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

引言:2025年的本田,彻底"认怂"了!

最近翻汽车行业的数据,一组数字直接把我整懵了——本田,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日本品牌,在2025年的日子真的没那么好过了。

2024年本田中国年销量为85万2269辆,与2023年相比直接下滑30.9万辆。

更扎心的是,2025年开年本田的销量像坐过山车一样,1月销量68890辆,跟去年同期一比,直接腰斩了31.8%!

到了2025年9月,本田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还是54544辆,同比继续下降13%。

从2020年巅峰时期的162.7万辆跌到现在这个数字,五年间本田足足亏掉了107万多辆的销量。

这不禁让人想问: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

降价救不了销量,转型又这么慢,本田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第一部分: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要理解本田为啥这么难受,得先看看大盘。

中国车市从2020年开始,就在发生一场席卷性的变革。

那时候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还高达60%,简单来说就是买车的十个人中,有六个会选合资品牌。

可到了2025年呢?这个比例硬生生被压到了24.7%。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十个人中只有不到三个人还愿意买合资车,其余七个人都转向了国产新能源或者国产燃油车。

这个转变有多快?从2020年的60%到2025年的24.7%,只花了不到五年时间,合资品牌的天下就彻底没了。

本田在这场大浪淘沙中,虽然还算保持得不错,但日子也是真的不好过。

更让合资品牌难受的是,新能源车的冲击来得又快又猛。

2025年国产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却还在低位徘徊。

具体数据上,国产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远远领先,而本田这样的传统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依然很低。

你想啊,消费者去店里看车,一边是国产新能源车,配置堆得满满当当,价格还便宜,另一边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配置相对保守,价格还要高一截,换你你会选谁?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本田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完全没赶上新能源这班车。

它曾经靠着"省油、耐用、保值"这三个优势在中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可这些优势在新能源时代一个都不好使了。

省油?新能源车直接用电,一度电的成本还比油钱便宜得多,省油这个优势彻底失效。

耐用?消费者现在更看重的是智能化、电池续航、充电速度这些新能源特有的属性。

保值?谁都知道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太快,三年前的新能源车技术到现在都落伍了,这样一比较,燃油车的保值优势就显得微不足道。

简单来说,本田就像一个学了一辈子武功的老侠客,忽然来到了一个新时代,那些杀手锏招式全都过时了,不仅要重新学新招式,而且还得跟一群年轻气盛、从零开始学新东西的年轻选手竞争,这能不吃亏吗?

第二部分:从"销量担当"到"市场弃儿",本田怎么就这么快掉队了?

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衰退,其实不是一两年的事儿,而是一个逐年加速下滑的过程。

2020年本田在中国卖了162.7万辆车,那时候本田在中国还算得上是"销量担当"的角色。

可从2021年开始,本田的销量就开始出现下滑,当年销量为156.1万辆,下滑4%。

到了2022年,销量进一步降到了123.2万辆,跌幅扩大到21%。


2023年更惨,销量只有110.6万辆,又下滑了10%。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到了2024年,本田中国的销量彻底跌破百万,只有85.2万辆,跌幅达到了恐怖的30.9%。

这五年下来,本田足足丧失了77万多辆的年销量。

换个角度理解,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年销量市场就这样消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断崖式下滑呢?表面上看,是因为合资品牌没有跟上新能源转型的步伐。

但实际上,问题比这复杂得多。

本田之所以衰退,根本上就是因为它在过去十年里,一直在吃着"合资品牌高端"这个老底。

本田的产品线虽然看起来很丰富,从思域、雅阁到CR-V、冠道,产品覆盖的细分市场也不少。

但问题在于,这些车型的更新迭代速度太慢了,配置标准也严重滞后于时代。

举个例子,本田的中级家轿雅阁,虽然还能卖出去,但跟国产的同级别产品一比,配置之差就像是爷爷和孙子的对比。

本田雅阁还在用老掉牙的动力总成和传统的人机交互,而人家国产车早就配上了大屏幕车机、无线充电、自适应巡航这些玩意儿了。

更关键的是,本田对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简直就是慢到离谱。


本田最早的新能源产品是混动系统i-MMD,虽然技术不错,但定价贵,销量小。

它真正推出纯电动车型的时候,已经比特斯拉、比亚迪这些新能源头部玩家晚了太多年。

等本田反应过来要做新能源车的时候,市场的大蛋糕已经被分得七七八八了。

而且本田的新能源产品还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纯电动车在续航、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上,被国产新能源车压得死死的。

混动车虽然保留了燃油车的便利性,但在省钱这个核心诉求上,也被比亚迪DM-i这样的混动产品给打败了。

本田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完全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转变有多快。

十年前,中国消费者买车还很看重品牌光环和质量保证,"买合资车"这个选项本身就自带社交属性。

可到了2025年,年轻消费者买车的逻辑彻底改变了。

他们不再被品牌光环所迷惑,反而更加务实,更关心车的配置、续航、技术、价格这些硬指标。

一个国产新能源车,配置比本田高三倍,价格还便宜三分之一,为啥还要掏钱去买合资品牌呢?

本田就是没想明白这一点,依然还在用十年前的思维去做产品,去定价,结果就是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第三部分:销量腰斩都救不了!本田的问题远不是降价那么简单!

如果本田的问题只是简单的"价格太高",那好办,跟着市场一起降价就行了。

实际上,本田确实也在降价。

从2024年开始,本田旗下的很多车型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优惠,有的车型的终端价格已经比官指价便宜了好几万。

但这样降价的效果呢?销量还是在继续下滑。

这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的问题根本不在乎价格便不便宜,而在于本田的产品本身,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了。

换个角度来看,本田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三面夹击"的局面。

第一面是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冲击。

比亚迪、小鹏、蔚来这些国产新能源品牌,靠着不断创新的技术和超高的配置性价比,已经完全改变了消费者对"好车"的定义。

以前"好车"的标准是省油、耐用、皮实,现在"好车"的标准变成了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自动驾驶能力、车机智能度。

本田的传统优势在新标准下一个都占不上。

第二面是国产燃油品牌的升级。


虽然国产燃油车的比例在下降,但质量和配置的升级是显而易见的。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吉利帝豪、长城哈弗这些国产品牌,在同价位上的配置丰富程度已经碾压合资品牌了。

第三面是来自豪华品牌的压力。

特斯拉、宝马新能源、奔驰新能源这些豪华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价格一降,就直接打入了本田原本的市场。

消费者花三十多万,与其买本田的混动旗舰,不如买一台BBA的纯电车,反而更显身份。

本田现在的困局,其实就是典型的"转型之痛"。

一方面,它还要继续生产和销售燃油车,因为这还是公司的利润来源,停产燃油车基本等同于等死。

但另一方面,燃油车市场在急速萎缩,投入再多的营销和降价也救不了。

而新能源车呢?本田虽然也在认真做,但已经完全掉队了,短期内很难追上那些从零开始就专注新能源的品牌。

就像一个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厂,想要转型为数字化工厂,但既要继续维持传统生产线不能停,又要同步搭建新的数字系统,结果就是两头都顾不好,两边都在流血。

还有一个问题本田没能解决好,就是中国市场的"内卷"有多厉害。

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就是一个激烈内卷的战场,新能源品牌内部卷,国产燃油品牌内部卷,合资品牌和国产品牌之间也在卷。


在这种环境下,要想保持销量和利润,必须得有核心竞争力。

本田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省油、是可靠性、是品牌口碑。

可这些东西,在新时代根本值不了钱。

因为市场上已经有更省油的新能源车,可靠性上也没谁敢说比本田差,而品牌口碑这东西,一旦下滑就很难恢复。

本田正在经历的,就是这样一个"魅力衰减"的过程。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关于本田的衰退,大家都在吵啥?

本田销量持续下滑的现象,让网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挑选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聊聊大家的疑惑。

问题一:"本田不是号称省油耐用吗?为啥现在没人买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省油"这个优势在新能源时代直接被降维打击了。


一台油车再怎么省油,一升油也得六块钱。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一台新能源车,一度电不到一块钱,而且能跑三到五公里,从经济账上一算就知道新能源便宜多了。

而且新能源车不仅省钱,用车体验也不一样,没有换油、换滤芯这些烦恼,充电比加油舒服多了。

"耐用"这个优势呢?消费者现在更换车的周期短了,很少有人会开一辆车十年以上。

加上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这么快,今年买的电池技术,三年后就可能过时了,所以耐用这个概念在新能源时代也不是那么值钱了。

问题二:"本田为啥不赶紧停掉燃油车,全力投入新能源?"

这个问题问得看似简单,但背后的问题复杂得很。

如果本田现在就宣布停产燃油车,那等于说今年能卖的燃油车销量就直接没了。

虽然这个销量数字已经不太好看了,但对本田的财务报表来说,还是能填补一部分的坑。

如果直接停产,那就相当于直接放弃这部分收入,上市公司的股价会直接跌停。

这就是为啥全世界的大车企,即使知道燃油车的未来在衰退,也不敢快速停产,而是要一边维持燃油车的生产,一边逐步投入新能源。

这个平衡其实很难把握,本田现在就在为这个决策付出代价。


问题三:"合资品牌是不是真的要从中国市场退出了?"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这个问题问得也很现实。

从各种数据看,合资品牌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但短期内完全退出的可能性不大。

更有可能的是,合资品牌会进行重组,有些品牌可能会逐步淡出,但也有一些品牌会通过深度国产化、推出电动车等举措来坚守阵地。

本田显然还是想坚守的,不然也不会在2025年还在继续推新产品、做市场营销。

但能不能真的坚守住,就要看它能不能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里,推出几款真正能打的新能源产品了。

问题四:"现在的消费者真的不在乎品牌了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取决于你的定位。

如果你买的是十万块钱以下的车,品牌重要性确实在降低,消费者更看重配置和价格。

但如果你买的是二十万块钱以上的车,品牌还是挺重要的,因为涉及到保值率、后期维修、品牌形象这些因素。

本田就卡在这个中间地带,既不是特别便宜的平民级品牌,也不是高端豪华品牌,品牌溢价空间在持续压缩,最后沦为了比配置、比价格的普通品牌。

结语:本田"认怂"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从本田的衰退可以看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躺赢时代"真的彻底过去了。

曾经只要打上合资品牌的标签,再配合一个大品牌的光环,就能卖高价、卖高销量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拼的是技术、拼的是配置、拼的是创新、拼的是价格。

在这个新的竞争环境下,那些固步自封、抱着旧优势不放的品牌,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本田的今天,可能就是很多其他合资品牌的明天。

如果不快速完成新能源转型,不快速更新产品技术和配置,靠降价是救不了销量的。

消费者的钱包已经投了票,他们的选择早就说明了一切:新能源车时代,旧的合资品牌没那么香了。

本田还有机会吗?有,但机会之窗正在快速关闭。

接下来三到五年,才是决定本田能否在中国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错过了,本田可能真的就要彻底沦为一个"小众品牌"了。


现在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选择其实很明确:同样的钱,是买一辆配置相对保守的合资车,还是买一辆配置先进的国产新能源车?

曾经号称省油耐用的本田,怎么就在中国市场掉队成这样?合资品牌躺赢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有驾

从销量数据看,消费者已经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下一个问题就是:本田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新时代的消费逻辑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