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这套系统,外头人瞅着一团乱麻,里头人其实也并非都分得清楚哪根线是哪根线。头阵儿的那事儿,还是因为港股退市的岚图风头正劲,弄得整个官方组织架构都拉出来晒了回太阳。听说是官网那边更新信息,HR那头就得瞌睡里爬起来加班熬夜。
记得三楼那个管设备的老赵半年前还抱怨过,他们这套党委、董事会、品牌、经营一口气几个部门,转个材料得跑四个楼,电梯老挤,干脆腿练得比新发动机扭矩还猛。办公室老李嘛,说什么人名岗位都知道,不看工牌都能把二十来个职能部门的人配对出来。我听他随口一说,这单位现在职能部门名头整得比合资品牌听起来还复杂:“公司办公室、战略规划还带个品牌管理挂号,然后还有财务控制、采购管理、安全环保……你说这项目谁能绕清?”
说到这采购和制造两大块听说最近都换人,名字空着,副总经理暂顶着,这活临时接了能做几年也说不清,“现在这买零件招标,反复签字,流转个七八层都正常”,搞得比几年前买智能车机都要复杂。
其实这个集团下头的二级公司才热闹。刚毕业来的小郑说,进门一天被拉进n个工作群,一会奕派汽车科技,一会零部件集团,隔壁日产、猛士、岚图、本田混得熟的都能在电梯里按咖啡顿头碰见。特逗的是,日产那边副总有时候还得兼任党委什么的,俩名片一拼,印得纸都快磨平了。
维修班的老董又喜欢八卦,车间饭桌边就说,“你们看东风那商用车部,副总都是从子公司拉过来顶数。这年头干活数不清是替集体还是为自己搞小灶。”还有本田发动机工厂那帮,平时维保手册里全是“陈师傅说得对,换油筛可别只看码表”,真是靠点老经验才能混过去。对,说到冷门,日产和本田零部件事儿都归到一块公司里头,有时搞得采购单都能走错路。
而研发总院这地方,公司新人去一次都要迷路。听唐书记说,他们那头本来叫科技创新部,合着东风自己和股份公司的研发院、工程院其实就是一批人披了三块牌子。技术岗们老调侃“换块牌子工资没见多一分钱,会议反而多三场”。
有天中午小陶(她嫂子在物流那块)说,前些年物流集团还吞了惠州车城进体系,“你们销售的车呀,最后拉车的还是自家人,绕了一大圈还不是东风的”。说起合署、挂牌子那茬,邻居老马憋着气嘟囔:“这不就是体制内那点老把戏嘛,一个公司两块牌子,根本不稀奇。”
不过更杂的是那些没写进大表里的,听说当年东风和外企合资弄保险、金融,铺得蛮开的,有份保险公司还是跟西班牙人合伙的,比例咬得死紧。还有那什么新能源、纳米科技、欣旺达、国药医疗,中汽创智之类,挂牌时场面蛮大,后来整合又溜号,管归哪个组都说法不一。
顺嘴一提,东风有的参股子公司,搞得行业里都不太记得,像武汉那几家投资公司,真实业务根本看不到车,可能更多是为政策、战略盖个壳。比如前几年东风雷诺撤了以后,外头还以为生产线没了,其实壳公司名还在,业务基本归零。资本那玩意,看不见的水,官宣里一堆名单里头,真实运营谁知道。
车友群还聊起过,听有师傅说襄阳东昇、东康达专搞机械件、部配,合作还挺久,关键点都不是东风直管,出点问题还得层层汇报,采购周期拉得老长。
我二手出过一台猛士,月底过户时办公楼里偶遇一位“刚被借调去巡视办”的师兄,半天没弄明白自己到底归机关党委,还是算哪个事业部体系,最后两杯茶下肚只能哈哈一笑。这大企业的架构,大多数人看个热闹,实际开车、养车,咱还是关心维修保养稳不稳当。办公室的门牌有几副,日子哪管得了那么多。
信源?马师傅的话,群友调侃,小陶嫂子的饭桌八卦,还有几回楼道的销售聊天,东风的事儿,口口相传,总归绕不开那点“多一块牌子少点工资”的老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