好都不习惯顶着大窗晒。
再就是新手对车身尺寸不熟悉,停车入位依赖度较高,这也算个学习门槛。
但你说这些就是“劝退级”吗?
真没那个严重。
就像你交友一样,没毛病的人很可能不够有趣,车也是有几处人性化不足才显得“真实”。
市面上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大多数不是平民价格带,你懂的。
整体看,第三代UNI-V这一代出手,显然不是拍脑袋造一个纯粹家用“菜车”交差,而是真正思考怎么用稍微入门的预算,给年轻人一台够帅、够能装、开着还有点意思的陪伴。
配合品牌一向亲民的售后保障,无论是初入职场不想被标签化的青年,还是喜欢偶尔来一场山路“自嗨”的热血小伙伴,都能找到归属。
你要问我,这台车适不适合年轻人?
一句话:如果你对生活有点要求,不只愿意做个随波逐流的“工具人”;如果你想省心买车、又想偶尔体验点“小确幸”,那UNI-V就绝不会让你失望。
反之,追求极端豪华、期待开出去就镇全场的,那还是等钱包鼓起来再折腾。
相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适合自己的车,才最耐开,开得久了还舍不得卖。
聊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买车究竟该选如鱼得水的舒服,还是舍得多点预算撸高配?
留言区聊聊:如果是你,会被长安UNI-V哪一点吸引,或者哪一点劝退?
你心目中那个“理想的第一台车”,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