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款新车,6款杀进10万级市场,长安这是要把“性价比”三个字焊死在车架上?
下半年还没过完,车市已经闻到了火药味。光是长安一家,就一口气扔出7款全新或换代车型,从A0级小车Lumin到中型轿车启源A06,清一色主打10万左右价格带。这不是发布新车,这是向主流消费市场发起集团冲锋。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车不光拼价格,设计越来越“卷”,智能配置也开始下放,连激光雷达都上了10万级轿车。这背后,是长安在下一盘什么棋?“人民的长安”,真不是一句口号?
换代CS55 PLUS:熟悉的配方,更年轻的“皮囊”
第一眼看到新一代CS55 PLUS的官图,我第一反应是:这中网也太“凶”了吧!无边界格栅+“C”字形日行灯,这设计语言明显是从UNI系列下放的“高端货”。说实话,现款CS55 PLUS的销量已经很能打,月均过万,靠的就是“够用、好看、不贵”。这次换代,外观更激进,尾灯也上了贯穿式,双边排气更粗壮——运动感是拉满了,但会不会让原本偏稳重的家庭用户觉得“太跳”?
动力还是那台1.5T蓝鲸发动机,数据没变,但长安说优化了调校。我试过现款,动力够用,就是高速再加速时略显吃力。新一代会不会在变速箱逻辑上做文章?比如提升降挡积极性?如果能把驾驶质感再提升一档,哪怕贵个5000块,我觉得很多老用户也愿意买单。
对比同级的哈弗H6、吉利博越L,CS55 PLUS的优势从来不是尺寸最大,而是设计更年轻、内饰更精致。新一代如果能把车机系统也升级一下(现款反应偶尔卡顿),那在10万级SUV里,依然能打。
第三代UNI-V:轿跑SUV的“反向操作”?
UNI-V自打上市就有点“叛逆”——掀背尾门、电动尾翼、双边排气,活脱脱一个“平民小钢炮”。第三代来了,前脸直接上封闭式中网,配合夸张前包围,这哪是燃油车?分明是冲着新能源的审美去的!
我试驾过现款UNI-V 2.0T版本,233马力推着这台溜背轿跑,百公里加速不到7秒,底盘调得偏运动,过弯支撑性不错,但滤震有点硬,走烂路时后排会抱怨。第三代换装了“智慧新蓝鲸3.0”系统,听起来高大上,但具体是动力升级还是智能控制优化,官方还没说清楚。
有意思的是,它保留了手动挡选项——这在当下“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里,简直像一股清流。有多少人还愿意为一台10万出头的轿跑,踩离合、换挡杆? 我觉得,UNI-V卖的不是性能,而是一种“态度”。它的对手不是比亚迪秦PLUS,而是年轻人心里那点“不想随大流”的小心思。
启源A06:激光雷达上10万级轿车,长安玩真的?
如果说前面几款还在“油改电”边缘试探,那启源A06就是长安纯电野心的代表作。基于SDA纯电平台打造,车顶赫然立着激光雷达——这意味着它大概率支持高阶智驾,比如城市NOA。
我好奇的是:10万级轿车上激光雷达,成本怎么压? 是用低线数雷达?还是通过规模效应摊薄?目前对手是领克07 EM-P、比亚迪汉,这两款车起售价都超16万。启源A06如果真能杀进12万以内,那简直是“降维打击”。
不过,纯电平台的优势不只是智能。电池布局更合理,车内空间利用率更高,操控重心更低。 我期待试驾它的弯道表现——电动车扭矩大,容易推头,底盘调校才是真功夫。另外,1.5L增程版的加入,显然是为了打消续航焦虑用户的顾虑。“可油可电”+高阶智驾,这牌打得挺精。
CS35 MAX:名字换了,灵魂还是X5 PLUS?
这车名字一出,不少老铁蒙了:CS35 MAX?不是X5 PLUS改名吗?查了下资料,车身尺寸、动力总成几乎没变,1.5T 141kW,指导价区间也差不多。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品牌整合——让CS35、CS55、CS75的命名更统一。
我试过X5 PLUS,动力响应快,适合城市穿梭,但高速风噪偏大。内饰塑料感略重,不过这个价位也别太挑。改名CS35 MAX,是想借CS35的老口碑?还是为了突出“MAX”更大更强? 消费者买的是车,不是名字。只要价格不变,配置不减,老用户应该不会太在意。
新款逸动:燃油车的“新能源化”伪装?
逸动这代车型月销稳定在万辆以上,靠的就是“皮实耐造+便宜”。新款来了,贯穿式前灯、发光车标、封闭式前脸,远看还以为是纯电车。这说明什么?燃油车也开始“伪装”成新能源了。
为什么?因为消费者觉得“封闭前脸=高级=智能”。长安很懂这种心理。但逸动本质还是燃油车,1.5T+7DCT,机械素质没变。好处是,它保留了加油5分钟满电的便利性,适合没有家充桩的用户。
我身边有个朋友开逸动,三年跑了8万公里,只换了机油机滤,没大修过。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要一台省心的代步车,逸动依然是“真香”选择。 手动挡裸车不到5万,比买二手还划算。
Lumin小改款:3万块的“萌宠”还能更萌?
Lumin对手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新款主要改了前脸格栅,尺寸更大,加了同色装饰板,看起来更精致。35kW电机,3.79万起,续航够买菜、接娃、上下班。
我试过这类小车,低速灵活,停车无敌,但高速不敢上,空调一开电量掉得快。它的定位很清晰:城市短途代步工具,不是家庭主力车。 如果你有一台主力车,再买台Lumin当“玩具”,挺香。但指望它跑长途?别为难它。
启源B216:神秘紧凑SUV,价格成谜
这车目前只有代号,信息极少。猜测是启源Q05的兄弟车型,纯电+增程双版本,价格10万左右。 如果真是这样,那它要面对比亚迪元PLUS、深蓝S05等强敌。没有真本事,很难突围。
我打听到一点风声:这车可能会用新电池技术,提升低温续航表现。北方用户最怕电动车冬天“缩水”,如果长安能解决这痛点,那绝对是加分项。
横向对比:长安的“十万元战略”能赢吗?
我们拉个表看看:
车型 价格区间(预估) 动力形式 主要对手
CS55 PLUS 9-12万 1.5T燃油 哈弗H6、博越L
UNI-V 11-15万 1.5T/2.0T 影豹、驱逐舰07
启源A06 12-16万 纯电/增程 汉、领克07
CS35 MAX 9-11万 1.5T燃油 缤越、探影
逸动 7-10万 1.5T燃油 秦PLUS、轩逸经典
Lumin 4-5万 纯电 宏光MINI EV、QQ冰淇淋
B216 10-14万 纯电/增程 元PLUS、深蓝S05
发现没?长安几乎把10万级市场从A0级到B级全铺了一遍。 这种“车海战术”风险在于:内部车型会不会自相残杀?比如启源A06和深蓝L05,定位重叠怎么办?
但换个角度看,多产品线也意味着试错成本低,能快速响应市场。 比如Lumin卖得好,立马推新款;UNI-V受欢迎,就加快换代。这种“敏捷开发”模式,正是新势力常用的打法。
写在最后:人民需要什么样的长安?
长安这波操作,让我想起一句话:“把高端配置做普及,把普及价格做到极致。” 激光雷达、纯电平台、智能座舱,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技术,正在10万级车上成为标配。
但这背后也有隐忧:成本压得太低,品控能跟上吗? 智能驾驶越先进,一旦出问题,后果越严重。我始终认为,安全才是最大的“性价比”。
所以,各位车友,问题来了:当你花10万买车,你最看重的是设计、智能、动力,还是耐用和安全? 如果让你在“高配低价”和“低配稳扎”之间选,你会怎么选?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挑几个问题,下期专门做一期“长安新车选购指南”。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