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不能受委屈”:F1赛场,一位46岁母亲如何打出饭圈最丑陋的一拳

当F1那标志性的、能撕裂空气的引擎轰鸣声终于在上赛场渐渐平息,很多人还沉浸在维斯塔潘毫无悬念的统治,或是周冠宇回家后那句“我等了20年”的感动里。但谁都没想到,围场之外,另一场更原始、更野蛮的“对决”才刚刚拉开序幕。没有规则,没有裁判,只有拳头和尖叫。主角?三个女人,一个24岁的女儿,一个46岁的妈,还有一个23岁的“对家”车迷。她们不是在争夺什么年度总冠军,她们打架的理由,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是对智商的侮辱——因为喜欢的车手不一样。

就这么个破事儿,三言两语,火气上头,直接就把这片车迷的朝圣之地,当成了解决私人恩怨的八角笼。

最离谱的,是那个46岁的妈。真的,我愿意把“年度最炸裂母亲”的奖杯颁给她。一个快五十岁的人了,本该是活得最通透、最明白事理的年纪,在女儿跟人发生口角的时候,正常人的反应是什么?拉开,劝架,告诉她“多大点事儿,犯不着”。可这位母亲,不,应该叫“战斗僚机”,她选择的是满格怒气冲上去,跟女儿打配合,二打一,围殴那个只比自己女儿小一岁的姑娘。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一个长辈,本该是体面和理性的象征,却为了一个她可能连全名都念不顺的外国赛车手,像个泼妇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自己的尊严和年龄一起踩在脚下摩擦。

这不是母爱,别侮辱“母爱”这个词。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病态的纵容。它背后那套逻辑,简直是中国式家庭教育失败的经典样本:“我女儿不能受一丁点委屈”。在这种逻辑的统治下,没有是非,没有对错,只有“我们家的人”和“外面的人”。只要我女儿不高兴了,哪怕是她先挑衅,是她没理,当妈的也得抄着家伙上。这种“爱”,就像一剂毒药,它根本养不出一个能独立面对社会风雨的成年人,只能批量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心理上永远断不了奶、遇事只会喊“妈”的巨婴。一个24岁的成年人,解决冲突的方式,竟然是召唤自己的母亲用物理方式摆平,这事儿本身,比F1比赛中出现红旗还要荒诞和可悲。

如果说,这位母亲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溃败,那这整起事件,就是“饭圈文化”这颗毒瘤,对体育精神最恶毒的一次侵袭和玷污。我们必须把话说明白:这根本不是车迷之间的冲突,这是纯粹的、最恶臭的饭圈逻辑,第一次在线下的、真实世界的体育赛场,露出了它最狰狞的獠牙。

真正的体育迷,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为各自支持的球队、车手争得面红耳赤,可以互相嘲讽,甚至在论坛里对喷几百楼,但这其中有一条心照不宣的底线和默契。我们尊重对手的强大,我们欣赏竞技本身的魅力,我们吵归吵,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同一个“部落”的人,我们爱的是这项运动本身。汉密尔顿和维斯塔潘的粉丝在赛道边可以互相竖中指,但比赛结束,大家还是一起喝着啤酒聊赛车。这叫体育文化,有对抗,更有尊重。

但饭圈逻辑不是这样的。饭圈的核心是“党同伐异”,是一种宗教式的、不允许任何中间地带的极端思想。在它们的世界里,没有“欣赏”,只有“站队”;没有“对手”,只有“敌人”。你喜欢A,那所有喜欢B的人都是你的仇敌,你必须用尽一切手段去“拉踩”、“控评”、“做数据”,去证明你的“正主”是唯一的神,而对方的“对家”必须被打入地狱。这种长期浸泡在网络暴力和虚拟仇恨中的思维模式,已经彻底扭曲了她们的认知。她们把线上那套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的斗争模式,当成了为人处世的唯一准则。所以当她们从虚拟世界走到现实中,一点火星,就能引爆她们内心早已被仇恨填满的火药桶。她们打的不是那个23岁的姑娘,她们打的是一个被她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必须被消灭的“敌人”符号。

“我女儿不能受委屈”:F1赛场,一位46岁母亲如何打出饭圈最丑陋的一拳-有驾
“我女儿不能受委屈”:F1赛场,一位46岁母亲如何打出饭圈最丑陋的一拳-有驾

她们根本不懂F1。她们不懂什么叫“进站窗口”,什么叫“DRS”,甚至分不清硬胎和软胎的区别。她们只是把追星那套最肤浅、最狂热的模式,生搬硬套到了赛车场。她们不是来感受速度与激情的,她们是来“应援”的,是来维护她们所谓的“偶像”的。所以,她们会把一个公共的、充满激情的体育盛会,当成自家客厅,可以肆无忌惮地撒泼。她们的行为,污染的不仅仅是上赛场的空气,更是对成千上万真正热爱这项运动的车迷,最无情的羞辱。我们花了高昂的票价,等了五年,不是为了来看你们三个女人在这里上演全武行的。你们的自私和愚蠢,让所有人的观赛体验都打了折扣,这是对所有购票观众权利的公然侵犯。

“我女儿不能受委屈”:F1赛场,一位46岁母亲如何打出饭圈最丑陋的一拳-有驾

警方的行政处罚,能关她们几天,但关不住这种文化的蔓延。这件事给我们所有真正的体育迷敲响了警钟。当越来越多的流量资本,把饭圈那套玩法引入体育领域,当我们的主队、我们喜爱的运动员,也被贴上“哥哥”的标签,被要求“打榜”、“控评”的时候,我们热爱的这片净土,就已经处在被侵蚀的危险边缘了。F1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不是你的票价有多贵,而是你是否真的理解并尊重这项运动背后所代表的,那种关于速度、关于精准、关于团队、也关于骑士精神的文化。

我们必须划清界限。追星,可以,那是你的自由。但请把饭圈那套垃圾,留在它该在的粪坑里。不要把它带到赛场,不要把它带到任何一个有规则、有体面的公共空间。当一个母亲需要用拳头来捍卫女儿的“追星权”,当热爱变成了可以随意伤害他人的借口,那这种“热爱”,一文不值。它不是疯魔,它就是纯粹的恶。我们必须警惕,并且旗帜鲜明地抵制这种侵蚀,否则,今天发生在F1赛场外的闹剧,明天就可能在任何一个球场、任何一个赛场上演。到那时,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场干净的比赛,而是体育本身。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