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要说咱们老百姓聊得最多的话题,新能源汽车肯定算一个。
身边换车的朋友,十个里头有五六个都选了电车或者混动车。
用过的人都说好,安静、提速快、用车成本低,感觉跟以前开油车完全是两个世界。
但是,还有另外一半的人在犹豫,心里头总有那么几个疙瘩解不开。
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续航焦虑”,生怕开到半路没电了,尤其是一到节假日,高速公路上充电桩排大队的新闻,看得人心惊胆战。
还有就是充电不方便,不是谁家都有固定车位能安充电桩。
对于增程式的车,又担心电池用完了,光靠发动机跑,那驾驶感受会不会变差?
油耗会不会很高?
特别是住在北方地区的朋友,一到冬天,电池续航打折,更是让人心里没底。
大家其实不是不想接受新事物,而是在等着一个能让人彻底放心的产品出现。
就在大家觉得新能源车市的各种技术路线差不多就这样的时候,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智己汽车,突然扔出了一个重磅消息,让整个市场都炸开了锅。
他们发布了一款叫新一代智己LS6的增程版车型,直接宣称综合续航能达到1500公里。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觉得这是不是在吹牛?
现在的车,能跑个七八百公里都算相当厉害了,1500公里是个什么概念?
这几乎是从北京开到上海一个来回都不用加油充电了。
8月15号,这款车正式开启预售,结果半个小时订单就突破了一万台,全国各地的门店里挤满了前来看车的人,这说明大家对解决续航焦虑这件事,确实是充满了期待。
那么,智己LS6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个惊人续航的呢?
咱们得从它的设计思路说起。
过去我们理解的增程式电动车,通常是装一块不算太大的电池,比如三四十度电,能纯电跑个一两百公里,主要应付城市里的日常通勤。
要是出远门,就启动发动机来发电,给电池充电,再由电机驱动车轮。
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长途续航问题,但总让人感觉有点“妥协”。
智己这次的想法不太一样,他们认为,能源形式只是个手段,用户体验才是最终目的。
他们直接和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合作,专门开发了一块容量高达66度的大电池,取名叫“超级骁遥MAX电池”。
这块大电池能让LS6单靠纯电模式就跑450多公里。
这个纯电续航里程,已经是市面上主流增程车型的两倍了。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去郊区玩,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就完全足够了,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粹的电动车来使用,享受电车带来的安静平顺。
而那个1.5T的增程器,就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应急备用电源”,只有在你进行超长途旅行,比如自驾去西藏、新疆,或者遇到极端情况时,它才会启动,确保你没有任何里程焦虑。
两相结合,1500公里的综合续航也就成了现实。
为了证明这1500公里不是实验室里跑出来的数据,智己还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他们组织了一场从上海到北京的真实路况长途测试。
陪跑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特斯拉Model Y,选它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的电池容量和新LS6的66度电池差不多。
一路上,Model Y中途需要停下来充两次电才能完成旅程,而智己LS6则一口气跑完了全程,最终实际行驶里程达到了1299.6公里,轻松赢得了这场挑战。
能有这样的底气,背后是智己工程师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
据介绍,为了验证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可靠性,他们的测试车队跑了超过1000万公里,测试地点上到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口,下到零下40摄氏度的内蒙古海拉尔,可以说,只要是车能开到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测试足迹,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交给用户的产品,在任何极端条件下都足够可靠。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智己作为一个成立没几年的新品牌,是哪来的技术和资源,去搞这么复杂的系统开发和大规模测试呢?
答案其实就在它的姓氏里——“上汽”。
智己是上汽集团倾尽全力打造的“一号工程”,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做集团里最高端的品牌,同时也是最新技术的试验田。
上汽把几十年来积累的整车制造经验、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都毫无保留地给了智己。
就拿增程器里关键的发动机来说,上汽在发动机技术上已经钻研了几十年,他们为LS6提供的这台发动机效率极高,使得车辆在电池电量不足、需要发动机介入的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只有5.32升,这比同级别的中大型增程SUV要低了将近四分之一。
在大家最关心的电池安全方面,智己目前保持着超过十五万台车零自燃的记录,这就是大厂严格品控体系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朋友圈”,比如全球顶尖的车灯供应商华域视觉、全球领先的汽车内饰供应商延锋等等,这些都为智己打造高品质产品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可以说,智己的每一次技术突破,背后都站着上汽这个“巨人”。
当然,产品再好,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接受度。
尽管新LS6一亮相就获得了满堂彩,但智己品牌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销售压力。
从数据上看,2025年上半年,智己的总销量大约是1.9万辆,距离年初定下的10万辆年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而被它在续航测试中“撂倒”的特斯拉Model Y,同期在国内卖出了17.1万辆。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差距,也说明了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光有技术还不够,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同样重要。
智己的联席CEO刘涛对此也看得很清楚,他表示智己已经进入了发展的2.0阶段,核心任务就是要提升效率,实现盈利,让公司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
为此,智己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在国内市场,他们采取“纯电+增程”两条腿走路的策略,LS6同时提供两种动力版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接下来,还会推出一款定位更高的大型SUV智己LS9,同样会搭载增程技术,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在国际市场,智己的步伐迈得也很快,已经进入了东南亚、墨西哥、中东以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如在澳大利亚,智己LS6的海外版起售价接近28.5万人民币;在尼泊尔,售价更是达到了约38.5万人民币,并且在当地的预售订单已经排到了豪华电动车市场的第一名。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智己正在全力以赴,试图将技术上的优势,尽快转化为市场上的胜势,力争在年底实现单月盈利的目标,真正从一个技术上的“破局者”,成长为一个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强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