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与安全挑战
2024年以来,因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引发社会热议的事件已不少于5起,涵盖高速公路水泥墩碰撞、快速路清扫车作业场景误判、FSD系统突发更新导致的异常行为、各类系统引发的违章问题以及大规模召回等。
同期,因汽车动力性能过剩引发公众关注的安全事件也超过5起。为应对这一趋势,多家车企相继开展驾驶安全主题活动,旨在重塑用户对车辆马力的敬畏感。
自2024年起,顶流车型相关的事故频发,平均每两个月便出现一次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方向演进,诸多原有设计与管理细节亟需重新审视。
每一次舆情热点均直击公众心理痛点,从电池安全、系统稳定性到门把手等细微设计均被置于舆论聚光灯下。
性能车并非新兴事物,但当马力不再稀缺、购车门槛大幅降低后,这类高性能车辆正面临法律与交通规则之间的冲突。如何界定监管介入的边界与方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隐藏门把手安全风险引发关注
一个月前,主管部门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旦该标准正式实施,目前车企热推的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或将面临淘汰。
据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相关人士透露,除了门把手,方向盘、智能驾驶提示灯等设计也正在酝酿具体规范。“关于方向盘的人体工学设计、高性能车型可能涉及的回正圈数与转向速比,以及在整车层面,对行人保护、车内视野受限等问题,都将有更详尽的规定。”
事故频发,是否源于“不完美司机”?
在犯罪学研究中,“不完美受害者”理论指出,受害者若存在争议行为或道德瑕疵,其受害的严重性与合理性常被质疑。类似地,在每一次引发公众关注的安全事故中,往往都能找到“不完美司机”的身影。在官方通报中,他们或存在超速、分心驾驶、操作失误等问题,总能找到与车辆本身无关的致命原因。而隐藏式门把手之所以成为舆论焦点,正是因为它与人为操作几乎无关,即便是再谨慎的驾驶员也无法避免其潜在风险。直到近期,这一设计再次出现在网红车型的事故中,再度引发全民关注。
隐藏式门把手隐患
在公开报道中,因隐藏式门把手导致的救援延误事件已多次出现。从车企的回应来看,门无法弹出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低温环境下门把手冻结,或车辆碰撞后断电致使电子系统失效。
实际上,事故发生后车门无法开启的原因多种多样,隐藏式门把手本身并非问题根源。
车门能够正常开启的前提是首先完成解锁操作。在碰撞发生后,汽车控制单元会发出碰撞信号,触发车门解锁。这一过程依赖于“低压供电系统”保持完好,即蓄电池及相关电路未受到损坏。
车门机械释放功能
在极端情况下,如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导致系统失效,可能会出现车门无法开启的情况。特斯拉作为最早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车企,在其车辆的内外门把手中配备了机械备用装置。该装置可在断电状态下,确保门锁解锁后仍能通过物理方式开启车门。
正因如此,最新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所有车型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确保在断电或碰撞后仍可通过手动操作开启车门。这也是首次针对车门把手这一部件制定强制性安全标准。
安全与性能的平衡
一个小小的门把手之所以引发广泛讨论,核心原因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若出现自燃,车门能否顺利开启将直接决定救援时间,关系到乘员的生命安全。相较燃油车,电动车用户对自燃风险的担忧显然更为强烈。
性能平权之后,安全是否也能同步保障?
一个品牌在吸引目标用户的同时,也在被用户群体所塑造。
类似预制菜风波持续发酵的关键点在于:当一家餐厅强调“非预制”以吸引注重品质的消费者时,这类用户对品质的要求高、容忍度低;同样,当车企主打“年轻化”“性能”与“平权”等概念,吸引的是年轻、前卫且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用户,而这一群体也更容易面临安全事故。这种“反噬”如同硬币的两面,企业无法主动选择。
黑科技塑造高端形象
从营销角度而言,缺乏历史积淀的新品牌若想塑造高端形象,唯有依赖黑科技作为支撑,例如动力输出。数十万元的新能源车型可提供近一千马力、实现3秒内破百的性能表现。配合电驱系统带来的瞬时扭矩爆发以及智能化配置所营造的科技氛围,“性能平权”的概念不仅逻辑自洽,更深受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可。
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操控门槛的显著提升。即便是习惯驾驶燃油豪华车的富裕阶层,也难以保证能够完全掌控一台高性能电动车。在轮胎尚未稳定抓地、刹车系统尚未响应之前,车辆可能已出现甩尾或失控现象,甚至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加速前行……
高性能电动车制动与安全挑战
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电动车通常具有更高的整备质量,这对其制动系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进而直接影响车辆在极端工况下的实际制动距离。
在以往动力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多数驾驶者缺乏操控高功率车型的经验。随着高性能车型的普及,驾驶者经验不足所引发的安全风险逐渐显现,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降低事故率,汽车厂商尝试通过驾驶培训或特定路段限速等手段加以控制,但这些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性能电动车因此陷入法律与交通规则之间的争议之中。毕竟,消费者购买的是车辆的完整性能,若因GPS设定电子围栏对市区进行限速,将涉嫌违反物权相关法规。
设计与安全的平衡
性能平权本身并无过错。正如隐藏式门把手本身并不具备原罪,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设计会放大其潜在风险。无论是隐藏式门把手、半幅方向盘等创新设计,还是性能平权引发的舆论争议,本质上都反映了在推动技术革新过程中,如何界定安全的底线与边界。
在每两个月一次的事故中,舆论所指责的“不完美的驾驶员”已为此付出生命或财产的代价。而由车辆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又该由谁来承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