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高速见证新能源崛起,零跑销量创新高,用户口碑成关键

有些事,说实话光看数字总觉得有点虚,就像天上的月亮,看着亮堂,却摸不到手里,心里难免嘀咕:真有这么顺?

可你碰到国庆大长假的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才知道新闻上说新能源车“出圈”,那可真不是开玩笑。

整条路啊,一辆接着一辆的绿牌——有些小两口带着转椅、帐篷朝郊外赶,也有全家老少拖老带小奔爸妈家。

一时之间,新能源车彻底挤上了国民出行的主舞台,再也不是哪个咖位圈子的小众玩物。

可问题来了,这么多选择,真有人舍得掏票子买新势力品牌,还越买越多? 光是皮筋绷紧的销量数字够靠谱么?这热闹背后,藏着些啥猫腻?

慢着,不想忽悠你,我心里也多多少少犯过疑惑气。

翻开各家9月销量榜单,眼花缭乱,热闹得像超市的售货区。

可有个品牌的名字,最近真是刷屏刷够了——零跑。

9月份刚宣布,第100万辆下线,掰指头一算,前后才不到一年多,这速度,车企卷起来都抓不住尾气。

紧接着官方又放话:9月一个月交付6万多台,连续七个月新势力销冠,市场热度简直蹭蹭往上窜。

这下网友都在问:零跑,凭啥行?

说零跑爆发纯粹全靠运气?讲真,没那么简单。

你拆开销量,就是用户真金白银投的票,这才是新能源卷厂里卷出来的“真香定律”。

但到底香在哪、卷在何处? 看似一句“技术好、价格低”,说说容易,业内谁不是高举大旗。

其实光靠喊口号混不下去,两拨人开始分化——有些抱怨“谁不想花小钱买好车,可为啥没几个品牌真懂咱?”

有些则直接抄自媒体段子:“你管它叫零跑,我管它叫‘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你看,什么“价廉物美”“品价比”,这些年大家对选车、买车的想法,早就偷偷换了套底色。

再不是学爸妈那套餐桌拍板:“有钱就买大牌,没钱随便挑”,而是人人都成了半个横向对比达人。

国庆高速见证新能源崛起,零跑销量创新高,用户口碑成关键-有驾

新一代的消费,最怕“割韭菜”。

手机换代,他们都等双十一,再划拉比一比谁家参数堆得猛;

点外卖,从汉堡到小龙虾,也要比热量、服务,再对照一下实付价格,谁也不傻白甜。

买台车这么大一笔事,说白了就一句话:高配、平价、别被坑,才是大家真正想要的。

你还别觉得我在胡说八道。

就说我邻居小周吧,00后的白领。

前几年她硬是攒了半年工资买了顶流的进口吹风机。

结果半年不到,发现国产便宜货不仅吹头快还静音,“贵的≠好的”瞬间悟了。

买车这事,也一样,直接上了零跑,手一合计:“我又不差个大牌车标,省下好几万不香么?”

类似她这种“品价比至上”的人,现在不在少数。

他们对车的精挑细选,比我们刷牙还细致。

能说出一堆技术名词不说,还能当场算出“燃油车和纯电开一年,到底省多少钱”。

更别提配置加持了,大车空间得够大,芯片得上高端,辅助驾驶你不能差,最好买回来价格稳得像定海神针。

国庆高速见证新能源崛起,零跑销量创新高,用户口碑成关键-有驾

零跑这牌子,还真长在这波人的“痒点”上。

别人拼命把智能配置写成选装清单,零跑直接把高规格硬件标配塞进15万级别的车里。

有款C11,那个驾驶舱一进,60英寸大头显、800V快充平台、顶配芯片,一顿配置下来分分钟吊打同级。

你再横向拉一拉,外资品牌同类SUV这价位,大概率还在用“入门款芯片,智能驾控还得加钱”那一套。

有段子手车主晒图说:“我朋友一坐上去喊,‘你这车得20万起吧!’我一说真实价格,他立马改口:‘这买卖值了。’”

要说这世道,“买了就降价割韭菜”的套路,怕的就是你后脚刚买,前脚官网大促,人家半价提车,谁受得了?

零跑怎么做?几乎全程控价稳如磐石,不搞花里胡哨的降价甩卖,也没啥“减配陷阱”,新车型出来了还时不时给老车主加新功能。

甚至“OTA远程升级”都玩得溜,车老了反而越用越新鲜,刷一波社群人气,你说稳不稳?

这么一来,安心感拉满,买卖更像交朋友,你花的钱值不值?心里门儿清。

时间久了,零跑车主像踩点打卡一样,口口相传,渐渐就成了护城河——这事儿在车圈可罕见。

说到底,这又不是“自来水”营销,而是真叫大家觉得物有所值,才成了交口称赞。

不信你到大街上瞅瞅,从刚毕业的实习生,到拖家带口的宝爸宝妈,不同预算、不同场景,都能在零跑A、B、C、D系列里找到自家那款。

A、B主打通勤小钢炮,价格压进15万内。

C系列SUV能装能载,露营装备一车塞。

至于D系旗舰,拿下30万级那块高阶蛋糕,明年妥妥全线拉满。

但有一说一,光靠“低价高配”在中国市场,好多品牌都能吹一波,你凭啥当赛道冠军?

零跑最大的底气,可能还真不是拉横幅写口号。

而是真正把技术自研当饭吃。

前几年咱们老在论坛被喷:车的高配都是别人核心零部件,自己只会拼拼装装。

可零跑这厮倒好,上来就是“八合一电驱动”全套技术,连电机、电控啥的都打包装进自家装备,空间省了,能效高了。

北京市郊的张师傅说,原来老牌电车一周两次充电,如今零跑一周一次都能顶住,冬天也不怕掉队。

还有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说大白话就是把电池直接嵌进地板,整车底盘更平。

身高一米八的壮汉坐后排都能瘫着不拘束,小孩子坐着睡着也不怕磕碰。

说复杂了费劲,体验下来就是一句:舒服,空间真不挤。

说穿了技术这碗饭,很多品牌爱造概念黑匣子,吹得天花乱坠。

零跑就像个认真老匠人,默默推新品、每年小步快跑,一步一个脚印从技术追赶到了行业领头。

自家设计、自家生产、成本自己说了算,玩的是“成本杀手级”操作。

成本压下来了,定价就能压低,心头稳稳的优势。

创始人朱江明以前说:“咱要学龟兔赛跑里的乌龟。”

不瞎折腾,不求秒天秒地,每年扎实把一个核心技术夯实到位。

两年前搞出了无电池包一体化,接着把整车电子架构集中再升级,今年底盘技术刷了新版本,明年直接上战略级新品拉法五。

步步分明,没给自己留后路,每个节点都是打下基础,不追风口,靠实力说话。

就连售后服务,也卷得让人服。

今年零跑一口气把销售服务点扩到了1700多家,四线城市随便找都能遇到自营网点。

小地方也能直接做保养,大城市更不用说,谁还担心“买新势力没地修车”?

一个朋友在甘肃老家,原先的合资车4S离家百公里,现在零跑的保养点半小时说到就到,这体验谁还能挑出刺儿?

你要说卖得好只是一时人气,那就低估它了。

今年上半年度首次盈利,杀进《财富中国500强》,还顺带带火了浙商制造业“实打实”的务实气质。

人家在湖州、金华搞“整车+零部件”基地,本地化员工多得数不过来,照顾了家门口一众就业。

再就是那波轻资产出海路线,简直是一招“背刺”海外同行。

别家抢着砸钱建厂,零跑直接联手大牌集团——比如欧洲斯泰兰蒂斯,一起用当地资源推产品。

德国、法国打入主流赛道,出口数量稳居新势力前几名。

8月在德国市场,纯电登记量直接领先,面子也赚了,实利也比。

你说这样的成绩,是一夜之间砸出来的吗?还真不是。

别人高举科技炫技,零跑搞的是普惠升级,把“顶配”拉到平价,一步步升级产品和服务,守得住底线,也留得住口碑。

今年拉法五全新上市,D系又要登台,海外版图继续拓展,能带给市场多少新惊喜,谁说得准?

你看,消费者就喜欢这样的“品价比”赛道。

谁把高配下放、平价落实到位,让大家都能“买得值”,才是真正新能源时代的新标杆。

想想看,选车还会再难么?

说到这,不如抛个问题给各位:你身边有体验过零跑或者“高配平价”新能源车的人吗?

他们怎么评价?

你觉得下一个“爆款”会是谁?

评论区见分晓。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