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大伙儿都在聊。
就是那个卖车跟卖手机一样,全世界基本一个样的特斯拉,居然要专门为咱们中国市场搞个“加长版”的车了。
这车就是Model Y L,L就是英文“Long”长的意思。
前不久,这辆还盖着伪装布的新车,被人拍到在德国一个特别有名的赛道上跑,叫纽博格林赛道,大家一般管它叫“纽北”。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纳闷了,特斯拉这是想干嘛?
一个向来我行我素的品牌,怎么也学起了德系豪华车那套,玩起了“加长”的把戏?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得说说,为啥要去那个叫“纽北”的地方测试。
这个地方可不一般,它不是咱们平时看F1比赛那种平坦的赛道。
纽北赛道又长又险,路面高低起伏特别大,弯道又多又急,很多汽车厂家都把它当成新车上市前的“终极考场”。
车子行不行,拉到这里跑几圈就全知道了。
所以,特斯拉把这台加长版的Model Y L弄到这儿来,并不是为了去跟跑车比谁快,而是在做一个最严格的全面体检。
你想想,一辆车凭空加长了一大截,车身变重了,重心也变了,开起来的感觉肯定和原来不一样。
在纽北这种极限路况下反复测试,就能把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比如转弯的时候车身会不会晃得厉害?
开快了以后车尾稳不稳定?
悬挂能不能撑得住?
特斯拉这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放心,我虽然变长了,但底子还是那个好开、扎实的特斯拉,不是一台松松垮垮的“面包车”。
这既是为产品质量负责,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宣传手段。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更关键了,特斯拉为啥非要费这么大劲儿,搞一个加长版出来?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咱们中国的市场。
咱们国内的消费者买车,对空间的需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
这背后有很实际的原因,大多数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出门,就希望一辆车能把全家人都装下。
而且在咱们的传统观念里,车子大一点,看起来也更气派,更有面子。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咱们国内的一些新能源品牌,比如理想汽车,就靠着主打“家庭大空间”的L系列车型,一下子就火了。
理想L7、L8、L9,个个都是又大又舒服,把车内的空间利用到了极致,简直就像一个“移动的家”。
还有蔚来、问界这些品牌,也都在空间和舒适性上下足了功夫。
相比之下,特斯拉原来的Model Y虽然卖得也很好,但要论坐着舒不舒服,尤其是后排空间和全家出行的实用性,跟这些国产“大家伙”一比,确实就显得有点紧张了。
特斯拉也看明白了,光靠品牌和科技感,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么激烈的竞争了,必须得在咱们消费者最在乎的地方做出改变。
所以,这台Model Y L就应运而生了。
咱们来看看它到底变大了多少。
根据现在流传出来的数据,这台新车的长度可能接近5米,达到了4976毫米,轴距更是拉长到了3040毫米。
光看数字可能没啥感觉,咱们来做个对比。
现在卖的普通版Model Y,轴距是2890毫米,新车一下子就加长了150毫米,也就是15厘米,这在汽车设计里是个非常夸张的数字了。
这多出来的长度,几乎全部都用在了改善车内的乘坐空间上。
再跟它的直接对手理想L7比一下,理想L7的轴距是3005毫米,也就是说,Model Y L的轴距甚至还反超了对手。
这就意味着,它的车内纵向空间,尤其是腿部空间,理论上会非常宽敞。
有了这么大的空间,特斯拉就顺理成章地给它安排了2+2+2的六座布局。
这下问题又来了,Model Y那个标志性的溜背造型,车顶线条从中间就开始往下了,这么一来,第三排的脑袋空间还有地方吗?
坐进去会不会很憋屈?
这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
从谍照上看,为了给第三排腾出点头部空间,新车的车尾部分好像比原来更高、更饱满了一些,但毕竟整体造型在那儿摆着,这个第三排,估计很难让一个成年人舒舒服服地长时间乘坐,更可能是一个给小孩子准备的“专属座位”,或者是在实在需要多带一个人的时候,短途应急用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有这么一个“备用座”,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就已经比完全没有要强太多了。
这种“4+2”的灵活性,恰恰满足了很多人的潜在需求。
最后,咱们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特斯拉下的这盘大棋。
推出加长版的Model Y L,只是其中一步。
与此同时,还有消息说,特斯拉正在准备推出一款配置更低、价格更便宜的普通版Model Y,价格可能会拉到20万出头。
现在你把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就明白特斯拉的意图了。
一边,是用一台预计售价在35万到40万之间的大空间六座SUV,去正面硬刚理想、蔚来这些主打高端家用市场的国产品牌。
另一边,是用一台20多万的“入门版”车型,去抢占更广大的主流消费市场,让那些预算不多,但又想体验特斯拉的消费者,能够得着。
这么一操作,光靠Model Y这一款车,通过“加长加价”和“减配降价”两种方式,特斯拉就能把产品线从20万一直覆盖到40万。
这可是咱们中国新能源SUV市场最核心、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区间。
不得不说,特斯拉的这个算盘打得非常精明。
但这也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大和活力。
正是因为有了理想、蔚来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用产品力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才逼得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放下过去高傲的姿态,开始认真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为我们“量身定做”产品。
这说明,市场的主动权,正在慢慢回到我们自己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