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最近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们居然卖掉了自己的全球总部大楼,售价高达45亿元人民币,买家是一家由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敏实集团支持的财团。这消息一出来,简直炸穿了汽车圈——曾经如雷贯耳的日系“三强”之一,居然到了靠卖楼救急的地步。
这就让人不禁好奇,日产到底怎么了?早在今年年中,就有消息传出日产准备出售总部大楼。当时他们选择的是“售后回租”的方式,就是钱紧但还得要点面子。这次直接把大楼卖掉,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数据上日产近年来的日子确实不好过。2024财年,他们净亏损6709亿日元,大概334亿元人民币,想想都心疼。上一财年他们好歹还有盈利,现在直接掉了个头。全球销量下降、中国市场暴跌,这些数字每一个都能让人替他们捏把汗。更扎心的是,他们预估2025财年还要继续亏损,并不见底。
咋说呢,观车君觉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走下坡路”了,日产现在更像站在悬崖边,半只脚已经踩空,只能靠另一只脚死撑。
他们也不是没在行动。日产近期推了个“经营重建计划”,名字挺有信心——“Re:Nissan”。听起来像是一场彻底的自我救赎,他们准备在2027年之前关掉7家工厂,砍掉2万个岗位,把全球产能压缩到250万辆。意图就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确保能继续活下去。日产还在中国设立了首家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明面上是要借助中国的研发和供应链,开发新车型,进而反向出口全球。
这里就有趣了。中国市场销量跌成这样,为什么还要在中国开公司?日产的算盘似乎是通过在中国开发车型,借助本地技术和供应链的优势,带着这些车去全球市场抢份额。具体能不能奏效,目前还说不好,但至少这表明了他们的另一种思路。
再说说买家敏实集团,这也不是啥无名小卒。作为老牌汽车零部件巨头,敏实集团覆盖了全球80%的主流车企,甚至包括日产自己。有人调侃,这是不是中国制造从当初“被采购”变成了“买楼反攻”?听起来确实带劲,但其实背后还有个细节值得品味:敏实并不是唯一买家,这个交易还是由美国私募基金KKR旗下子公司主导的财团发起。敏实是主要出资方,拿了大头。
这场卖楼风波背后,其实揭示出两个很微妙的趋势。第一是日产的自救开始了,他们虽然有些狼狈,但还没完全丧失斗志。第二就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变化,不再是单纯处于弱势的一方,而是开始有了话语权。这代表着中国制造真的迈出了新的一步。
但问题又来了,卖楼真的能救日产吗?传统的燃油车巨头,这几年一个个都面临电动化转型带来的巨大压力。全球经济疲软、中国本土品牌猛攻,比如比亚迪、蔚来这些还没怎么喘气的后起之秀,偌大的市场份额正被它们快速蚕食。
这里就有个挺反常识的点,日产的燃油车业务虽然在全球整体疲软,但在北美市场居然还能微微增长3.3%。是不是说明他们的产品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只不过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里有些跟不上节奏罢了。
日产这一次的卖楼看似只是一场资产交易,背后其实是整个汽车产业权力格局的变化。如果他们的中国战略能成功,说不定还能借机翻身。但问题是,传统车企在这个多变的时代还能否掌握未来方向?这谁也不好下定论。一切,或许只能让时间来给出答案。
你觉得日产还有希望吗?他们这个“自救计划”靠谱吗?欢迎分享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