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门成“夺命锁”?官媒怒批: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最后一

#美女#

小米车门成“夺命锁”?官媒怒批: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最后一台

那天在成都街头,小米SU7撞上的不止是护栏,更是无数车主心里最后那道防线。半年内第二起,碰撞、爆燃、车门纹丝不动——那个宣称要“重新定义汽车”的品牌,如今连最基本的车门都定义不了。

恕我直言,雷总转身痛斥“黑公关”这招,堪称2025年企业危机公关的史诗级翻车。当《浙江日报》那句“公众还没等到安全问题的清晰回复,先听到的却是打击黑公关的呼吁”甩出来时,整个舆论场都闻到了转移焦点的味道。更狠的是第一财经的标题:《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这话太扎心了,直接把一场事故升级成了生死拷问。

我翻遍了所有技术分析,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那个设计细节:无机械式外把手。平时看着酷炫,真到碰撞断电那一刻,车外的人根本打不开。唯一的机械把手在车内,还得指望车里的人能动弹。这哪是智能设计,简直是给死神开了VIP通道。

更讽刺的是,工信部在2025年9月24日已经发布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这说明什么?说明行业早就嗅到了危险,而某些企业还在把致命缺陷当创新卖点。

小米车门成“夺命锁”?官媒怒批: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最后一-有驾

看看隔壁OpenAI,同一天被扒出GPT-5的数学突破其实是文献搜索——人家至少认栽挨骂。可我们这边呢?车子烧成空壳,官方回应还在玩“黑公关”的话术。当经济观察报直接点出“理念之祸”,批评其“过度营销、忽视产品本质”时,我突然明白了:某些企业的创新,创新在了嘴上。

现在最魔幻的是,全网都在教小米怎么造车门。从老汽修师傅到理工男博主,个个拿着设计图分析机械结构。这画面太荒诞了——一个市值千亿的科技巨头,要被网友手把手教做安全设计。

说到底,车门打不开的何止是那台SU7,更是某些企业对用户生命的那扇心门。当智能成了智障,当创新创出了危险,我们到底该骂黑公关,还是该问问:谁给了他们漠视安全的勇气?

所以今天就想问一句:在你心里,一辆车最不能妥协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是酷炫的设计,还是能保命的车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