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纯电卡宴的内饰官图一出来,我第一反应不是车,是网吧包厢。还是那种VIP包厢,三连屏加大尺寸AR-HUD,主打一个沉浸式体验。方向盘上那个盾徽,现在看着特别魔幻,像是一个远古部落的图腾,被强行焊在了一艘星际战舰的操作台上。有人说这是科技感,讲真,这不叫科技感,这叫“投降”。保时捷,这个曾经靠内燃机轰鸣和机械质感PUA全世界直男的品牌,终于向这个“不服就干,不行就换”的电车时代,递上了自己的降书。
他们肯定也挣扎过。你看,设计师拼了老命在屏幕下面保留了一排实体按键,像是在一个已经被AI全面接管的未来世界里,偷偷藏起来的几本纸质书。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对老炮儿们最后的安抚:“兄弟们别怕,我们心里还有你们,盲操的感觉还在。”但这种安抚,更像是一种临终关怀。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势已去。当你的副驾驶都能独立看电影了,你还在那纠结一个空调按钮是实体还是虚拟,这本身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这就像一个修仙大佬,金丹都碎了,还在纠结自己的飞剑昨天是不是没擦干净。兄弟,问题不在剑,在你已经快成盒了。
让我们来构建一个荒诞的场景。你开着这台1000匹马力的纯电卡宴,旁边坐着你的朋友。你一脚电门下去,G值把他的脸压在座椅上,灵魂都快出窍了。你想跟他分享这份来自800V平台的纯粹暴力,结果一扭头,发现他正戴着耳机,在副驾屏上看《甄嬛传》,嘴里还念叨着:“熹贵妃这一招真是高啊。”这时候,AR-HUD在你眼前投出一个巨大的导航箭头,几乎盖住了前面的路,系统语音还用志玲姐姐的声音提醒你:“前方有老头乐出没,请减速慢行,安全驾驶从我做起。”就问你,心态崩不崩?你买的不是一台保时捷,你买的是一个移动的多功能娱乐空间,一个会跑的压缩毛巾,加水就变大,通电就变快,但里面的灵魂,没了。
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所谓“智能汽车”的中年人,对这事儿有种PTSD。车企们吹上天的智能座舱,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型的“不确定性”实验。屏幕越多,死机的风险就越大;功能越复杂,卡顿的概率就越高。油车时代,你最多就是收音机坏了,不耽误你上高速。电车时代,中控黑屏了,你可能连空调都开不了,大夏天能直接给你在车里做个桑拿。讲真,我最近在琢磨给我家猫换个自动猫砂盆,那玩意儿的智能逻辑可能比某些车机都复杂。最起码,它不会在我开会的时候突然开始自动清理,并发出巨大的噪音。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当国产新势力把价格打到地板,把配置堆到天花板,把车当成快消电子产品一年一迭代的时候,保时捷这种传统豪华品牌就彻底傻眼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发动机技术、变速箱调校、底盘功底,在“零百加速两秒俱乐部”面前,突然就变得有点像孔乙己的长衫,虽然有文化,但真不能当饭吃。
怎么办?打不过就加入。既然你们都玩屏幕,那我就比你们玩得更花。你三块屏,我给你搞个曲面的;你搞HUD,我给你搞个87英寸AR的,直接把挡风玻璃变成IMAX。这是一种典型的“应激反应”。同行都疯了,我要是不跟着疯,就会显得我很不合群,甚至会被资本市场认为是“落后”。所以,不是保时捷想做“屏幕乐园”,是这个时代逼着它必须这么做。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炸了,现在保时捷这一手,就是把自己的厨房先点了,告诉所有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好。”
这套内饰还会成为家族模板,意思是,以后的911也可能长这样。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跑车的精髓是什么?是人和机器的交流,是那种“手搓快感”。如果有一天,911的驾驶员也在关心他的副驾在看什么剧,那驾驶文化就真的死了。这和品牌玄学有关。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画的那个大饼,保时捷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种“我比你更懂驾驶”的优越感。现在,它亲手把这种优越感,换成了一堆谁都能堆出来的屏幕。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这是进步,是未来。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这种进步的代价是什么?我们用机械的确定性,换来了软件的不确定性;用人车合一的感官体验,换来了信息过载的数字焦虑。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我们正在把汽车,从一个“驾驶工具”,变成一个“信息终端”。而当所有车都变成信息终端的时候,它们的区别,可能就只剩下logo和价格了。
所以,保时捷通过这个“数字洞府”到底得到了什么?它得到了在财报会上跟股东吹牛逼的PPT素材,和一张通往“泯然众人矣”的单程车票。它以为自己在第五层,用科技拥抱了未来。但实际上,它可能只是站在了第一层,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告诉全世界:“我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好像不值钱了,现在我给你们看看我新买的电视机,又大又亮。”
我真的会谢,这到底是在开车还是在开飞船啊!
当加速变得廉价,当屏幕取代一切,保时捷这三个字,除了更贵,还剩下什么?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保时捷用一堆屏幕,给出了一个最响亮的、也是最心虚的回答。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